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高志英 李勤]族际关系对中缅北界傈僳族的跨界迁徙与民族认同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高志英 李勤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傈僳族在中国、缅甸、泰国、印度等国跨界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历史上寻找经济资源与区域内民族关系紧张双重因素导致的。长期以来傈僳族先民在区域政治格局中的关系和地位,对其民族认同感在历史上的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近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和民族之间交往的频繁,促使其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和强化,民族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傈僳族大规模迁徙缅甸等国之后,其民族认同感也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当地族际关系影响下,不断重新调适,并呈现出与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之下的民族意识有一定差异的缅甸傈僳族的民族认同感。
    关键词:迁徙;跨界民族;族际关系;民族认同
    中图分类号:K281/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0)05-0080-06
    

    傈僳族作为跨界民族,有着一般民族共同体的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认同感的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内在因素是因其自身游猎游耕的生计方式而主动寻找经济资源;外在因素中主要是历史上不平等的民族关系而导致其被迫迁徙他乡异国。尤其是因民族关系所导致的民族迁徙的历史,与居处不同国家后形成的新的民族关系的现实双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着傈僳族的民族认同感。
    一、元代,傈僳族先民与丽江路八种蛮“参错而居”
    元代傈僳族先民主要居住于“东有丽水,西有兰沧,南接大理,北距吐蕃”的丽江路范围内。① 主要是延续唐代南诏统一战争之后的傈僳族先民“施蛮”、“顺蛮”、“栗粟两姓蛮”迁居金沙江铁桥四境的分布格局,[1](P28-30)但已形成一定的聚居区。
    据《元史·地理志·云南行省·丽江路军民宣抚司》记载,迁徙到北胜府的施蛮因其故地在剑寻赕而称“剑羌”者,到宋代大理时因高大惠镇守该地,而与白蛮有了接触。而曾“立施州”,说明施蛮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施蛮本乌蛮种族”,[2](P150)在唐代,施蛮文化上就与白蛮族属已有差异;元代因二者所处政治地位不同,也将加速二者间的“认不同”心理,由此加速对其内部文化的认同心理。
    《元史·地理志·云南行省》还载:“顺州,在丽江之东,俗名牛赕。昔顺蛮种居剑、共川。唐贞元间,南诏异牟寻破之,徙居铁桥、大婆、小婆、三探览等川。其酋成斗族渐盛,自为一部,迁于牛赕。至十三世孙孙自瞠犹隶大理。元宪宗三年内附。至元十五年,改牛赕为顺州。”至大理国时以顺州之顺蛮以一个“部”的身份隶属于大理而与白蛮有了关系,到元代内附于元代中央王朝。“顺蛮本乌蛮种类”,[2](P151)顺州因为唐代顺蛮迁徙于此而改称顺州,可知顺蛮数量较多,或者说已成为其地主体民族,因而能够长期延续发展“自为一部”,其认同心理应该比较明显。
    《元史·地理志·云南行省》又载:“兰州,在澜沧水之东。……唐为卢鹿蛮部。至段氏时,直兰溪郡,隶大理。”唐代的“卢鹿蛮部”在大理国时被大理国所设兰溪郡所控制,与白蛮发生联系。“卢鹿蛮”也即为“卢蛮”,元《混一方舆胜览·金齿诸路·潞江》曰:“俗名怒江,出潞蛮。”怒江“即自潞蛮地界流入,潞蛮即卢蛮同音异写,而卢蛮亦即栗粟也”。[3](P846)这部分发展脉络较清楚,即在南诏兼并战争中,有傈僳与怒先民西迁兰州,因本乌蛮种而以“卢鹿蛮”称之。② 称其为“部”,应该人口并不少,因而也有发展其民族认同心理的传统文化基础。《元史》同条目还记载:“兰州……元宪宗四年内附,隶察罕章管民官。至元十二年,改兰州。”“卢蛮”在元代隶属于丽江路军民官管辖,又与磨些(纳西族)发生联系。顾炎武《肇域志·云南志》记载:“蒙阁罗凤尝徙善阐杨城堡张、杨、李、赵、向、间、任七姓戍守之(兰州),以丽水节度领制之。”南诏时期善阐杨城堡(昆明)的具有汉姓的内地移民镇守兰州,兰州的“卢鹿蛮”就处于民族传统文化与汉、磨些、白蛮多重文化场景当中,在“我者”与“他者”的文化对比中,必然促发对自身文化更为强烈的认同心理。可见,民族认同一方面是基于内部文化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是基于与他族文化的差异性。
    而且,不惟兰州,整个丽江路范围内的“卢蛮”也处于多重文化场景之中,而出现了统一的族称。《元一统志》曰:丽江路,“蛮有八种……曰磨些、曰白、曰罗落、曰冬闷、曰峨昌、曰撬、曰吐蕃、曰卢,参错而居,故称一族”。丽江路范围之内,众多族群“参错而居”,相互间文化的接触与影响就在所难免,由此基于族群内部文化一致性而来的族群认同,以及与其他族群之间文化差异性而来的“认不同”心理同时存在,这为傈僳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心理基础。再则,从元代史志中出现的统一族称“卢蛮”来看,尽管在对北胜州、顺州的纪录中还有“施蛮”与“顺蛮”称呼,但《元一统志》中却无,只是作为将“施蛮”与“顺蛮”作为区域性支系群体的称呼,显然并未将与磨些蛮、白蛮并列,而与其并列的是此“卢蛮”。“卢蛮”族称的出现,如是自称,说明其外部文化特征与内部文化特征的一致性都比较明显,因而已发展成为拥有并分享共同文化的同一族群的雏形;如是他称,至少说明其外部文化特征在记录者看来是较为相近的,这也应该是其认同基础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