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刘锡诚]“民间文学集成”与民间文学普查(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民俗学博客 刘锡诚 参加讨论

    第三,认识问题:、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
    我们这套“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大型丛书,要求文学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可读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代表性和全面性的统一。这“三性”的基础,是普查中采集记录口头作品时应遵守的“全面性、真实性、科学性”原则。应当讲,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认识已经趋于一致了。大家已经感觉到,如果我们不坚持这三个方面的统一,不坚持“三性”要求,将来我们编纂起来的民间文学作品集将会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我们是在盖高楼大厦,不是盖小土房子。如果我们把高楼大厦建立在沙滩上面,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再回过头来重新搞普查、搜集是不可能的事。在这方面,过去我们有过很多沉痛的教训,有些著名的作品,由于没有按照科学性的要求去记录和整理,今天看来已经站不住脚。最近几年来,由于通俗文学的冲击,或者说由于“向钱看”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我们的报纸刊物出现了转向的苗头,放弃了或部分地放弃了我们学科的特点,而去追求搞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或是捕风捉影地把在民间仅有片段的东西加以主观的演绎,冒充民间文学。这样的东西不是不可以发表,但不能把它们跟民间文学混同起来。对于通俗文学,我是支持的,提倡的,因为它是作家文学的不可缺少的一脉。中国不能只有“纯文学”,只有所谓高雅的文学,少数人圈子里读的作品,也应当考虑到十三亿人民不同层次的欣赏需要,发展为广大读者喜爱的通俗文学。但通俗文学与民间文学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作品,前者是作家个人的作品,后者是老百姓即广大民众的集体创作。现在有一种理论,叫做“合流论”。把民间文学算作通俗文学,或者说把民间文学等同于通俗文学,这样对民间文学肯定会有损伤,等伤了元气再来恢复,就要付出代价了。(钟敬文插话: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可以在《民间文学论坛》上展开讨论。)
    7月6日,我们将在长春召开全国民间文学报刊座谈会,主要的议题就是讨论如何坚持民间文学报刊的特点、方针问题。我们并不排斥通俗文学,但要划清一个界限。由于通俗文学的冲击,使我们的民间文学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包括总会的《民间文学》杂志也多少受到了影响。许多省区的民间文艺研究分会放松了、或者不去抓搜集了,而把精力放到了如何发展通俗文学创作,放到了如何赚钱上去,作为后果,就是民间文学刊物出现了民间文学稿荒。由于本省区的搜集者的转向,搜集的作品减少,这些省区办的民间文学报刊上,本省本区的民间文学作品锐减,而不得不“面向全国”,却又心中无数,结果造成重复发稿,一篇稿件几家登。我们不放回顾一下,建国35年来我们什么时候遇到了稿荒呢?三年困难时期遇到过稿荒。现在我们又一次遇到了稿荒。历史,有时候就是要回过头来看看,有些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会重复出现。当然不是一丝不差地重复,有时是变了形式的重复。这一次稿荒的出现,其原因就是因为有些分会、有些刊物、有些分会的领导没有重视搜集工作,没有脚踏实地地去组织收集,而热衷于追求依靠通俗文学来支持局面的恶果。这样下去,将会形成恶性循环的。是不是这样?有没有这样严重?我提出来,请同志们考虑。
    四 关于领导问题
    同志们提的意见最多,希望“集成办公室”能挂上文化部、国家民委、民研会三家冠名的牌子。文化部、国家民委、民研会1984年联合下达的808号文件中说,三家来办这件事情,由民研会主办。大家的意见是可以理解的,今后也还要在这方面作些努力,但是要想做到像其他“七套集成”一样,用文化部的名义经常布置工作,比较困难。这件事情还是民研会主办,这是文件上规定了的。我们要努力争取他们的领导,争取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一)关于总编委会和总集成编辑部办公室
    在1983年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会议上就决定了周扬同志任“三套集成”的总主编,这已经在文件里公诸于众了。这次会议后,我们要写一个会议的报告向他汇报。至于总编委会的构成,还需要时间同各方面进行协商。我想,既应包括民间文学界或者文化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学者、专家,也要包括一些做实际工作的、能够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这样会使编委会能够正常地工作。将来,编委会也不可能开很多的会,或者请总编委们来作具体工作,具体的编辑、审稿和组织工作,还是要靠年富力强的同志来做。如果顺利的话,争取在年底召开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会上定下来,或者至迟明年定下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现在把工作有秩序地做起来,今明两年我们的工作主要还是搜集工作。总编委会下设一个办公室(已经成立了),在编委会的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由于编委会不是一个常设机构,不可能经常办公。办公室在民研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算作民研会的一个工作部门。至于各省的“集成办公室”怎么搞,我想不应该做统一的规定,各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决定,认为什么方式好,就按什么方式办。民研会不能采取发号施令的办法工作。民研会与地方分会的关系,是业务上的关系,会章里有一个意思,总汇与地方分会之间是一种指导的关系,但不是垂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集成”是一项具体的、宏大的文化工程,把总会和分会捆绑到了一块儿,所以总会在这方面要起到一些联络的作用。不这样的话,“集成”工作就搞不成。(贾芝插话:音协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已经搞了三四年了,而且现在定稿也已经出版了,这方面他们有比较成熟的经验,集成办公室可以在组织、领导方面向他们了解一些情况。)我们要吸取其他部门的一些经验。
    (二)举办培训班、创办《通讯》、编印《手册》
    总集成编辑部办公室下半年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办一期培训班。这个意见是在去年威海会议上强烈地提出来的,但是上半年我们没有实现这个任务。今年财政比较紧张,但是这件事情我们还是要办,也希望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的分会踊跃地给总会一点帮助,或提供场所,或多少提供一点资助,那么我们的事情就可以顺利地解决。现在看来,培训干部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一层是省一级的“集成”办公室的干部,如果这一层干部对“集成”工作没有一个总的构想,对“集成”工作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我们将来的工作就会产生很多困难。再一层是地县一级的干部,他们是负责普查搜集工作的,也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否则工作将不好开展。第二件事情,是办一个不定期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通讯》,报道各地开展普查和编辑工作的情况,沟通信息,对某些问题开展讨论。第三件事情,是编写一本供普查用的《手册》,争取公开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