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高有鹏]民间文学研究的立场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学苑出版社网站 高有鹏 参加讨论

    现代民间文学理论构成中,价值立场尤其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它决定着研究方法的成败。而今,这个问题被我们所忽略,越来越多的学者一再强调对文本要客观、冷静地对待,尽管这也是十分必要的。回首“五四”歌谣运动、乡村教育运动、大众文艺运动等历史阶段,我们深深感受到先贤们对待民间文学更多的是对民众创造艺术的推崇,在感情上远远胜过理性的把握,甚至这也成为今天一些年轻的学者哂之不具备科学性的口实。那么,置之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上重新理解和认识这一问题时,究竟孰是孰非,或者它是否构成必要的现代民间文学理论的坚硬基石呢?这就是对历史的把握问题。古人常讲,欲灭其国,先毁其史。史就是一种传统,传承薪火的背景,也是一种方法或范式,更是一种尊严。我们的学术史研究的显著价值,也正在于此,让我们看到前人的得失。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民间文学研究除了外部的干扰之外,学界自身是存在着许多问题的。其中,“为民众的”立场的失却,在学术品格上讲,绝对是一种低下的倒退。我们可以看到,鲁迅也好,顾颉刚也好,他们的观点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尖锐冲突,但在学术品格、学术立场上,则都强调对民间文学的尊重。今天,我们未必真正懂得民众创造的民间文学的重要价值,有不少人以期与国际学术界对话为由,而完全忽视或抹杀对民间尊重的基本立场。当我们躲进远离民众生活的书斋、大字不识几个却以为自己学贯中西、盲目搬用西方学者早已抛弃的流行词汇为喜为乐时,我们有什么资格来进入这一神圣的学术殿堂呢?当然,学术创新需要突破,突破却未必完全颠覆我们自己的传统,尽管我们的传统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内容。我们应该具备更广阔的胸怀和视野,问题在于我们能否真正把握真实而全面的民间文本,如果我们连这一点都达不到,与盲人摸象又有何异?前辈学者不可避免地有自己的局限,但他们深入民间,密切关注民间文学的时态,不断探索和突破,其扎实、求是的学术品格,特别是其“为民众的”立场,永远都是我们所应该推崇和发扬的。
    对话是学术发展的必要平台,但它是双向的,应该有自己的声音。发出自己的声音,首先要懂得自己的家底,同样要懂得他人的图谋。并不是说一提到全球化、信息化,马上自己就融入了国际学术界。应该说,“为民众的”立场就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它要求我们不断深入民间去尽可能全面地把握民间文学,尊重民间,将民间文学研究纳入“为民众的”事业之中,即礼失不但求诸野,而且要用之于野。多元互补的研究,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真正懂得民众,包括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审美思维方式和价值确立方式。具体地讲,不走进民间,民间文学研究就无从谈起;“为民众的”立场不但是民间文学研究的前提,而且是其目的。不可避讳地讲,现在流行着形形色色的贵族和假贵族,鄙夷民众,将大众与庸众完全等同,貌似神圣,事实是俗不堪言。近年来,民间文学研究为此而陷入困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所谓的学术规范,并不是与技术主义划等号的,但确实是技术主义泛滥;若一味诉求民间文学文本的旁枝末叶,严重忽视民间文学所蕴藏的丰富而复杂的情感,那么,其真实的、实质的内容,即其科学性又从何谈起呢?再者,与国际学术界对话,也不应该是一味搬用、套用他人的东西,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自己的声音为人所知。文化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等强权势力同样影响着我们的学术发展,这与闭关锁国、盲目排外同样无益于我们的民间文学研究的深入而全面的探索。坚守“为民众的”立场,既是现代民间文学理论传统的延续,也是民间文学研究壮大自身的需要;获得千百万民众的支持并为之服务,是我们的宝贵经验,更是我们的科学品格。走进民间,无疑是极其艰辛的,而离开这个前提,就无从谈“走出民间”去客观、冷静、理智地研究民间文学。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5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