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格萨尔》国际研讨会上,中、日、美、俄、加、澳等国的专家学者建议,建立3个《格萨尔》文化长廊,开辟3条格萨尔文化旅游路线,让《格萨尔》这部活史诗长久地活下去。 《格萨尔》是一种口头传唱的说唱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六世纪之间,十七世纪以后被以书面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格萨尔》约有百余部,整部史诗约有五十万行,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也是一种活形态史诗。《格萨尔》史诗以恢宏的气势,高度的艺术技巧,反映了藏民族发展的重大历史阶段和社会的基本形态,代表了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社会的百科全书。 也正因如此,《格萨尔》曾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千年纪念活动名单。曾长期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李晋有先生,对藏族文化深有研究。他说:“世界上的史诗绝大多数是书面史诗,而格萨尔则是活着的史诗,至今仍有百余位艺人在延传着这部史诗,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的财富。” 《格萨尔》史诗主要流传在中国的藏族、蒙古族地区,在土族、纳西族等地区也有流传,因此它又是中国多民族的共同文化财富。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格萨尔》进行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工作,并在几年前设立了全国格萨乐工作办公室,协调各省区的格萨尔保护和承传工作,目前已出版藏文《格萨尔》近百部,蒙文《格斯尔》二十多部,藏文译成汉文的三十余部。中国的多所大学也设有专门的《格萨尔》研究机构,研究《格萨尔》的“格学”已成为继中国藏学和蒙古学之后,民间文学界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此外,中国现在有大约百余位格萨尔说唱艺人,其中藏族艺人最多。为了让说唱艺人口中的史诗永远传递下去,中国有关部门为他们录音、录像,一些成果还放到互联网,供人们免费收听。 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举行的格萨尔国际研讨会,这次已是第17次。与会中外学者们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对格萨尔的保护,建议在史诗流传的黄河上游、长江上游和西藏等三个地区建立3个《格萨尔》文化长廊,开辟3条格萨尔文化旅游路线,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部活着的史诗。用《格萨尔》及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资源吸引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业来保存、传播《格萨尔》及藏族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近几年来,在青海各地成立的格萨尔纪念堂、《格萨尔》文化研究中心、格萨尔藏戏团、格萨尔千人弹唱协会,对于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次旺俊美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的藏学学者。他认为,中国对《格萨尔》的保护,只是对整个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一个例子。他说:“我们(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这方面的保护工作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像格萨尔有专门的‘抢救办’,现在像各地社会科学院、文化艺术单位、高等院校教育系统,都有专门从事民族传统文化这方面的抢救、挖掘、发展,整个民族文化方面,国家采取了特殊的政策,从财力物力上支持,我觉得整个民族文化确实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今年5月,《格萨尔》被列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列入这一名录的,还有包括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在内的500多项民间文学、音乐、技艺、传说、风俗等。中国政府还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列为“全国文化遗产日”,全面加强包括非物质遗产在内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就在国际格萨尔研讨会召开的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中国东北部的牡丹江市召开,会议就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工作进行了部署。随着这些工作的展开,在不久的将来,如果您到中国藏区旅行,不仅可以看到绮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参观《格萨尔》文化长廊,沿“格萨尔文化旅游专线”品味古老的藏族文化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