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芝(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 以前的历史叙事是帝王将相的历史,现在又变成了成功人士的历史,我们歌颂、崇拜欲望,都想变成成功人士。这种历史视野里面,我们慢慢地接受了一个逻辑,就是“成王败寇”的逻辑。所以我们现在谈现代化,我们批判很多的关于发展主义的逻辑,我们的批判里面,可以看出这个文化的这种价值是怎么转移的。影像文化,它常常会把自己视为一种客观的、合乎历史大潮流,或者合乎人类发展的大势,把自己表现为一种不可逆的客观规律,而这些总体化的视野特别容易掩盖某一种本身带有偏见、立场的视角。 关于文化的重建方面,我们怎样才能在重建当中扭转当代主流的逻辑,我们怎样以付出、奉献、互相的尊重,以此来重新建立一个文化的基础?还有就是,我们是不是能够跳出所谓中国人的身份,回到扎根在底层的位置,重新来设想生态文明?现在的生态危机已经非常紧迫,而哥本哈根会议根本束手无策。我们至少应该把我们的后代,50年之后还在地球上生活的后代,放在我们的视野里面,为他们留下他们可生存的土地资源吧。 赵汀阳(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刚刚说到文化重建与发展这样稍微抽象一点的问题,我觉得很有趣,我们现在有两重任务,一重是重新“说自己”,重新进行关于自己文化的叙事,重建一些新的叙事和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要去面对世界,要“说别人”,这个也是现在比较忽视的。 现在我们“说自己”,对自己重构叙事目前还是很初步的,就主流来言,我们还是用西方的观念看中国,或者说是替西方人看中国,这个不算我们自己叙事,我们以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自己叙事,我们拿出一些最好的方法来重新说自己,这个工作现在也在做,汪晖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说别人”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中国目前来说,“说自己”还是刚刚开始,“说别人”就更少了。 白彤东(美国泽维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西方人常常有一种担心,中国强大了之后是不是要把一百年的积怨全爆发出来?要消除他们这种担心,需要一套文化叙事。我们不想重复霸权的历史,因此要重新解释中国文化的文化信息,这种解释,就像杨晓民讲的,不是复兴,而是一种重建,这也是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讲过的:一种照着讲,一种是接着讲,重建也有一点接着讲的意思。也许文化重建,是想象的文化,也是在中国经典的基础之上,面对现代的问题,中国古典东西具有面对现在问题的活力。 当然重建有不同的重建方法,在保守主义者看来,好像重建是要重建中国文化。我自己很喜欢中国文化,但是我不知道,中国现在还剩多少中国文化。从重视家庭来讲,我在美国生活13年,我觉得美国重视家庭的程度远远比中国人高得多。要重建儒家的话,以儒家思想作为一个国家基础,现在这种多元社会里有信仰不同的人,能不能再拿儒家一套安身立命的东西,统一所有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保守主义者,听来好像很有骨气,要保守中国文化,但是看文化保守主义者说的话,尤其五四时或者之后那段时间,实际上跟西化派、激进派没有什么差别,他们都认同了民主跟科学,鸦片战争中被西方打了以后,中国人认为要学习西方,科学要学西方,还要学制度,到底保守不保守?最后那点文化上有一点分别,西化派说不保守,保守派说保守,也许改变太急了。从制度史里,也许有很多对现代社会起到反思的政治资源。我自己做哲学,我有些论述,也许中国古代那种士人政治对现在民主政治有很好的修正作用,也许混合政治更好一些。因为多元有好处也有很多危险,一元也有很大的压力,怎么在一元和多元之间找一个平衡,这是一个可以用影视方法去问出来的问题。 汪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总结一下纪录片的成长历史,过去20多年,纪录片的历史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发展之一。20世纪通常用的文化有两个意义,一个意义是人类学意义的文化,我们说这个地方有一种文化,这恰好跟我们现在做的门类最接近,现在来看做得不错。另外一种文化是创造一个新的空间、政治性的概念,文化跟政治之间有很密切的关联、联系。一定程度上,纪录片,包括政论片的介入,不管是用什么形式的,就是代表那样一种介入性的,充满了意识形态的东西。 对于媒体,一方面我太重要;另一方面又有点怕它,真的是一个困惑。因为不介入等于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介入的话就不知道它的逻辑跟你的逻辑之间,最终造成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双重的,一方面有知识分子如何介入的技巧和政治艺术、文化艺术,一方面尤其是媒体工作者跟学术界、知识界之间的互动对话,共同介入社会问题,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一般的对话,是介入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大家一起去做这个东西。这个时候产生出来的空间,我觉得不太一样了,这就是当时那个时候新纪录运动开始出现的时候,曾经有过的经验。我觉得这个经验还值得我们重新来想一想。 李学军(《读书》副主编): 现在的很多知识分子都处在多重的矛盾之中,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重建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有悠久的历史,可又得面对传统的断裂;我们要表达自己的文化体系,但用的又是别人的话语。现在学界在总结中国模式,多从经济和政治成功的角度着眼,在文化上我们是不是也应有这样的抱负? 说到这里,我想起费孝通先生说的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当年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文化自觉对中国文明主体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不光是对文化的抽象认同,实际上还有对历史传统和现实处境的一个深刻理解。至于纪录片创作,关键在于意识和观念,我们现在需要鼓舞自己的精神。 (来源: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