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洪顺隆]六朝民歌映现的原始阿注婚残迹(5)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洪顺隆 参加讨论

    “先秦时期,浙江地方住着于越族,他们是夏的后裔。于越族的活动地域以会稽(今绍兴)为中心,其居住地集中于今于浙江省境内的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全衢丘陵地带。它们既受到良渚文化的影响,又较多地继承了河姆渡文化因素。”又引《周礼·职方民》:“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再引《汉书·地职志·师古注引臣瓒言》:“自交阯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25)
    “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居民是越族。长江下游的江南有越族和荆蛮族两个族。”又引《论衡·恢国》:“夏禹倮入吴国。”《论衡·书虚》:“禹时,吴为裸国,断发文身。”(26)
    “楚民族族源有(一)北来说,与夏民族关系密切。原本居住中土,后来南下江汉,逐衍变为后来的楚民族;西来说,(楚民族)与西方羌族有关。后随昆吾氏一起迁许(许昌),又由河南东部地区的黄河流域,迁徒到了湖北中部的江汉平原,认为楚民族是夏民族的一支。”(27)
    “《论衡·率性》:‘楚越之人,处庄岳之间,经历岁月,变为舒缓,风俗移也’。扬越最初分布于湖北江汉之间的扬水一带,由北来的扬人与当地的一部分越人结合而成……后来部分扬越人与楚人融合,另一部分住在深山密林里面的越扬人,到东汉末年演变为山越,直到两晋南北朝,才全部融合于汉族……”又云:“有一部分扬越人可能在周初已由山西南迁到江苏镇江和安徽宣城一带。汉于镇江置丹阳郡。扬州正因扬人迁居于此而得名。”(28)
    以上数则,可以证明扬州是原始夏民族的分布区,荆州本为扬越之地,后与楚民族混合,楚民族也是夏民族之支族。可见荆扬二州自上古以来即为夏民族的活动地区,原始时代的母系社会风俗必然在这些地方流行过。河姆渡文化,就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多无君”,“裸国,断发文身”,“男女同川而浴”等正透露该地风俗的原始性。罗香林《中夏系统之百越》一书有《越族源出于夏民族考》一章,指出“夏桀为商汤所杀后,其所部种人之僻处隙地者,以特殊关系而得保持其固有特性。以固有特性之保持,因与殷商民族或其一部分遗裔与殷商民族相互混化而成之新种,形成对立状态,而演称为越或濮。”何光岳云:“扬越当时还处于无君长的氏族部落社会。”又云:“由于保留原有的民族语言和习惯,经过两汉长达四百年的发展,又和于越人、越章人和闽越人、瓯越人相融合,到东汉末年,便演成为山越。”瓯越人多数融入汉族,但仍有少数保持原来文化。”又云:“山越分布于扬州区域内的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卢陵、新都、鄱阳等郡……他们系秦汉时的于越人、东越人、闽越人、干越人、越章人的后裔。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形式,保留着一些百越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但已有不同程度的汉化现象。”(29)可见这些分布在荆、扬二州的越族后裔有的固然进步了融化在汉族之中,有的仍处于氏族社会,保留着原始越族的风俗,即使那些融于汉族的越人,虽然政治经济生活混同于汉人,婚姻习俗可能仍维持原始形态,就如滕复等人说的:“尽管秦汉时期中原文化在浙江地区影响非常深远,但越人的一些异风陋俗却一直绵延不绝。”(30)例如据考古学者研究,在扬州所在范围内的浙江地带、杭嘉湖平原,在新石器时代(be3300─2100)曾有良渚文化,杭州湾南岸曾有河姆渡文化,其地居房以干栏式建筑为主,住房一般为楼居。这种形制一直延续到后代。《临海水土志》记载秦汉时浙江安阳(今瑞安县)、罗江(今慈溪县)民房时,说:“安家之民悉……架立屋舍于栈格上,似楼状。(《太平御览》卷780引),直到今天我们在浙江境内也时能见到这种形制的建筑。(31)又《北史》卷95《蛮僚》、《魏书》卷101《僚传》说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旧唐书》卷197、《新唐书》卷222、《南平僚传》都说南平僚所居住的地方……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在越人族群,楼居干栏是他们传统居住方式,从而成为越人文化特征之一。只要住有越人的地方就有可能看到这种楼房。(32)这种现象在荆、扬二州的土著越人住区;应是一种文化承袭的证据了。下面再论布朗族和纳西族的文化与夏民族的关系。
    布朗族的僚人傣族,很早就从事水田耕作,住在依山傍水的平坝,过着恬淡的田园生活,据说百越分布在永昌郡和永昌徼外地区,约当于今滇西保的地区,德安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地区,思茅地区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甚至属于越人系统的就有僚、鸠僚、哀牢、滇越、掸等族,布朗族是僚人,当然也是越人,他们用木、竹桩支撑高脚的房屋,楼上住人。又滇西哀牢地区,即东汉永昌郡内的一部分濮人,即今日南亚语系孟高语族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如此布朗族也是越族的后裔,他们至今尚流行着的试验婚和楼居,正是由其原始祖先荆扬一带的越人那里传来的。(33)
    纳西族就是彝族摩梭人,彝族渊源出自古羌人,与夏禹有关系。纳西族是彝裔,早在未迁入云南而居住在青海、川西时,就和汉族有接触和交流,后来迁入川滇交界的金沙江流域,很早就和汉、彝、白、普米。傈傈等民族友好相处。又据上古史学家研究夏禹是羌人。北方一部分羌族南下,到今大渡河、安宁河流域与原来分布在这一带的氐羌族群会合,氐羌族群的一支僰人,分布于今川西南、滇东北以至滇中的平坝地区,构成今白族来源的一部分。(34)又有人说越群部分地区,包括云南北部西北部及四川西昌地区,约当金沙江中游及其支流地区,有越人的分布,属于氐羌族系统,(35)可以说明纳西族也是夏族的后裔。由是可以断定纳西族的住居和婚姻形式和越人是同一系统的,和荆州、扬州的越人有密切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