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唐朝故事》与《锡林嘎拉珠巴图尔》的比较 《锡林嘎拉珠巴图尔》是一部非常著名的蒙古英雄史诗。讲述了英雄锡林嘎拉珠战胜蟒古思家族拯救被蟒古思抢走的亲人和广大人民的故事。该史诗在喀尔喀蒙古(今蒙古国)和内蒙古的巴尔虎、乌珠穆沁、阿巴嘎等地广泛流传,形成了一条史诗传播带。而这些地区和东蒙古的喀喇沁、土默特以及扎鲁特----科尔沁共同构成了蒙古族本子故事的传播带。流传本子故事《唐朝故事》的蒙古国东方省正是英雄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最流行的地方。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唐朝故事》受到了蒙古英雄史诗传统的影响,那么这种史诗传统的影响首先来自于《锡林嘎拉珠巴图尔》。而且,我们通过比较发现,两部作品具有许多共同的母题和固定描写段落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子故事《唐朝故事》采用韵文描写和散文叙事相结合的形式,而韵文部分的描写段落几乎完全来自于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这些描写包括英雄的奇异诞生、身体特征、骏马的描写等。 《唐朝故事》中是这样描写主人公秦公奇异诞生的: torükü degen tübeg-tei tünteger abqu duratai garqu-dagan gai-tai gabala abqu duratai küyiten temür gutul-i kül-degen emüsüged garcu kümün-ü ulagan jrüke-yi gar-tagan barigad garcu (一生下来就惹是生非, 喜欢砍下敌人的脑袋, 一出生就预示着消除灾难, 喜欢砍下恶魔的头; 生来脚上穿着 发出寒光的铁靴, 生来手中握着 滴着血的敌人心脏。) 研究蒙古英雄史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中所特有的英雄特异诞生的描写。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二十多部变体中都有与此相同的描写: garqu-dagan gai-tai gabala abqu duratai torükü degen tübeg-tei tünteger abqu duratai gang temür yildü-yi gar-tagan barigad türügsen galjagu magu sayin dayisun-u jürüke-yi adqugad türügsen küyiten temür gutul-i kül-degen emüsüged garcu künügeltümagu sayin dayisun-u jrüke-yi adqugad türügsen 本子故事《唐朝故事》的演唱者是完全套用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的固有程式化段落描写主人公的特异诞生,从而使得主人公有了史诗英雄所具有的勇武凶猛的勇士性格。甚至有时候主人公还暴露出几分暴躁凶残的脾气,这是古代蒙古英雄史诗主人公普遍有的原始性格特征。如该本子故事中,秦公告假还乡被唐朝皇帝拒绝后暴跳如雷,怒斥皇帝,使皇帝心惊胆战。而《五传》等本子故事手抄本中根本见不到违背君为臣纲的英雄的过激行为。该文本中描写发怒的英雄: agur inu kürcü aguski inu saggaju keregül inü kürcü kengküdeg inü delbeijü…… 而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母题,英雄第一次受到挫折以后跑进供佛的帐房摔打和咒骂自己祀奉的佛像,是英雄暴躁性格的最典型的描写: 英雄冲进供佛的包房, 拿起他那虔诚供奉的佛像, 狠狠地摔在地上说: “供你这无用的东西, 白费了我的黄油; 供奉你这泥塑的东西, 枉费了我的奶浆。” 我们看到,清格尔泰演唱的本子故事中主人公摆脱了中国封建伦理体系中的君臣等级关系的约束,用史诗模式塑造了一个带几分原始性和暴躁的史诗型英雄。 本子故事《唐朝故事》中英雄的骏马也是完全套用英雄史诗的程式化描写段落,而且主人公的坐骑又完全是英雄锡林嘎拉珠的银合马。本子故事中描写道: 生铁筑成的高墙内, 关着那匹良骏银合马。 它是一匹踏破青山巨石, 冲破千军万马的神驹。 英雄备马的描写: 价值一千两白银的笼头, 套在骏马的额头上, 洁白如云的鞍屉, 铺在骏马的背上。 闪闪发光的银笼头, 扣在骏马的额头上, 价值一万两白银的马鞍, 套在骏马的背上, 日月般的一对马镫, 闪打在马肚的两侧, 吉祥的八条皮绳, 合拍在马鞍的两边。 巧手的女子精心缝制的 白棉肚带 紧紧勒在马肚下, 巧妇缝制的红布肚带 紧紧捆在马肚下。 蒙古英雄史诗中对骏马的描写基本上都是统一的固定程式化描写段落。是史诗艺人必须背熟并在不同史诗的演唱中随时可以拿来描写骏马的歌谣。 价值一千两白银的笼头, 套在骏马的额头上, 价值一万两白银的马鞍, 套在骏马圆敦敦的背上, 日月般的一对马镫, 闪打在马肚的两侧, 吉祥的八条皮绳, 合拍在马鞍的两边。 巧手的妇人做成的 红绵绸肚带 紧紧地在马肚下勒了三圈, 聪明能干的妇人做成的 白绵绸肚带 紧紧地在马肚下勒了三圈。 因为脚着铁靴手持敌人的心脏而特异诞生的英雄骑着史诗演唱中最常见的骏马,所以本子故事《唐朝故事》的主人公及其骏马形象完全被“史诗化”了,或者可以说是“蒙古化”了,从而更容易被听惯了史诗演唱的蒙古民众所接受了。 在该口述文本中的另一个“史诗化”题材就是主人公在告假还乡的途中遇到了年轻的助手。英雄的助手这一题材在蒙古英雄史诗中非常普遍。在史诗中,一般都是助手因为年轻而被英雄拒绝收留,后来经过一场战争的考验而受到英雄的肯定,最后成为英雄的助手。在该本子故事中秦公见到作为助手的小英雄后问道: 眼中有火, 骨头里有精髓的小伙子, 你的家在何处? 你的目的在何方? 你是什么人的“辫子”? 你是什么人的臣民? 你的名字叫什么? 你今年几岁? 这是蒙古英雄史诗中登场人物互相询问对方的程式化母题。等小伙子回答完,秦公觉得他年纪太小,因此拒绝收留他,劝他回去。但是小英雄坚持留下来并帮助秦公征服了他的敌人。在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中被蟒古思抢走骏马的英雄徒步出发去寻找被抢劫的亲人,在途中遇见一匹嘴叼婴儿的黑马被蟒古思追赶。婴儿请求英雄收留他并骑上这匹黑马当坐骑。但是倔强的英雄拒绝了他的要求: 我虽然失去了弟弟和妹妹, 哪能见人就认做亲人? 尽管失去了心爱的坐骑, 哪能见马就骑? 尽管这样,英雄最后还是收留了婴儿和黑马,后来婴儿帮助英雄镇压了顽固的蟒古思。虽然本子故事中也经常见到英雄在困境中得到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其他英雄的帮助,但是清格尔泰演唱的文本中英雄的助手确实是纯属于蒙古英雄史诗范畴的。小英雄自我介绍说:“我是巴图尔·莫日根汗的儿子,我父亲说狠毒的敌人钻到我们的前襟,可恨的仇敌已经潜入我们的后襟。所以就叫我来帮助您征服敌人。”英雄拒绝后小伙子坚持自己的决定说:“男人如果不达到目的,就被当作女人,骏马如果不达到目的,就被当作母马。”这是蒙古英雄史诗中英雄和他的助手或者骏马的最典型的对话。因此我们认为,完全来源于中原章回小说的本子故事在蒙古民间艺人的具体表演中出现一个完全是史诗人物巴图尔·莫日根汗的儿子作英雄的助手,说明了民间艺人按照英雄史诗的主题把本子故事和英雄史诗人物、母题进一步组合化从而使本子故事“史诗化”的创作思路。 在《唐朝故事》的结尾,秦公的两个儿子和国公的两个儿子之间展开了一场决定唐王朝命运的战斗。在具体的角斗中,两个小英雄不是亲自去迎战敌人,而是让骏马与敌人搏斗,他们自己却在一旁吸烟,做游戏,最后英雄的骏马消灭了敌人。 Kelüng-ün qoyar keüked-tei Qoyar mori-ban bayildugulqui-du Jirgaltai türügsen kümün-ü üre bayitala Jibar-tu türügsen adugusun-u üre-tei bayilduju ekilebe。 Qoyar bagatur Gang bolod kete-ben Gagca qoyar cokiju Galjagu ulagan tamaki-ban Gagca qoyar tataju Ganggar gonggor gejü nagadcu saguba。 实际上这是由蒙古英雄史诗中英雄远征或战斗中吸烟和英雄的骏马与蟒古思的坐骑搏斗的两个母题组合而成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