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民族学
文史百科
民间说史
历史典籍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清朝
汉朝
刘备
朱元璋
刘邦
乾隆
武则天
佚名
三国
诸葛亮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会讲故事的宫西达也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30日 萝卜探长
参加讨论
宫西达也是四个孩子的爸爸,他知道孩子的思维是怎么跳跃的,深谙给孩子讲故事的技巧。擅长于在故事的终结,每每都有出乎意料的转机,而且一波未落再起一波。
曾经在给孩子们大声读的时
候,一读到“宫西达也文/图”就会有孩子在下面呼应“宫西达也又来啦!”。可见宫西达也的作品还是很有人缘的。宫西达也先生已经3次来中国,听宫西达也的讲座,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同样听得津津有味,极富亲和力。而对一个演说家来说,大人和孩子通吃是一件很难能可贵的功力。为此,本书的翻译、彭懿先生还专为宫西达也起了一个非常“中国”的雅号——“恭喜大爷”。
宫西达也创作源泉来自他的童年和他的童心。在他的作品中通常包含有两大重要元素:原生态的生存智慧和童稚童趣的游戏精神。
宫西达也一定是个美食家,在他的作品里处处可见有关“吃”的精妙细节。狼吃小猪不会一口就吞进嘴里的,通常都要细分出哪一块细嫩,哪一块香脆可口,哪一块还很耐嚼。在群狼吃小猪之前,狼兄狼弟们已经准备了足够丰富的想象力(《1只小猪和100只狼》);而小猪吃狼肉方法,也到了无所不能及的境界,可以有煎、煮、蒸、烧、烤等各种烹饪方式。“香酥脆皮狼肉”!想想都不免让人流口水(《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在宫西达也的作品里,本本都离不开一个“吃”字,而且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宫西达也完完全全展示出一种以小搏大、以弱胜强的原生态的生存智慧来。“吃”这个主题,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诱人的主题,何况还有那么多的“技术含量”包含其中。
很难猜测日本教育部门把《喵呜》收录进小学课本的真实意图,该不会是因为要警示逃学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危险吧?但是,宫西达也可把这个故事演绎得颇具童真趣味!从三只小老鼠逃学遇见大猫,一同去摘桃子,到大猫开始发威要吃掉老鼠时,小老鼠们出乎意料的应对,化险为夷。小家伙们从头到尾都把握着事态的发展,而且胸有成竹、应对自如、游刃有余。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告诉大人们,千万不要小瞧孩子们的智慧。
从宫西达也的作品里,可以发现他的创作都是在进入童真童稚的状态下来展开的。100只狼在追逐一只小猪的时候,会让小猪跑过来蹿过去的(典型的猫捉老鼠的游戏手法)。听宫西达也讲过,画《1只小猪和100只狼》的时候,他可是一只一只的凑够100只狼的,画得很辛苦的!可当你再数数画面有多少只小猪的话,你就会发现,宫西达也可是为100只狼的想象力准备了足够的小猪!还有,宫西达也所画的每一只小猪的尾巴,都像是玩具的发条钥匙,多看几次你会忍不住伸手去拧一拧的。你看,他创作时的童心有多么炽烈!
宫西达也从事过人偶剧的舞台美术和平面设计工作,后来开始绘本创作。其温馨的故事、曲折的结构和有个性、有力度的画风受到孩子和成人的广泛欢迎,是目前最活跃的日本绘本作家之一。宫西达也也是四个孩子的爸爸,他知道孩子的思维是怎么跳跃的,深谙给孩子讲故事的技巧。擅长于在故事的终结,每每都有出乎意料的转机,而且一波未落再起一波。这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这就是宫西达也的创作秘诀吧。
《1只小猪和100只狼》、《喵呜》、《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日】宫西达
也文/图,彭懿/译,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28.00元/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朝戈金]破解史诗说唱艺人记忆之迷
下一篇:
[周华蕾]有“神”的中国人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学术文摘
理论政策
经济生态
社会文化
语言文字
民族史学
世界民族
民族地区发展
新疆研究
西藏研究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应用
访谈笔谈座谈
书评文萃
田野研究
随便看看
百家姓之梅姓的来源与始祖 姓梅的名
明朝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简介 纪纲犯下
明朝外交范围有哪些国家?明朝外交的
民国北洋军阀政府简介 北洋军阀统治
“谱”“志”之间:宗族发展、士绅认
拯父老出诸水火 争国权以救危亡——
两国的前世宿愿 中国与越南数千年的
墨守成规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有着怎
国军大洪山抗战 战士攀上日坦克扔手
秘密社会与赵树理创作的“古代性”
历史人物
帝王
后宫
武将
文官
古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三国人物
水浒传人物
红楼梦人物
封神榜人物
古代美男
古代美女
巾帼英雄
佛教人物
道教人物
儒家代表人物
法家代表人物
武侠人物
外国人物
外国领导人
历史学
史家论史
观点
史学评议
国外史学
治学心语
历史考据
历史名人
古今文献
学科简史
学习心得、资料
学科词条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豪门秘史
皇朝秘史
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
佛教故事
道教故事
基督教圣经故事
伊斯兰教故事
其它宗教故事
恐怖、悬疑、灵异
史记故事
文化故事
名人故事
幽默笑话
智慧、哲理故事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其它故事
中国史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专门史
党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中国古代史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世界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世界古代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地区国别史
专门史与整体史
历史解读
观点
治学心语
访谈
书评、读后感、史料
中国近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考古学
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
中国考古
专门考古
科技考古
世界考古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专家论文
观点
随笔
收藏鉴赏
考古百科
中国现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人物
古希腊神话故事人物
埃及神话故事人物
北欧神话故事人物
其它神话故事人物
民族学
学术文摘
理论政策
经济生态
社会文化
语言文字
民族史学
世界民族
民族地区发展
新疆研究
西藏研究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应用
访谈笔谈座谈
书评文萃
田野研究
世界历史
世界战史
世界文史
世界名著
世界野史
世界名人
欧洲历史
亚洲历史
非洲历史
美洲历史
美国历史
日本历史
英国历史
军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短故事
名人与佛
文史百科
古诗词
传统文化
名著
成语典故
中国文化史
科举
古代官职
寓言故事
百家姓
文化名家
周公解梦故事
历史典故
谜语故事
名人名言
野史秘闻
帝王野史
野史趣闻
历史剧
历史解密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民间说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名人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国际
老照片
年代写真
战争记忆
人物旧照
奇闻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