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吕微]反思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术伦理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学苑出版社网站 吕微 参加讨论

    [摘要]民间文学家和民俗学家们已经发现,当深入到田野研究的具体语境时,他们所面对的不仅仅
    是已经呈现为创造结果的文本,还有仍在不断地被创造中的文本,而文本的创造却是被研究者主体与研究者主体互动的结果。于是民间文学家和民俗学家们不再可能仅仅考虑使用某种实证的方法去把握被研究的文本客体,还要考虑把研究过程中交互主体的伦理关系也纳入到反思的范围之内,即从伦理学的角度重新思考研究者主体与被研究者主体之间的知识关系。这也许预示了中国民俗学、民间文学从单纯的奠基于方法论、认识论的学术范式朝向以伦理学的知识论为主导的学术范式的转换。
    [关键词] 民间文学;民俗学;主体间性;认识方法论;知识伦理学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4)05-0003-06
    

    一
    近年来,在学科反思的过程中,民俗学、民间文学日益呈现开放的状态,特别是从相邻学科人类学、社会学那里学得了不少东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从本学科自身的学术传统中努力发掘自我发展的潜力。换句话说,民俗学、民间文学本学科有自己的基本问题或问题意识,有自己的终极关怀,有自己的哲学立场,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一句话,有自己本学科的研究范式。在学科反思、学科开放的今天,这些学科遗产或学科传统仍然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挖掘。但遗憾的是,今天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的学者往往遗忘了或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些方方面面在学科起源时的曾经显现。一句话,缺乏在自我批判的过程中对本学科的深刻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解释,因而难以实现学科范式的转换和更新。
    就个人的本意来说,我极不愿意在相关学科之间“划清界线”。民间文学、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都是孪生的姐妹兄弟,至今共享着某些学术经典,“孔子殁后,儒分为八”是后事。自己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却始终不认为民间文学学科就比相邻学科有什么特别的高超之处。但我又始终坚持认为,针对民俗、民间文学现象的“特化”了的视角和专门研究蕴涵着一些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思考方式或思想方法,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的合法性并不只是为其他学科提供了现象描述的资料结集。这个学科完全能够通过其蕴涵的以及能够贡献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为其他学科提供启发,为社会问题的诊断和治理提供建议,为克服人类精神的普遍困境、推动人类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本学科的解决方案。我之所以对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未来充满信心,是因为我越来越发现,这是一门“有用”的学问,通过这门学问,我们能够开发出一些相关学科尚未开发的、激动人心的命题。还是那句老话:回到学科的内心深处,学科的内心比我们头顶的星空更广阔、更深邃。
    当然,从表面看,目前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仍然显得理论贫乏、方法陈旧、问题意识和哲学基础薄弱,甚至缺少终极关怀,这些都是事实。但也有迹象表明,民间文学、民俗学内部正在酝酿着新的学科问题意识和理论、观念,只是这些晚近的学术细流目前尚隐藏在诸多学者对于具体现象的具体研究当中,还没有形成学者共同体的集体性纲领。进而言之,当今时代学科范式的创新、转换往往不是由哪个学者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由各个学科的学者共同体通过集体努力换来的结果。因此,对于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新的集体纲领的形成,我们尚需假以时日。但即使如此,我仍想通过对一例“个案”的解读来说明我以上的观点,即指明目前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的群体作业所蕴涵的新的问题意识,以及理论创新、观念更新的可能性。这个案例就是第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第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会议主题:“民间叙事的多样性”)于2004年8月4日~5日在北京召开,与会青年学者向本届论坛共提交了39篇论文。会议就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的文本和语境、叙事与仪式、以及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知识的生产等问题展开讨论。青年论坛是一个缩影,这个缩影反映了目前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的前沿状况:新的学科问题意识和理论、观念的创新正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但其破土萌芽尚需本学科同人在朝向相关学科开放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从而开发出自我发展的潜力和能力。
    如果拿本届论坛与2003年的“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次网络会议相比,两次会议可以说各有千秋。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不少前沿性的问题,与会者大都是从各自的问题意识介入讨论的,那一次会议提出的问题我们至今记忆犹新: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是应当告别田野、回到文本,还是应当文本与田野并重或更注重田野?民间文化传统的本真性是被发现的还是被发明的?引进的西方民间文学和民俗学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普遍方法、还是我们建构意识形态的特殊资源?我们如何通过对钟敬文先生的评价把握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未来发展的契机?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