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从历史的中国到南洋的历史,是一段在蕉风椰雨土地上历经数百年变迁的过程。当一个华人来到南洋,在他决定要生存下去的第一天开始,到他的传宗接代,他都不可能摆脱自己的文化记忆。他不能不是从自己的文化眼光去诠释自己的当地生活,寻找自己在异地开拓的生存意义与族群定位;他也只有把故地文化带到新的土地,方才能在缩短自己与原乡在文化上、心理上、地理上的距离,使自己感觉到在异乡生存和生活有意义。 但是,为了能保住对祖先的认同以及对原乡的记忆,南洋的华人反而因此不能一成不变,所以他们最终会依据常理保护常俗,因地制宜也因时制宜,把许多地方因素渗透他们从原乡带来的文化。在这样一种历史脉络里,南洋的华人文化不是概而言之的抽象的中华文化,而是来自中国各地的开拓者把他们家乡的区域文化具体的带到海外,也藉着当地的地缘资源落地生根。而且,各区域文化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既遇上的是中华文化与异文化的对话,又是遇上中华文化内部的多个分支互相碰撞也互相交融;再加上当地华人是摆脱了封建皇朝限制的同时又要去适应作为殖民地社会主流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与伦理,区域性的次文化/小传统到了南洋就有机会构成当地华人的主流。 我们不妨参考中国东南一带闽、客两系各姓族谱通常都会共同引用的那首《迁流诗》的上半阕:“驿马匆匆过四方,任君随处立纲常,年深异境犹吾境,日久他乡作故乡”。这首诗既名为《迁流诗》也叫做《认祖诗》,见于各地各姓族谱,其下半阕内容用词都是大同小异,但从观念到行为去说都是强调开枝散叶与认祖归根的一致性,不论是“迁流”或“认祖”,其实是二而一的,迁流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后人能认祖,重点不在身处异境或者是留居故乡之间的差别,而在于是否能“随处立纲常”。尤其到了清代,从潮汕和闽南一带营造阴宅风水的要求可以反映出这一意识:一方面对先人坟墓的要求是重视寻找寓意丁财两旺的坐向和布局,也强调回乡祭祖的重要,另一方面则是将碑前两边墓手从传统的环抱造型改变为翻手向外推的象形。这一“反手砂”的造型,碑前的明堂看来变广阔了、却放弃了风水上以墓手环抱出墓门位于吉利线位的要求,反而带着不惜把子孙向外推的寓意。东南亚华人继续追随着《迁流诗》既是要男儿志在四方又是要不忘回乡祭祖的教导,而当地墓园凡是土葬也几乎都是“反手砂”的造型,或者已足于说明文史学者看近代以后的华南必须把眼光兼顾东南亚的重要。 从《迁流诗》也叫做《认祖诗》的精神,回到民国时代以及它的之前,我们当知那个时代的华人世界并没有这个时代的现代民族国家观念,不论是属于信仰文化或者其他范畴的中华文化的因素,都曾经是随着先人的南下,而形成了在东南亚广泛地区落地生根的可能,而且这是个宗族的祖训,也可谓是民族的集体意识。这样一来,陈进国所论述的各地方属于区域文化的风俗,对南洋人来说,在唤起家乡风俗的记忆或者唤起南洋早期常有的记忆之外,就不只是有利寻根,而且可以在比较的过程中,看到变化、寻找变的原因。 我们若从南洋的角度去看这样一本著作,那么作者的研究成果和读者的经验互相之间是一个对话体系,则有助激发读者的思考,而读者的回应也将激发作者以及其他相关课题的研究者的反思。 当我们把一个现象当成东南亚或中国的区域文化现象作调查研究的时候,我们可能看不到全貌,也看不到真相;可是它的不完整就可能还有不完整的另一些片断在某处,当我们进入跨地域比较之刻,也许才发现它的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刻。我们研究文化现象,尤其是研究在清代压制之下只能到对宗教抱着较放任态度的南洋去公开活动的“秘密宗教”,更可能有跨海研究的需要。 如此,我们应鼓励海峡两岸的年轻学者如进国,应常常到南洋走几圈。南洋华人现在还能流行的一些习俗文化,在南洋华人本身来说可能是日常生活,可是刊载来自海峡两岸的华人的眼中,就或许会有“礼失求诸野”的感觉。但若过来自台海两岸的华人细心品味南洋的华人文化,则又会发现到,南洋的华人之所以能将中国的区域文化传承下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也可能会一再加入了各种中国原乡实际上未曾有过的成分,如此反而是确保其内涵的流传。所以这里流传的是属于历史的中国,却在实际上已经是化为南洋的历史。南洋保存了中国所未能保存的,南洋也累积了华人在中国以外面对世界的经验,进国之所以常到南洋,是由于他久有站在这里看中国之抱负。因此,进国从脉络较清楚或系统的空道教入手开始南洋华人宗教研究之旅程,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我同意,从南中国海的上空虚拟出一个中心点,以如此的高度去看历史的中国和文化的中华,它的全貌会比地图上的行政区更为壮观。江山如此多娇。 (陈进国 著:《隔岸观火:泛台海区域的信仰生活》,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定价38.00。) 作者简介: 王琛发博士,现为马来西亚孝恩文化基金会执行长、美国卢森堡欧亚大学副校长(亚太区)、中国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客座研究员、泉州国立华侨大学客座教授、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客座教授、马来西亚道教学院院长、马来西亚韩新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亦是马来西亚百科全书“宗教卷”与“人文传统”卷编审顾问兼主笔,并受委出任首府布城古迹公园( Putrajaya Heritage Park)华人文化顾问。目前获日本文部省科学研究费资助进行“马国华人新兴宗教”的三年合作研究计划。王琛发教授长期从事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研究,目前已出版专著数十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