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 (3)《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5)《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6)《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7)《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8)《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9)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10)(11)《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5期。 (12)《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13)《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4)《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15)《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6)《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17)(18)《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19)《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0)《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1)(22)《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23)《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24)Textualising the Siri Epic, Lauri Honko, Folklore Fellow Communications, No.264. Helsinki: Suomalainen Tiedeakatemia. p.28. (25)《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 (26)《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关世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7)巴莫曲布嫫《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上、中、下篇),原载《民族艺术》2004年第 1、2 期。 (28)第2届青年民间文化论坛论文,2004年。 (29)(原载《文学评论》2004年第1期。 (30)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史诗的口头性特征》, 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史诗与英雄》,米尼克•希珀、尹虎彬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1)杨恩洪《关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叙事结构研究》,原载《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史诗与英雄》, 米尼克•希铂、尹虎彬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32)乌日古木勒《哈萨克英雄史诗“阿勒帕梅斯”与蒙古英雄史诗的比较研究》,原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33)斯钦巴图《图瓦克孜尔与成吉思汗征伐西夏的传说》,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史诗与英雄》,米尼克•希珀、尹虎彬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4)扎拉嘎《格斯尔与格萨尔:关于三个文本的比较研究》,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史诗与英雄》,米尼克•希珀、尹虎彬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5)刘亚虎《中国南方民族史诗中的考验型》,原载《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史诗与英雄》,米尼克•希珀、尹虎彬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6)黄中祥《 哈萨克英雄史诗与其幻想故事的比较研究》,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史诗与英雄》,米尼克•希珀、尹虎彬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7)米尼克•希珀《史诗及其英雄——口头文学的跨文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史诗与英雄》,米尼克•希珀、尹虎彬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8)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奇研究——以新疆阿合奇县田野调查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博士论文,2004年。 (39)《辽金元文学论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1月版,《辽金诗学思想研究》,辽海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40)张迎胜的《元代回族文学家》,由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41)《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2期。 (4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1期。 (43)《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3期。 (44)《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4期。 (45)《文学遗产》 2004年3期。 (46)《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2期。 (47)《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1期。 (48)《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年4期。 (49)《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1期。 (50)《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4期。 (51)《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4期。 (52)《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2期。 (53)《西域研究》2004年2期。 (54)《文学遗产》2004年3期。 (55)《文学遗产》2004年3期。 (56)《北方论丛》2004年3期。 (57)《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4期。 (58)《晋阳学刊》2004年3期。 (59)香港国际教科文出版社2004年1月版。 (60)《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6期。 (61)《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 (62)《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 (63)《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64)《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65)《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66)《丝绸之路》2004年第2期。 (67)《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68)《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69)《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70)《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71)《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72)《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73)《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74)《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75)《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76)《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77)《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78)《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79)《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80)《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81)《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 (82)《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本文原刊于《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