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访谈笔谈座谈 >

[亚当·库伯访谈]“文化”与“人类学”的一次对话(5)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会 石瑞/亚当·库伯 参加讨论

    
    我想你可能成了早期左派流毒的牺牲者!人文主义的观点强调精英,只有精英才拥有真正的文化。推论下来,只有拥有高级文化的人才是精英。这一思想产生出一种变通的观点,它被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雷蒙德·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等人生发出来。他们说,精英文化具有政治功能。人们之所以顺从,是因为他们相信,精英们拥有超乎一般人之上的卓越的知识和高尚的理想。左派人士对此的回答是,他们坚持认为,比精英们更伟大的价值存在于大众的文化产品之中——它们更精确地表述世界的真实图景及其要义所在——只要你能找到它。如果你是个人类学家的话,你会发现所有这些讨论显得很怪异离奇。如果你是人类学家的话,你就不应该问,在哪些人群中存在着本真文化。我们的问题是:人们生活得怎样,他们以怎样的方式来面对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我们能理解他们组织、思考、计划和实施生活计划的方式吗?我们能发现其中的某种关联吗?我们力图设身处地,以便理解他们的行为理由。我们认识到,在他们的处境中,我们可能会有类似的行动方式。这是一个好的民族志分析带来的结果。
    昨天晚上我看了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故事发生在国民党时期的上海。它精确地并置了上海的腐败和乡村的本真与纯净。这些上海的黑帮人物最后躲藏在一个遥远的岛上,在那里他们遇到了纯朴的中国农民——打住,我们离题了。
    让我回到你的问题,即(为什么)我们不能公正地对待那些中国农民。我的叔叔里奥·库伯(Leo Kuper)是一个社会学家,终其一生,他认为社会科学应该为社会公正服务。他总是责怪我完全消极的态度:“你的下一本书要摧毁哪种思想?”坦诚地说,如果回首过去的话,我确实倾向于拆剖既有的思想观点。多数人的反应和你的反应一模一样:如果我们没有“文化”概念,我们将会怎么办?还有人类学吗?我们还能给人类提供什么?一直有人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对一种错误的、也许甚至非常危险的观点提出质疑,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必须要做的事。毕竟,现代人类学的最伟大成就,是帮助整个社会摆脱了种族主义的观点(尽管令人痛惜的是,它又在文化概念这一面具之下大行其道)。我认为,与其抓住一个错误的、有害的观点不放手,还不如坦然承认自己的无知或者无能。从一个技师手中拿走一个很有效的、但是某些地方有些小毛病的工具,修理之后再还到他的手中,我不以为这有什么不应该的。这里的技师便是应用社会人类学研究成果的人,如你提到的那个管理顾问或者某个社会改革者。
    在这一点上,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有趣的是,你在一篇关于里奇的文章结尾处提到,也许现在是回归新实证主义的时候了,那会是一件好事(Adam,Kuper,1999:15—35)。我一直以为,你在很大程度上对时尚的观点不感兴趣,你总在努力做一些对人类学有长远意义的严肃事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你的工作可以很容易被看成是解构主义或者类似的东西,只是你用的语词不同而已。这是反实证主义。你解构了人类学的基本观念,做了很多反思人类学的工作。你做这些,是为了这个学科的发展。
    你是在说,实证主义的角度一定应该是非反思性的、非自我批评的或者诸如此类,这是错误的。如果你相信有可能提出或多或少的异议,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做些防御性的分析,你只能从对通行的概念质疑入手,你不得不追问,它们意味着什么,它们从哪里来,如果应用它们的话,会得到怎样的结果。我并不认为这与科学的程序相对立。
    我想没有任何人怀疑撰写学科史以及学科思想史的价值和意义。
    你以为会没有人对此持有疑义!人们一直在怀疑它,而且很强烈。
    我想说的是,也许你有可能把这些内容用更时尚的语言来表达。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想,不合流俗的态度早已成了我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想法,它使我对一切思想产生怀疑。有许多人对别人的工作提出很好的、有分量的批评,他们会建议说这样做会更好,应该考虑到这个和那个。但是,也有很多人对他们所读到的东西的反应,和无政府主义者的言论别无二致。他们说,你不能光有批评性的态度。但是,我自己在解释实地观察到的现象时,也试图应用某些思想观点……
    在我给学生讲授你的观点时,他们从来没有过那样的反应——那是一种终结,一种使思考窒息的做法。勾划出事物之间的匹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把握各种思想观点之间的关联。与此相反,我的学生中总有一些人被阐释主义和后阐释主义引进了死胡同,几乎每个词都得用引号……他们感到沮丧万分、心灰意冷,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理解事物。这时,我就和学生们进行严肃认真的谈话:你看,我飞到了北京,乘火车到了东北。这里有一座房子。关于房子,我有很多很多可谈的内容:房子里有一个炕,人们在炕上睡觉;房子里也有火,人们在灶里烧火,通过灶里的火来热炕。对于火、灶、热量、炕之间的相互关联,当地人有如此这般的想法。这些是事实!
    参考文献: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World Order[M].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96. 
    Marshall Sahlins .Goodbye to Tristes Tropes: Ethnography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World History[J].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vol. 65,1993.
    Michael Moffatt. Coming of Age in New Jersey: College and American Culture[M]. New Brunswick: RutgersUniversity Press, 1989. 
    E.R.Leach. Political Systems of Highland Burma[M]. London: Bell and Sons, 1954. 
    诺伯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第一卷)[M].王佩莉译.文明的进程(第二卷)[M].袁志英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Adam Kuper. Cambridge, Post-modernism, and The Great Kalahari Debate[A].  Among Anthropologists. History and Context in Anthropology[M]. The Athlone Press, 1999.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4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