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宇恒伟 肖文杰]大陆学术界的民间佛教研究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佛教在线 2009年08月07日 宇恒伟 肖文杰 参加讨论

    民间佛教不同于精英佛教,甚至也不同于一般僧侣佛教和居士佛教,它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印度佛教中国化进程中最广大的群众基础,也体现了佛教文化多姿多彩的变异特性,因此,研究民间佛教对于更清晰地认识佛教中国化的形式和内容以及中国化佛教的特征与流传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雅文化”,民间佛教并没有留下很多正统的记载,不过众多的历史典籍、方志、碑刻、笔记小说等为民间佛教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广阔的考察空间。
    早在20世纪上半叶,鲁迅、周作人、胡适、顾颉刚等知名学者,在五四运动弘扬平民文化的影响下,在文学等研究领域对民间佛教有所说明和论述。如鲁迅在《古小说钩沉》中,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作了补遗,这为研究魏晋南北朝的民间佛教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他的《中国小说史略》则从小说史的角度,对东汉至清代流行于民间的小说的演变进行了大致归纳,从而为研究民间佛教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顾颉刚在《妙峰山的香会》中,以社会调查为基本方法,结合历史史实,以妙峰山为研究对象,说明以妙峰山为代表的香会的历史演变和组织功能,这实际上是民间佛教的个案研究。这个阶段是大陆学术界民间佛教研究的萌芽时期,取得的成果非常有限,但其开创之功是不容忽视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陆学术界的民间佛教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民间佛教”作为概念被提出和应用,并相应出现了若干关于民间佛教的论文。学术界对民间佛教的含义、特征、表现、与其它宗教的关系等问题予以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时期对民间佛教研究基本上仍包含于文学、民间信仰等研究领域。
    大陆学术界关于民间佛教的研究以民俗学、社会学为基本研究方法,在民间佛教的含义、特征、表现、历史演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民间佛教的内涵和外延
    要研究民间佛教,必须首先对民间佛教作出界定,即确定研究的对象。目前,学术界对民间佛教的概念没有一致的看法,并用民众佛教、民俗佛教、世俗佛教、庶民佛教等概念指代民间佛教。学术界对民间佛教通常理解为佛教的民间化、民俗化或民间的、民俗化的佛教,对民间的含义没有深入探讨。因此,要界定民间佛教就需要在实际考察与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相关学科的方法,进行仔细的分析。民间佛教的信仰、活动、组织等都内含于民间佛教,这些也是界定民间佛教时需要考察的内容。很多学者用民众佛教作为民间佛教相类似的一个概念。如方广铝认为:“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既有比较精细、高深的哲学形态,也有比较粗俗、普及的信仰形态。由此,它能适应不同层次人们的不同需要。前一种形态可称为‘高僧佛教’,而后一种形态则可称为‘民众佛教’。这是从特点和功能方面界定民众佛教。还有学者认为,所谓“庶民佛教”,是民间民俗化佛教在20世纪的新型表现形态,其实质是佛教信仰的民间化或民俗化,是以功利型佛教、香火型佛教等遮蔽信仰型佛教。与之对应,“文化佛教”及“文化佛教徒”就是对治功利型的“香火佛教”、“庶民佛教”而设。还有学者指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最初的信奉者多为上层人士,但随着佛教传播的深入,佛教影响的扩展,佛教信仰向社会的中下阶层渗透,逐渐成为大众的信仰。
    2、澄清佛教与民俗的关系
    佛教与民俗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佛教对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民俗产生过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佛教又将民俗为自己所用,在信仰、仪式、活动场所等方面显得更加绚丽多姿。学术界论述佛教与民俗的文章繁多,涉及的问题复杂多样。佛教如何走向民间,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多从佛教中国化的路径和内容方面论述,但也有例外,如雷翔在《“佛教道士”的度职仪式——恩施民间宗教信仰活动调查》提出,明、清以后佛教僧尼走向民间乡民社会,按乡民需求吸收世俗弟子,改变仪式内容和形式,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民间佛教。曹刚华的《<大藏经>在两宋民间社会的流传》认为,由于当时社会地域的不同,《大藏经》在民间分布也不是很平衡,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大藏经》流传密度就高,反之则流传较少。佛教与民俗的关系还牵扯到佛教教义对民间信仰的影响,民俗中混合多种宗教元素,佛教深入民间社会生活、节日,佛教与民间神的融合等问题,这些方面也都有一些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赵行良的《试论佛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夏广兴的《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与唐代民俗风情》,陈开勇的《南朝民歌(四月歌)所反映的民俗佛教内容研究》。一些研究则从地域或民族等独特性问题出发,研究佛教与民俗之间的关系,如沈佐民的《九华山佛教地藏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形成和谐社会的互动》,徐威的《从北京传统节日和庙会看佛教对民俗文化的影响》和《佛教节日与老北京民俗》,刘长久的《从观音信仰说起——兼及遂宁市对观音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舒晓炜的《泰国出家、放生的佛教民俗》,蚁梦的《泰国社会的佛教民俗(上下)》,张锡禄的《佛教对白族民俗的影响》,汤夺先的《裕固族的宗教民俗》,卢兵的《藏族寺院民俗体育文化初探》,谢重光的《佛教的外衣,道教的内容:福建民俗佛教论略》和《客家民俗佛教定光佛信仰研究》,刘礼堂的《唐代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民间佛教信仰》,刘元春的《佛教民间慈善活动的特点与影响——上海“耀华路念佛小组”慈善活动纪实》,林顺道的《浙江温州民间念佛诵经结社集会调查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