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陈文红]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的精神个性(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文学网 陈文红 参加讨论

    2守望的爱情
    旧日客家人漂洋过海谋生者甚众,“三年五年回唐山”是幸运的。一别数十年以至永诀的也比比皆是。别后的妇女不仅形单影只,且要独自支撑夫家,其艰难困苦,可谓无以复加。
    亲哥过番俩分离,拆散鸳鸯真苦凄,
    有话无人来对讲,几多愁切无人知。
    阿哥今日去过番,丢下妹子在唐山,
    去就少年转就老,赚到万金也何闲。
    人在番邦心在家,年少妻子一枝花,
    家中父母年纪老,手中无钱难转家。
    郎在番邦妹在唐,两人共天各一方,
    妹在唐山无双对,郎在番邦打流浪。
    在短时间内事业有成、荣归故里的“番客”毕竟极为少数。更多的人漂泊天涯,苦苦挣扎,无颜见江东父老,家中的妻儿老小则遥望南天,长恨绵绵。盼郎不归,几十年如一日“守活寡”的妇女固守家园,含辛茹苦,侍奉公婆,养育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撑起了客家地区一片天。
    3种种不幸的婚姻
    (1)老少配式。客家女子的婚姻多由父母与媒人包办,这样男女间缺少了解,甚至到嫁人后才知男郎真面目,于是造成了无数的婚姻悲剧。嫁老翁便是其中一种。《旧婚歌》唱的是这种情形:
    十八芳龄刚刚过,嫁个老公五十多,
    爷老父母和媒婆,贪财贪礼害了我。
    为钱财,父母昧良心把十八女儿许嫁给半百汉子。老翁少妻哪能有共同的情趣,有情感基础与处世方式呢?
    (2)“等郎妹式”、“童养媳式”。
    十八大姐三岁郎,夜夜睡目抱上床,
    睡到半夜思想起,不知是子还是郎。
    手拿秧苗嫩稀稀,样得禾黄来充饥,
    郎子还在摇篮里,样得和他结夫妻。
    青春女子本该享受到的爱情一夜之间化为泡影,她被嫁给三岁孩儿,形同保姆。夫妻之事异化为姐弟、母子之事,这样的婚姻何其辛酸!
    对岁离娘卖畀人,六岁打柴受苦辛,
    七岁落田学耕种,九岁挑担冇时停,
    目汁洗面汗洗身。
    小树冇大就要斫,九岁女子就要嫁,
    怨天怨地怨爷娘,怨来怨去怨命假
    童养媳的命运是悲惨的,遇上善良的人家算是一种侥幸;多数被视为童工,被肆意虐待;有的童养媳劳累过度、营养不良、不能正常发育,更有被虐伤致死的,经不住身心折磨而自尽的也不少。
    “童养媳”、“等郎妹”的命运苦不堪言,多给女方带来精神痛苦和造成夫妻不和。客家地区盛行“等郎妹”、“童养媳”的原因有三:一是客家人重男轻女思想特别严重,生女脸上无光,甚至视为祸水,尽快泼出。二是家境贫穷,生活所迫。三是封建迷信思想作祟。如算命先生说某女孩与父母相克,就多数被卖与他人做“等郎妹”、“童养媳”。
    (3)隔山妻。这是梅州的一种特殊婚俗,这与梅州是侨乡、青年人大批去南洋谋生有关。侨乡男子多年轻时就出洋谋生,略有积蓄便寄钱回家娶一个女子,代其侍奉双亲、操持家务、做工种田。此婚俗称“隔山娶亲”或讥为“嫁魂魄”。“隔山娶亲”因新郎不在家,入门拜堂时,一般提一只公鸡代替“新郎”,新娘则与公鸡拜堂成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