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吴保和]花木兰,一个中国文化符号的演进与传播(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吴保和 参加讨论

    二、木兰故事的价值发现
    《木兰辞》从民歌成型到 20 世纪末进入国际视野,在一千多年中,木兰故事不断地被讲述,是因为这个故事有被不断讲述的价值,有其内生的动力与民族审美心理的依据,因而能够吸引一代代的中国文人和艺术家。而能够被迪斯尼看中,成为吸引全球观众的故事,并使花木兰成为迪斯尼八大公主动画片之一,也必定是因为这个故事具有某种普世价值。那么,木兰故事的价值何在?
    花木兰之所以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是因为木兰故事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从《木兰辞》到后世的木兰故事,首先是木兰身上表现出儿女对父母的深爱,这样的“孝道”是为传统文化所推崇与褒扬的; 其次木兰的行为表达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这虽然与传统重男轻女的成见不同,却又能为人们所广泛接受,表现出与传统文化的某种“共存与和谐”; 第三,木兰的“功成身退”、淡泊名利、不贪恋官位的人生境界为历代国人敬佩不已; 最后是虽然以男装方式取得成就,但木兰依然坚持自己的女性身份,使无论男性或大多数女性都对此极为认同。应当说,这些宝贵的传统在当代并未失去其价值,而恰恰是这些传统价值使得木兰一次次走进人们的视野。那么木兰故事中的精神价值是如何保留和演变,又在其国际化的过程中由迪斯尼作了哪些改动,体现出哪些新的价值?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略加分析。
    (一) 孝
    在《木兰辞》中,木兰从军的动机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亲入了应征名单,但病弱而不能行,因为家里没有长子,作为长女,她只能上阵。但不巧她是女性,为了能够尽孝,为了替父亲出征,她只有扮成男装从军。对于大多数古代中国人来说,花木兰是为了尽孝道而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曾被唐代皇帝封过“孝烈将军”就是一个明证。这个“孝”也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戏剧电影中,如1939 年版电影《木兰从军》中,花木兰对父亲说: “爸爸一生已经经过了几十次打仗,这么大的年纪,也应该在家里养老了,近年来又是多病,北方的冰天雪地,您的身体怎么受得住?”在花木兰身上,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孝”牺牲自己的精神内涵,同时也表达出木兰对亲人的浓厚亲情。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是最重要的传统,因此木兰对父亲的“孝”是这个故事得以流传的核心价值。
    不过从一开始,对木兰故事的解读中就有了另一种价值,这就是“忠”。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体制的基础是人伦,因而中国文化呈现出家国一体的特征,为父母尽孝和为国家尽忠是一样的,忠孝一体化使得两者并不矛盾甚至高度统一。因此,以“忠”的观念来解读木兰故事从古代就开始了,如唐朝诗人韦元甫曾效仿《木兰辞》的《木兰歌》中,最后几句是“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的说法。清代田瑗的《木兰将军记》即从“忠孝两全”的方向论述了木兰与历代巾帼英雄的不同之处,再一次强化了其道德意义。③木兰故事中的“忠”,在古代是忠君,在现代是爱国。从为父尽孝到进一步为国尽忠,木兰故事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到五六十年代,正是在强调爱国意识和抵抗精神的意义上强化了忠孝主题。30 年代至 40 年代日寇入侵中国,中国面临亡国灭种之忧,在全中国掀起了全民的抗日救亡运动,1939 年版电影《木兰从军》中花父的台词是:“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国家有事每一个老百姓都应当去打仗,何况我是吃的国家的粮,躲在家里也不像话”,“军令如山怎么能够不去,好在爸爸年纪还不很老,还可以替国家出点力,死在战场上是要比死在家里光荣得多呢! ”影片中花木兰的台词: “爸爸从小教女儿一身武艺,不如替爸爸去从军,一来尽孝、二来尽忠。”影片叙事重点由传统的对父亲尽孝偏移到为国家尽忠,使得片中人物的言外之意更加明确。50 年代初爆发抗美援朝战争,当时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因此爱国的意识在木兰故事的讲述中更为明确。
    50 年代初常香玉版的豫剧《花木兰》出名的原因就是强调了爱国这个重点。这个版本的《花木兰》是陈宪章和王景中根据马少波的京剧剧本《木兰从军》改编而成。马本共十六场,陈本在保留马本精华的基础上,缩短为十一出,除基本保留木兰传奇的核心要素之外,省去了情感纠葛,增加了思想动员的内容,使故事更符合时代的要求。特别是第五出“征途”中,出现了一个落后人物刘忠( 即“刘大哥”) 这位刘大哥自私恋家、牢骚满腹、贪生怕死,对战争和前途充满悲观态度。于是花木兰用两段演唱义正辞严地批驳了他的反动言论,教育刘大哥重新回到革命队伍中来。第一段词是这样的: “刘大哥再莫要这样盘算,你怎知村庄内家家团圆? 边关的兵和将千千万万,谁无有老和少田产庄园,若都是恋家乡不肯出战,怕战火早烧到咱的门前! ”第二段唱词就是著名的“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两段铿锵有力的河南梆子不仅说得“刘大哥”心服口服,也深刻地教育了许多群众。在中国历史上,每处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花木兰形象总是以其积极的精神张力激励着时代,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的这种孝忠一体化的观念。
    那么,对于这种深深根植于故事中的中国人的观念,迪斯尼是怎样解读和利用的呢?《花木兰》的制作者们认为,对于美国人和世界其他地方观众而言,为什么木兰要离家从军是影片要回答的关键问题。以“孝道”来解释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是不足以令那些不了解“孝道”的观众信服的。要使现代观众和全世界观众更易于理解木兰的行为,就必须找到更有说服力的东西,经过苦思冥想,他们决定把原因定位为对父亲的爱,因此《花木兰》中增加了父女在花园中亲密无间的谈心场景,因为父女之间的爱是双向的,而不仅是中国孝道中强调的单方面的给予和付出。《花木兰》的角色总设计 Dean Deblois 说: “重要的是,影片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典型的外国角色,她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荣誉,为了履行一些与生俱来、不容置疑的义务。当然,荣誉是一个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的观念,但是我们必须以具体的例子说明,为什么有人愿意为它而奋斗,否则人们是不会明白的。” ④其次,为了吸引观众代入角色,博取他们的同情,使中国的传统故事成为“普遍的”和“感性的”,《花木兰》中增加了她一心想要荣耀家庭的动机。所以动画片一开始就是木兰相亲失败,没有能够给家庭带来荣耀,这是木兰从军的重要动机。因此,荣耀家庭和双向的爱取代了孝道成为影片叙述的主题之一。当然,这并不是说迪斯尼完全放弃了孝道的观念。而是说,孝道在《花木兰》中被改造为了一个更容易被不同文化接受的观念。由于迪斯尼的这种改写,东方传统意义上的花木兰被赋予了新的形象和新的内涵。
    从木兰故事主题的变迁中,我们看到木兰从一个传统孝的典型,变成家国一致尽忠尽孝的典型,到成为爱父亲和自我成功的典型,这是木兰故事价值在不同语境下的解读,也使得我们看到了这个故事从一个民间故事到主流形象再到普世价值观体现的过程。
    ( 二) 英雄
    民间故事里的木兰是一个勇敢的女性,一个传奇色彩的英雄。不同文学、戏剧、电影文本对木兰故事的讲述尽管有差异,但巾帼英雄的形象是木兰故事的基本点。在突出她的英雄气概上,各本并无二致。人们肯定她是英雄首先注意到的是故事的传奇性,正如清人沈德潜说的《木兰辞》是“事奇诗奇”。木兰故事的传奇因素大致是三个方面: 一是易装之奇,木兰敢于和能够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确实大胆,令人惊奇。由于中国古代的重男轻女以及许多领域对于女性的禁入,使得女性无法进入这些领域,于是就出现了女扮男装读书( 祝英台) 、女扮男装经商( 黄善聪) 、女扮男装从军( 花木兰)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往往因易装的传奇性而为人津津乐道。从女英雄的角度说,花木兰并不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女英雄。古代与男性一样上阵杀敌的女英雄还有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等人,但她们都没有木兰故事更深入人心,其原因除了木兰是女性之外,还因为她是一位以男性面目出现的女性,所以女扮男装这个外壳,是木兰故事的不同于中国古代其他女英雄故事根本之处。二是时间之奇,木兰在军中生活战斗十数年,居然从未被人发现是女性,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古代木兰故事的讲述无不在这一点上津津乐道,不过这个时间之奇却在当代受到了某种质疑。因为在当代人的理性思维之中,长期易装却不被发现是很难的,也是难以解释的。有人甚至认为,木兰并未真正在战场上作战,她带上骏马参军,在军中是一名函使,“万里赴戌机,关山度若飞”正是她作为函使的真正描写。作为函使不必与其他男卒吃住一起,她的女儿身份才没有暴露。三是能力之奇,作为一名女性,她在杀敌立功上毫不逊于男子,当然是令人称奇的。正是她的能力方面引起许多女性的共鸣和男性的赞同。如在戏剧、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有歌词,“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就是一例。《木兰辞》中对于木兰的军功并不详细,只有寥寥数语,即“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但后来的戏剧影视作品在叙述中,都对木兰非凡的勇气、过人的智谋、临阵作战的威猛作了大量的描写与添加。如香港 1951年的《花木兰》增加半夜敌军偷袭,营中军士阵脚大乱,木兰偕主将柳元庆统领军队,成功击退敌军。豫剧和根据豫剧拍摄的《花木兰》如此。某夜,木兰听到群鸟飞鸣,她料想必是敌兵前来偷袭,便禀告元帅四面埋伏,智擒敌酋。1998 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中增加了木兰利用火炮引发雪崩大胜敌军,以及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运用机谋战胜敌酋,拯救国王的情节。因此,在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与观念中,在强调女子“三从四德”,习惯将女性视作男性附庸的古代社会,木兰的英雄传奇是对传统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反抗,这一形象无疑长了女性的志气,鼓舞了很多女性。所以在我国文学所塑造的女英雄形象上,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花木兰的影子,并形成了女英雄故事的叙述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