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余悦]中国茶俗学的建构及其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余悦 参加讨论

    
    中国茶文化是庞杂的文化体系,涵盖着诸多的文化事项,并且与众多的其他学科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不同类型学科的综合、交叉、整合,往往形成新的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与边沿学科。中国茶俗学是茶文化学和民俗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迷人的魅力。
    中国茶俗学的基础是千姿百态的茶俗。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是最早发现、利用、种植、加工、销售茶的国家,也是最早饮用和形成茶文化的国家。在中国茶文化丰富多彩的事项,其中最为众多、最为普及的,就是茶俗内容的繁富和深入。作为国人之饮和举国之饮,茶俗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品饮的各个方面,并且与中国数千年的茶事一起逐步完善和发展。同时,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五十六民族都有自身不同形式的茶事,也有别具一格的经久不衰的茶俗。而且,茶俗与中国人的人生相始终,从出生、相恋、成婚、生育,丧葬直至祭祀,都有不同的方式和文化内涵。不同阶层的人士,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也都呈现出茶俗的不同传承和表达。这种深深根植于民间的、大众的、民族的、地域的茶俗,成为茶俗学理论建构的肥田沃土。
    虽然茶俗事项的记录、描述、再现是茶俗学的重要方面,但是,仅仅局限于茶俗事项的原真性、原始性、原态性的载录,还不是完整的、完备的、完全的茶俗学科的建构。作为学科的建构的基本要素,需要厘清学科的定义、范畴,明确其内质和外延;需要大量的相关事项的观察、分析、辨别,然后在此基础上的系统化、类型化、科学化;需要辨析学科的属性、特质,区分其与相邻相关事项和学科的关联;需要对于形成学科的研究范围及其方法的探讨,对于茶俗史和学科的发展的学术史回顾与前瞻。这些方面的体系化和科学化,是茶俗学建构过程中必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应该坦率地说,现有关于茶俗学建构的著述,大多数局限于对茶俗的记载和整理,甚至有的只是个人体验式的文字录影,还没有达到科学完整的描述状态。至于不多的涉及学科肌理的探索,也距离深入和深刻有很远的路程。不过,这并非是止步于茶俗学科建构的理由。
    我们知道,在人类学科建设的历程中,大体可归纳为两种形态:一种是由于日积月累的探讨,其研究成果水到渠成地形成学科,这是一种渐进式的学科建构历史。另一种是从已有的学术成果出发,进行理论的概括与提升,提出学科建构的设想,以一种“学术自觉”的姿态,主动进行学科的认同。虽然这两种学科建构的方式有异,但不论何种方式,其实都需要学术思想的先行,学科建构的理论。并且,从学术史的过程考察,都不乏成功的先例。中国茶俗学既有前者形态的基因——千百年形成的得以公认的茶俗事项;同时,又有后者形态的特征——由于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发展,茶文化研究者基于深入探讨的必要而作出的理论判断和学术思考。
    中国茶俗学建构的提出和探讨,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中国茶俗学的建构,有利于茶俗事项全面、系统和科学的载录。中国56个民族丰富的茶俗事项,现在虽然已有不少文字资料,但是:一是局限于部分民族的载录,还有一部分民族的茶俗只有简单的只言片语,急待搜集和整理;二是已有的茶俗记载,大多是感性式的文字,难得见到以民俗学专业手段进行的田野调查;三是对于现有的茶俗资料,还存在辨析的大量工作。茶俗学的建构,正有利于茶俗事项整理的科学和整体提升。
    ——中国茶俗学的建构,有利于茶俗学学科意识的强化。客观分析,原有茶俗的记载与探讨,除了少数之外,较多地是由于茶俗事项的生动有趣,以一种自然状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与兴致。运用现代科学的茶文化学和民俗学理论进行探讨,大多还缺乏这种自觉意识。如今,中国茶俗学的提出,让学科的自觉意识受到重视,甚至能够进一步深入人心,显然有益于茶俗研究的理论提升。并且,中国茶俗学作为茶文化学与民俗学的交叉学科,对于茶文化学科的建设和民俗学研究的拓展,也有其自身的学科意义。
    ——中国茶俗学建构的提出,还有利于茶俗的传播与接受。应该说,原有的茶俗传播与接受还处于一种自发形态,甚至存在某些认识“误区”。例如:原来往往认为清饮法来自中国,而调饮法则为外国所有。其实,只要研究中国茶俗史和各民族的茶俗生活,就会清楚地看到,调饮法同样为中国首创,并且自古至今存在多民族的茶俗生活。这种厘清和矫正,可以进一步认清:世界各地的饮茶方式都来自于中国。这也为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进一步夯实基础。同时,现在正在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许多茶俗事项载入县、市、省和国家各种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茶俗学的建构也有利于加强其保护与利用。
    《中国茶俗学》教材的编撰,正是为了这一边沿学科建构所作的努力之一。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中国茶俗学的建构,才能使中国茶俗学更好地建设。也只有让更多的年轻学子了解和参与中国茶俗学的建构,才能使中国茶俗学的建立和完善后继有人。在学习《中国茶俗学》课程的过程中,年轻学子能够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加深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同时,在学习之际思考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必要的茶俗实地调查与体验,为中国茶俗学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任何人员,对于中国茶文化和茶俗学的理论与实践作出奉献,都是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