名列中国“三大史诗”之一的蒙古史诗《江格尔》是蒙古口头文学经典中的杰作,已当之无愧地进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江格尔》以口头方式主要流传于卫拉特蒙古人中间。迄今为止,在俄罗斯的卡尔梅克蒙古人聚居区和我国新疆天山两麓,都有这部史诗的发现和记录。其他地区也偶见零星的报告,只是规模和影响不大。 《江格尔》最初为外界所知,应当归功于德国旅行家贝格曼(B. Bergmann, 1772─1856)。在最初以德文发表的笔记《卡尔梅克游牧记(1802-1803年)》中,他为我们保留了在俄国阿斯特拉罕地区游牧的卡尔梅克人当中流传的两个《江格尔》片断。贝格曼还提到,《江格尔》在民间是家喻户晓的,可见当时流传颇盛。 此后,对史诗《江格尔》的搜集工作在俄罗斯境内陆续展开,俄罗斯地理学会派出多名学者到民间搜集记录蒙古史诗。到19世纪中叶,《江格尔》手抄本也陆续被发现。1864年,喀山大学教授卡·郭尔斯顿斯基以托忒文发表了《沙尔·古尔古之部》和《哈尔·黑纳斯之部》,相较于以前的德文和俄文译本,这是该史诗的首次原文出版。但真正重要的搜集成果,还应该是于1908年记录的由卡尔梅克歌手鄂利扬·奥夫拉(Eela Ovlaa, 1857-1920)演唱的10个“诗章”的《江格尔》。这个记录本于1910年在彼得堡出版,这个版本影响很大、传播很广。后来,卡尔梅克学者阿·科契克夫将在俄苏境内近两百年的《江格尔》收集成果,做了汇总并于1978年在莫斯科刊行。该版本总共有25诗章,25000诗行。这两种刊本,也都先后在中国印刷出版。 我国在史诗《江格尔》的搜集史上长期默默无闻,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有过《江格尔》史诗的某些信息披露。比如,边垣根据同牢房人的讲述写成的《洪古尔》,是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的江格尔故事(195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比较系统的搜集工作,开始于1978年。内蒙古大学和新疆的几位学者,从事了最初的《江格尔》搜集记录工作。他们先后访问了40余位江格尔齐(《江格尔》演唱歌手),录制了50多个诗章的《江格尔》文本。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伊犁州特克斯县找到了两种手抄本,分别是《哈尔·黑纳斯之部》和《残暴的沙尔·古尔古之部》。关于这两个手抄本的年代,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的意见。 以后,在新疆进行的《江格尔》搜集记录工作,一直没有中断,并很有中国特色——政府官员、研究机构、学者个人等多方介入,组织的各项展演活动和研讨活动也比较多。 那么,《江格尔》究竟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是什么原因让它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呢?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主人公江格尔两岁时,家乡遭到了蟒古斯(魔王)的蹂躏,父母被害。他父亲的好友、大力士蒙根西克西日格救了他。刚刚三岁的孤儿江格尔,就已经能手握兵器,身跨骏马,勇敢出征了。在后来的岁月里,他建立了无数功勋。宝木巴国的臣民推举他为圣主江格尔可汗。但蟒古斯敌人不甘失败,经常伺机侵犯宝木巴国。江格尔率领他的12位“雄狮”、35名虎将和8000个勇士,打败了进犯的敌人,保卫了宝木巴家乡,扬名44国。江格尔有着非凡的才能,他所建立的是一个理想的乐园,那里“没有冬天和严寒,四季如春阳光灿烂;没有痛苦和死亡,人人永葆青春时光;没有潦倒和贫穷,只有富足和繁荣;没有孤儿和鳏寡,只有兴旺和发达;没有动乱和恐慌,只有幸福和安康;珍禽异兽布满山头,牛羊马驼撒满草原;和风轻吹,细雨润田”。 《江格尔》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史诗,它在构造上不同于许多我们熟悉的史诗,例如荷马史诗或欧洲中世纪史诗。《江格尔》由许许多多内容上互相有联系的诗章构成(诗章,蒙古语叫bölög)。每一个诗章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是整个史诗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在演唱中,各个诗章之间没有约定的顺序。综合各种文献和调查资料,我们大体可以知道,一位出色的江格尔奇,在演唱特定的诗章之前,通常要先交代序诗。在许多诗章中,真正的故事主角往往并不是江格尔,而是他手下的某位大将。这部长篇系列史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战争和格斗的,婚姻主题的诗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偶尔也有关于兄弟结拜等内容的。可以说,征战和婚姻,是这些故事的核心主题。 关于《江格尔》的产生年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从资料分析看,卫拉特人在西迁伏尔加河之前,就已经拥有了这个史诗。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部史诗在中国新疆和俄国的卡尔梅克两个地方都有流行、而且这两个地方的版本极为相似的原因。另一个证据是,在这个史诗中有一些天山两麓的地名,而基本上没有与伏尔加河和周围地区有关的地名。 有人从社会组织关系等的分析入手,认为《江格尔》应当是“四卫拉特”形成前后出现的,那大约是公元15到17世纪之间。还有人分析了史诗中的一些比较古老的习俗和其他因素,认为史诗的产生年代还应当再向前推。诚然,史诗中确实存在一些古老的母题,不过,那些进入史诗的构成要素形成的时间,例如某些古老的意象和母题,不等于史诗形成的时间。因为,口头传承的史诗,一般要经过雏形、扩展、成熟和衰微几个阶段。它就像一条溪流,从遥远的模糊的过去缓缓流淌过来,它一定会把源头的和沿岸的泥沙水草等,也一齐带给我们。试图逆向地断定哪些东西属于哪个时段,以我们今天的认识能力和手段,是没有把握的。历时的历史叠层共时地呈现出来,是所有这一类民间叙事的特点。学界历来认为,断定口传史诗形成时间是比较复杂的事情,这也是《江格尔》的产生年代迄今没有定论的原因。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传统文化受到空前的威胁,处境濒危,《江格尔》也不例外。在20世纪80年代的普查中,新疆有记录的江格尔齐超过100位。今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陆续离开了我们,千百年来传唱的关于草原英雄的故事就要成为绝响。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好在新疆和布克赛尔的孟根布拉克小学里的学生们,热衷于传习和演唱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