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分别从客家山歌的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角度,述评其研究成果,最后指出客家山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客家山歌;宏观研究;微观研究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所谓客家是与土著居民相对而言的。据有关资料介绍,客家人现有人口总数约5500万[1],分布在赣南、闽西、闽北、粤东、粤北、广西、四川、湖南、贵州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一也有一部分侨居海外,主要在亚洲国家及美洲、欧洲、澳洲等地。真正意义上的客家专题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罗香林先生1933年发表的《客家研究导论》为标志。改革开放以后,客家文化的研究逐渐形成一定规模。作为客家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客家音乐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客家山歌的研究方面。研究者们常常从两种角度入手对客家山歌进行研究。一种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把客家山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另外一种是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对各个地区(这种地区的划分以自然地理状况或行政区划为依据)的山歌进行单独的研究,如对于广东粤东地区、江西赣南地区山歌的研究等等。当然,二者经常是互相渗透、相互交织的,只是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总结,希望能为客家音乐的研究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客家山歌宏观研究的成果 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客家山歌的整体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的成果: 20世纪80年代关于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划分的理论,是民歌研究中重大的理论突破,对于汉族民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乔建中、苗晶撰写的《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以下简称乔著)[2],以及周青青所著的《中国民歌》(以下简称周著)中[3],都将客家民歌作为一个民歌特区来进行论述,称作“客家民歌特区”。这首先是对客家民歌特色的充分承认和肯定,同时也将客家民歌置于全国汉族民歌的大背景之下,便于我们从全局出发,对客家民歌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乔著指出,客家民歌的主要体裁是山歌,并将客家山歌分成了粤东北、闽西、赣南三个次级色彩区。客家山歌的旋律特点大多以四声羽调式和五声徵调式为主,旋律音调结构方面的特点是强调“徵一宫”、“羽一商”四度音调,尤其是“羽、商”两音在旋律中有其典型意义。周著则对客家人的历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并从语言学的角度,指出客家方言的特点,书中附有客家方言的调值调类表格。同时周著还指出客家山歌常用的音列有。 星海音乐学院的温萍教授为客家山歌的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他在大量实地考查的基础上,撰写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见文后附录),并于1992年出版了专著《客家山歌探胜》[4]。在这部著作中作者总结了自己在1992年以前的许多研究成果(作者1992年以前在《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的成果在这部专著中有所体现)。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客家山歌研究专著,可以说为客家山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章,客家山歌概述。在这一章,作者从源流、社会内涵及文化价值、歌词特点及音乐特点四方面较为详实地对客家山歌进行了概述。第二章,客家山歌的流变。在这一章中,作者分别对闽西、粤东、赣南、广州、湘东、贵州、台湾七个地区的客家山歌,从歌词和音乐形态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虽然作者在这一章当中没有提到色彩区划分的理论,但是他将客家民歌特区的山歌分成了七个小的次级色彩区进行论述(作者没有用色彩区这个术语,主要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分别论述的)。由于笔者对于客家山歌缺乏田野调查再加上文献资料以及学术视野的局限,对于他的这种划分方法不敢轻易苟同或提出别的看法,但是他的这种划分是对于民歌色彩区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同时也为客家山歌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笔者认为,对于客家山歌的次级色彩区的划分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第三章,客家山歌剧。作者对客家地区山歌剧的历史以及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自己的看法。 冯光钰的《客家音乐传播》[1],是客家音乐研究方面较为出色的一部专著。作者从移民文化传播的角度,结合客家音乐的现状对客家音乐的源流作了论述。在该专著的第二章第二部分中专门论述了客家山歌的传播流变。作者注意吸收客家文化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将客家音乐文化放置于整个移民文化当中去考虑。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借鉴传播学的理论对客家音乐进行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拓宽了研究的思路。全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客家民系源流的几种看法。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只有弄清了客家民系的源流才可能理顺客家音乐的形成和流变。客家民系与客家音乐是一种主从关系。”作者在该书的开始用了相当的篇幅对客家源流研究简况进行介绍:(1)罗香林的“中原最纯正的汉人后裔”说;(2)房学嘉的“土著(古越族)说”;(3)万陆的“源于整个古中原地区”说;(4)陈之平的“南方各民系融合”说;(5)胡希张等人的“汉土融合”说。作者在这部分的结语中明确表示:“我认为客家民系不可能是‘纯血种’的汉人,也不会全是当地的土著,而是汉土交融而成。”由此可见,作者是赞成“汉土融合”说的。第二章中,作者论述了音乐传播与中原移民同步开展的情况。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论述了客家音乐的三种传播方式:(1)直接传播;(2)跳跃式传播;(3)反向传播。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论述了客家民歌、客家汉乐以及客家汉剧的自然传播流变。作者以大量的谱例分析为基础,证实客家山歌的根在中原地区。同时,移民传播在客家山歌和中原山歌之间所起的桥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由于民歌在流传的过程中变异性很大,所以大部分客家山歌在中原地区很难找出原型。第三章中,作者主要论述了移民对于客家音乐特点的影响,进而得出客家音乐是移民音乐和土著音乐的有机结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