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圣,知天道;智,知人道。 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之四(《德圣》)把“圣”和“天”,“智”和“人”联系起来: 圣者,声也。圣者知,圣之知知天,其事化翟。其胃之圣者,取诸声也。知天者有声,知其不化,知也。 圣,天知也。知人道曰知,知天道曰圣。 郭店竹简《五行》对“圣”“智”有类似的定义: 闻君子道,聪也。闻而)知之,圣也,圣人知天道也。 帛书《五行》篇对“圣”“知”的理解和郭店楚简相似: 闻君子之道,聪也;闻而知之,圣也;圣人知天道,知而行之,圣<义>也。见而知之,知也,知而安之,仁也。 圣始天,知始人。 圣为崇,知为广。 可见,“圣”还是要比“智”高超一些。《孟子》中“圣”的地位也是最高的: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孟子·尽心下》 4.圣:收韵;智,发声。 简帛《五行》对“圣智”的讨论不厌其烦,又提出了条理、始终和集大成的问题: 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也。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也。 金声而玉振之,有德者也。金声,善也;玉音,圣也。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 颜师古注《急就篇》:“钟则以金,磬则以石”。“金、石”之间有根本的一致性:“故圣人所由曰道,所为曰事。道犹金石,一调不更;事犹琴瑟,每弦改调。”(《淮南子·氾论训》)但是,钟和磬的声音各不相同,“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物固有近不若远,远不若近者。”(《淮南子·说山训》)它们的作用也有区别,分别对应于“圣”(收韵)“智”(发声)。 古人对玉有特殊的兴趣,思想家们也做了精致的发挥,大体上是认为它是集各种美德于一身的。《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者。”(段玉裁补者字)分别为:“仁、义、智、勇、絜”。《管子·水地》更提出: 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抟彻远,纯而不淆,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室,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 《礼记·聘义》中记载孔子解释了为何玉受到特殊重视的原因: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碈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碈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碈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与发声、收韵相同的是,在音韵学上,“收韵”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事情,要特别注意: 夫人欲明韵理者,先须晓识声音韵三说。盖一字之成,必有首有腹有尾。声者,出声也,是字之首。孟子云:“金声而玉振之。”声之为名,盖始事也。音者,度音也,是字之腹,字至成音,而其字始正矣。韵者,收韵也,是字之尾,故曰馀韵。然三者之中,韵居其殿,而最为要。凡字之有韵,如水之趋海,其势始定。如画之点睛,其神始完。故古来律学之士,于声与音固未尝置于弗讲,而唯审韵尤兢兢。 ──《词苑萃编·音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