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朝戈金《民俗学视角下的口头传统》,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5期。 2户晓辉《民间文学本土化的限度问题》,《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1期。 3刘锡诚《民间文艺学史上的社会—民族学派》,《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6期。 4杨树喆《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与中华民间文学的总体风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2期。 5邹明华《传说学的知识谱系:解读柳田国南〈传说论〉》,《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4期。 6刘毓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狼祖神话与中国文学中之狼意象》,《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1期。 7何永福《九隆神话与图腾受孕机制》,《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3期。 8向柏松《水生型创世神话与民俗文化》,《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4期。 9那木吉拉的《蒙古创世神话的佛教神话文化影响》,《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期。 10金海《蒙古族神话〈额日黑莫日根〉的文化解读》,《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4期。 11金海《蒙古族神话〈额日黑莫日根〉的文化解读》,《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4期。 12贺·宝音巴图《论蒙古族神话〈天女之惠〉的多彩组合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3期。 13林继富的《论西藏的天神信仰》,《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14文日焕《朝鲜古代鸟崇拜与卵生神话之起源探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期。 15罗宗志《盘瑶渡海神话考释》,《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期。 16彭兆荣《瑶汉盘瓠神话—仪式叙事中的“历史记忆”》,《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期。 17杨建军《羌族起源神话考》《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4期。 18朝戈金《策马天山:蒙古史诗江格尔田野作业散记》,原载《民族艺术》2000年3期。 19朝戈金《口头史诗的五个基本问题》,原载《东方文学:从浪漫主义到神秘主义》,王邦维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 20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史诗的口头性特征》,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2期。 21陈岗龙《蒙古英雄史诗锡林嘎拉珠巴特尔比较研究与文本汇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 22斯钦巴图《史诗那仁汗克布恩六个异文中程式的特点》,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4期。 23托汗·依萨克《玛纳斯史诗五个唱本中“阔阔托依的祭奠”一章的比较研究》,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4期。 24边多《浅谈<格萨尔>说唱音乐艺术》,《西藏研究》2003年2期。 25朝戈金《口头诗学五题:四大传统的比较研究》,原载《东方文学:从浪漫主义到神秘主义》,东方文学研究集刊,第一集,王邦维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长沙。 26扎拉嘎《〈格斯尔〉与〈格萨尔〉:关于三个文本的比较研究》,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2期。 27李连荣《中国史诗历史研究初探——以格萨尔产生年代为例》,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4期。 28贾木查《“江格尔”名称由来与史诗主人公生活原型的关系》,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4期。 29吴晓东《西部苗族史诗并非有关蚩尤的口碑史》,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3期。 30杨宁宁的《“刘三姐”——壮汉民族文化交融结出的硕果》,《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2期。 31向云驹《“梁祝”传说与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4期。 32向柏松《“浴女”母题的传承与文化内涵的演变》,《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3期。 33林继富《源于怪的力和美——中国怪孩子的审美艺术》,(《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2期。 34毕桪《霍加·纳斯尔和印度故事》(《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1期。 35陈岗龙《蟒古思故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6 杜春燕《少数民族“哭嫁歌”价值浅析》,《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2期。 37夏敏《西藏情歌:爱欲中的文明果实》,《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2期。 38黄中祥《哈萨克族民间演唱艺人萨勒—赛里》,《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3期。 39张昀、阿力木赛依提《新时期的“阿肯弹唱”》,《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3期。 40杨晓《南侗“嘎老”传承的当代变迁及其文化意义》,《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4期。 41《金诗纪事》,陈衍辑撰,王庆生增订,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42《元代文学文献学》,查洪德、李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43《元诗史》,杨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44魏强的《从文学交流看藏汉文化交流》,《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1期。 45陈立明的《〈仓央嘉措情歌〉与门巴族藏族的文学交流》,《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1期。 46岗·坚赞才让的《〈格萨尔〉中授记神贡曼杰姆与西王母——藏汉民俗文化交流研究之一》,《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4期。 47杨树喆《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于中华民间文学的总体风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1期。 48刘亚虎《〈庄子〉与南方民族文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6期。 49秋喜《浅谈〈青史演义〉对儒家思想的吸收与借鉴》,《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6期。 50李献芳《民族融合背景下的〈续夷坚志〉》,《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4期。 51刘亚虎《楚辞与南方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3期。 52杨义《多民族的碰撞融合以及文化哲学》,《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4期。 53霍然《论北朝民族大融合对唐代诗歌的影响》,《西域研究》2003年2期。 54王青《早期狐怪故事:文化偏见下的胡人形象》,《西域研究》2003年4期。 55汤晓青《回族文学批评家李贽的多元文化背景》,《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2期。 56徐蔚《汉化中的反拨与继承——薛昂夫散曲的个性特色》,《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6期。 57《古代少数民族诗词曲赋家研究》,高人雄著,民族出版社2003年5月版。 58罗淑荣《〈福乐智慧〉中天人和谐思想来源探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2期。 59穆罕默德·艾沙《试论〈福乐智慧〉的戏剧特征》,《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2期。 60热依汗·卡德尔《摩尼教与高昌维吾尔文学艺术》,《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3期。 61王佑夫《维吾尔族古代诗学之星》,《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4期。 62王佑夫《清代满族文学批评述略》,《昌吉师院学报》2003年1期。 63段丽萍《试论古代羌族作家与阕的文艺观》,《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3期。 64鲜于煌《试论唐代三峡少数民族“獠人”的民俗生活特色及影响》,《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1期。 65沙马拉毅《论彝族毕摩文学》,《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1期。 66张泽洪《元代回族诗人萨都剌与道教》,《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3期。 67宝玉柱《〈一层楼〉和〈泣红亭〉中审美观语言观转变轨迹》,《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2期。 68《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梁庭旺、黄凤显著,陕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69吴小美、古世仓《对近十年老舍研究的反思》,《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3期。 70蒋芝芸《从老舍创作看中国现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现代性》,《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71杨春《老舍与满族文学》,《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4期。 72马丽蓉《关于老舍与回族的特殊情缘》,《回族研究》2003年3期。马丽蓉《论老舍的回族题材创作》,《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4期。 73刘洪涛《沈从文: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期。 74见王富仁系列论文《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之一 》,《文艺争鸣》2003年1期,《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之二》,《文艺争鸣》,2003年2期,《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之三》,《文艺争鸣》,2003年3期,《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之四》,《文艺争鸣》,2003年4期。以及《文事沧桑话端木:端木蕻良小说论》(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3期。《文事沧桑话端木:端木蕻良小说论》(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4期。 75闫秋红《草原与后花园——两大家族类型的比较》,《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2期。 76赵志忠《少数民族作家在中国当代小说界中的地位》《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 6期。《试说21世纪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基本趋势》,《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3期。 77栗原小获《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纵横论》,《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78邢斌《海南少数民族文学论析》,《琼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79华子奇、陈立浩主编的《五指山风韵—海南少数民族文学探析》,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80包晓玲《新时期湘西少数民族作家小说创作刍论》,《求索》2003年2期。 81涂鸿《当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诗歌语言中的现代意象》,《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6期。 82赵志忠《民族文学在西部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3期。 83石世明《文化视界中的西部乡土小说述略》,《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3期。 84阿扎提·苏里坦《20世纪维吾尔族文学的发展》,《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85乌云毕力格《试论20世纪末蒙古族诗歌的民族文化历史意识审美现象》(蒙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2期。 86道润腾格尔《现当代蒙古族诗歌中剑意象象征》(蒙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2期。 87包玉荣《论满都麦作品批评思维的功能》(蒙文),《蒙古语言文学》2003年2期。 88包玉荣《满都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蒙文),《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2期。 89马明奎《生态:从现代批判到诗性恢复——试论满都麦小说传统重建中的生态美学意义》(蒙文),《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1期。 90米热努尔·艾力西尔《维吾尔儿童文学的讽喻性》(维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2期。 91策·朝鲁门《西方现代主义与蒙古文学》(蒙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2期。 92斯琴《蒙古族都市小说家与启蒙意识》(蒙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2期。 93娜弥雅《“17年”蒙古族小说叙述艺术》(蒙文),《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1期。 94舍·敖特根巴雅尔《关于新时期蒙古族小说形象的社会属性》(蒙文),《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3期。 95色·敖特根巴雅尔《新时期蒙古文小说人物塑造所体现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对立与统一》(蒙文),《蒙古语言文学》2003年3期。 96雅·铁木尔斤《“迎猎梁”上的猎人好汉及他的衰落》(蒙文),《蒙古语言文学》2003年3期。 97色·乌日斯嘎拉《小说意义的建构与叙述节奏——评巴·昭日格图的中篇小说《猎人阿爸和他的猎犬》》(蒙文),《蒙古语言文学》2003年2期。 98满全《现代诗歌的鹰意象象征》(蒙文),《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3期。 99楚鲁《当代蒙古族诗歌形式美论著研究》(蒙文),《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3期。 100道日娜腾格里《当代诗歌中的水意象象征》(蒙文),《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3期。 101塞力克《浅谈我国哈萨克族科幻短篇小说的特点》(哈萨克文),《新疆社会科学》2003年2期。 102伊马木《文学翻译对维吾尔文学发展的影响》(维吾尔文),《新疆社会科学》2003年1期。 103丹珍措《阿来作品文化心理透视》,《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 104王科《民族情结:作为满族作家的浓重书写——李惠文小说摭论》,《满族研究》,2003年3期。 105王科《作为满族作家的李惠文小说摭论》,《民族文学》2003年12期。 106吴健玲《眷恋中的突围——试评满族作家叶广芩的家族系列小说》,《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6期。 107马国栋《文化意蕴·双重视角·民族身份—试析叶广芩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4期。 108杨骊《边缘的恪守 中心的叩问——当代少数民族四位诗人创作片论》,《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09张直心《最后的守林人——乌热尔图新论》,《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 110於可训《本是性灵之物——《红豺》读后》,《民族文学》2003年6期。 111邓斌《另一重灵光涌动的世界——李传锋动物小说品读》,《民族文学》2003年1期。 112夏里甫罕·阿布达里《双语复合型思维的优势与启示——以艾克拜尔·米吉提的创作为例》,《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1期。 113李瑛《“乡土文学”与哈尼族小说创作》,《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5期。 114郭小东《人类元年的现代叙述——论土家族作家田琅的小说创作》,《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5期。 115张锦贻《敖德斯尔的儿童文学创作》,《民族文学》2003年6期。 116吕豪爽、汤巧巧《西部少数民族儿重文学创作的开拓者——意西泽仁侧论》,《当代文坛》2003年1期。 本文原刊于《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