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孙中山关于乡村社会建设的构想(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0-0 欧阳仕文 陈金龙 参加讨论

    通过安置土匪游民以改造乡村社会
    土匪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普遍而复杂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根本上是由乡村社会控制的失效造成的。中国近代的土匪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就其性质而言,有劫富济贫的义匪,有从事抢劫烧杀、绑架勒赎的惯匪,有由裁撤、溃败的军队或哗变逃跑的士兵演变而来的兵匪;有从事帮会教门活动的会匪或教匪;有从事毒品走私的烟匪。中国近代的土匪主要来自乡村社会,解决好土匪问题,是乡村社会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游民是脱离了当时社会秩序,失去稳定职业、产业及其他生活根基的人,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游,他们缺少谋生的手段,大多数人在城乡之间流动,是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破坏性和爆发力的社会力量。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着眼于联系和利用会党,准备通过会党会众发动反清起义,推翻清朝的统治。在孙中山看来,“土匪溃兵并没有什么可怕”。游民也是孙中山革命之初依靠的力量,1922年4月,孙中山在总结革命经验时曾说:“我们最初提倡革命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肯听的。但我先把一般无业的游民联络起来,替他们谋饭吃、找事做,他们便信我起来了。”(《孙中山集外集》,第262页)另一方面,孙中山又非常关注土匪游民的安置与改造。他向国民党一大提交了“感化并收容游民土匪提案”,建议“国家对于游民、土匪,于惩服的方法之外,须设法加以感化及收容。使即能获得从事于社会有益之工作之机会”。国民党一大采纳了孙中山的提案,其宣言明确提出:“政府当设法安置土匪游民,使为社会有益之工作。”(《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68、124页)因此,孙中山关注土匪游民的安置,其着眼点在于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
    通过改造农民的社会意识以建设乡村社会
    孙中山一方面认为“中国谦逊的农民却有一种成熟的智慧”,对于农民有肯定和同情;另一方面,对于农民之中存在的封建观念、落后意识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比如,宗族意识是普遍存在于农民之中的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强调宗族利益至上,为了宗族的利益可以不惜牺牲,却不愿为国家利益而献身。孙中山认为,儒家所宣扬的宗法思想,只有家庭和宗族观念,缺乏民族和国家的思想。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最崇拜的是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所以中国只有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没有国族主义。外国旁观的人说中国人是一片散沙,这个原因是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因为一般人民只有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没有国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85页)宗族意识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对国民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不消除宗族意识的影响,近代民族国家难以建立起来。为了改造国民的宗族意识,确立国民的国家意识和国族意识,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便反复强调:“欲图根本救治,非使国民群怀觉悟不可”;“根本救国,端在唤醒国民”。也就是说,中国由国民所造成,惟有第一等的国民才能造成世界第一等的民国,在全体国民中树立国家意识,摒弃宗族意识,是国家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又如,奴性意识泯灭了中国人的创造力,消解了中国人的进取心,滋生了中国人的惰性与自卑。对于中国农民的奴性意识,孙中山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不仅指出了奴性意识之害,而且说明了消除奴性意识的方法与路径,即借助“政治力量”、“国家的力量”来破除奴性意识对农民的束缚。守旧意识是一种与小农经济相伴随的落后意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与社会联系少,简单重复,竞争意识淡薄。这种生产方式导致中国农民习惯于沿用旧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愿求变,不愿求新,不愿冒险。孙中山也批评了中国农民的守旧意识,期望中国农民多一点创新意识、改革意识,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农村社会的变革。孙中山对农民意识的批判,就其出发点而言仍在改造农民,以充分发挥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从孙中山关于改造传统乡村社会的主张可以看出,农村社会建设必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并举;既要有破,又要有立;既要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又需借助政府和社会之力。
    (作者单位:华南师大政法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