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叶舒宪]神话承载民族集体的梦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叶舒宪 摄影/图 参加讨论

    
    叶舒宪主编:“神话学文库”第一辑共17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3年版
    一、从嫦娥三号与玉兔登陆车说起
    2012年岁末,世人还半信半疑地沉浸在世界末日大预言的忧虑之中。这显然是自古流传于西方的末日神话观传播到全球的一种表现。时隔一年的2013岁末,西方式的末日担忧和恐惧早已随风飘散,除了对新兴主题词“雾霾”的过度敏感外,最吸引国人眼球的事件莫过于嫦娥三号登月着陆壮举的连续性视频直播。
    月球上旁若无人的玉兔号景观无疑是人类进入高科技时代的骄傲,也是国人几千年登月梦想的实现。正如20世纪的心理学导师荣格的名言所说:神话是民族集体的梦;梦是个人的神话。
    自从屈原《天问》向苍天发问:月亮有着怎样的神奇生命力,为什么它能够死而复生呢(“死则又育”指月亮的圆缺盈亏变化)?到李白诗歌“少小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再到毛泽东主席诗句“吴刚捧出桂花酒”,中国人对月球的认识一直笼罩在神话观念中,其想象的原型编码主要是两方面的联想:月亮是不死的生命体;月亮的不死性表现在各种神话生物意象上:月中仙子嫦娥,玉质的琼楼玉宇,玉兔,玉蟾蜍,桂树,玉兔所搗制的不死药……不难看出,华夏传统的月亮神话中纠结着玉石神话和永生不死的信仰。“神话学文库”17部书中的压轴之作《文化符号学——大小传统新视野》就试图从理论上解答如下难题:
    为什么当代中国人的最新航天科技成就要用古老的神话外衣来包装?当“嫦娥”、“玉兔”一类神话语词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时,还能够保留华夏月亮神话特有的冰清玉洁想象品格吗?
    我们从神话思维的原型编码来看待文化现象,把先于文字而发生的文化传统视为大传统,其编码符号是图像和器物,称为一级编码;把文字书写的传统视为小传统,如甲骨文字的出现是二级编码,早期汉字书写的经典文献称为三级编码,后经典时代的一切写作皆为N级编码。这是一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文化编码程序链。任何创作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程序链上再编码的努力。一旦找到神话的原型编码,就等于掌握住文化编码的潜规则。这就突显出神话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当哈利·波特逃离寄人篱下的灰色现实,前往梦想的魔法学校时,为什么传达神意的信使是猫头鹰呢?当莫言获奖小说描写计划生育的中国现实时,为什么取名叫《蛙》呢?因为猫头鹰也好,青蛙、蟾蜍也好,早在一万年以前的大传统时代就是人类用图像编码方式表达的神灵象征。从文化创意的现实需求看,如今的好莱坞大片中半数以上是取材于神话的。不深入研究神话及其编码符号,就无法弄清一个民族亘古以来的核心梦想。甲骨文距今仅有三千多年,但是我们根据考古发现找到距今八千年的神话表现,那就是以玉石通神的信仰支配下的东亚洲史前玉器实物,包括玉雕神像,这也就相当于找到华夏月亮神话编码的原型符号物。玉文化先从精神上统一中国的新观点,就是据此而提出的。
    二、三十年积累:传承与创新
    我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而进入大学的50后一代。神话学文库第一辑17部书的前两部《神话-原型批评》和《结构主义神话学》,源于20世纪80年代学界热衷的新方法讨论,当时希望以开放心态走出多年的学术封闭,在世界神话学与中国神话学之间获得沟通对话。1987年初版以来,在中国知网上的被引用次数达到1373次和227次。这次的增订版,在原有基础上扩充篇幅一倍以上,旨在呈现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运用这两种研究方法方面的探索性成果。
    编撰这一套文库的设想,直接来自2009年立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A类“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该项目的初衷是让神话学知识应用到国家最重要的学术攻关难题,发挥神话学在重新打通文史哲、宗教、民俗、考古等学科领域的催化和综合创新作用。为了说明文明探源研究的神话学范式,除了研究性著作外,计划中有一批作为研究参考的译著系列。文库中的《〈旧约〉中的民间传说——宗教、神话和律法的比较研究》、《凯尔特神话传说》、《苏美尔神话》、《日本神话的考古学》、《米诺王权与太阳女神——一个近东的共同体》等,都来自该系列。此外还有十多部译著因为尚未解决版权,留待本文库启动第二期。如《通过神话而思考》、《萨满的声音》、《女神的语言》、《欧洲思想的起源》、《古希腊献祭仪式与神话的人类学》、《巴比伦、孟菲斯、波斯波利斯:希腊文化的东方背景》、《神圣的创造:早期宗教的生物学之根》、《众神之战:印欧神话中的社会编码》、《希腊神话的迈锡尼起源》、《希腊神话与美索不达米亚》、《心理学与神话》、《哲学、宗教研究与神话》等。
    本文库是1902年中国神话学发端以来一个多世纪最具有规模性的神话学研究成果的集结,一方面体现学术史积累的重要经验总结,发挥承前启后的引导作用,如王倩著《20世纪希腊神话研究史略》和马昌仪编《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分别是以综述的和读本的形式,对西方与中国的现代神话学史做整体的呈现;另一方面突出研究领域和方法的革故鼎新,彰显跨学科研究的优势和海峡两岸的神话学互补。如神话学与考古学的交叉研究,有比较研究代表人物吉田敦彦教授的《日本神话的考古学》,通过神话和考古发现梳理日本列岛一万年来的多元文化叠加过程;文学视角的与人类学视角的互动研究,有陈器文《玄武神话、传说与信仰》、高莉芬《蓬莱神话——神山、海洋与洲岛的神圣叙事》、刘惠萍《伏羲神话传说与信仰研究》等。这三部书都是台湾学者专攻华夏神话的代表著,合起来足以帮助我们反思:为什么大陆的神话学基本属于民间文学的研究路径,而台湾的神话学却突出民间信仰与神话传承的内在关系?如果看到有“人类学家福地”之美誉的台湾宝岛各地,遍布着大约十万间神庙,问题的答案就不言自明了。从发源于武当山的玄武大帝神话,到昆仑瑶池西王母,再到妈祖,明清两代先后传入台湾的大陆信仰文化纷繁多样。像台北黄帝神宫的轩辕派信仰,作为道教的支系,在大陆已经难觅其踪影。以轩辕黄帝为偶像的共同祖先神话,对于未来的和平统一大业仍将发挥积极的精神认同作用。大陆方面钟敬文先生的高足杨利慧教授及其弟子合著的《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也是新时期以来继“中原神话学派”之后,对汉族民间社会做定点田野考察的成果,强调口传神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不同于纯书斋式的文本研究路径。
    综上所述,神话学文库可充当新时期以来中国神话学发展历程的一种缩影。从30年前将神话作为文学的原型,到如今将神话作为文化的原型编码,我国学者多年借鉴学习和研究积累,目前正在走向本土文化自觉和理论建构的新阶段。期待文库在未来几年将现有规模扩大至30-50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引领人文创新和文化产业升级的学术出版品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