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洪顺隆]六朝民歌映现的原始阿注婚残迹(7)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洪顺隆 参加讨论

    ⑤见《古史研究》,页169。
    ⑥《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练五色石以补苍天………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风俗通》:“俗说天地初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贤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绳人也。”《帝王世纪》:“女娲氏……是为女皇。”见《古史研究》,页171引。
    ⑦见《论昭穆制度》李衡眉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9。
    ⑧参考《江苏史论考》(江苏省社联历史学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10,页8-12。《中国古礼研究》第二章《从〈礼记〉看古体的起源与整合》(郑昌林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9,页94─95。
    ⑨参考《古史研究》,页165-210,该书引证丰富,本文仅引一、二、以为证据。
    ⑩见《周代礼俗研究》第一章《礼俗的概念和理论·三·礼的前身原始礼仪》常金仓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2,页14-15。
    (11)《古史研究》,页200引,又《百越》(宋蜀华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7,页76。
    (12)见《中国各民族婚俗》九《布朗族》俞顶贤主编,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8.6,页88-97。《中国民俗学》第十五章婚姻的民俗传承,第二节婚姻的民俗形式(乌丙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6,页231。
    (13)参考《中国各民族婚俗》十八,纳西族《阿注婚姻》,页208-212。
    (14)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页1050。
    (15)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页1044-1045。
    (16)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页1046-1047。
    (17)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页1047。
    (18)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页1049。
    (19)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页1040-1042。
    (20)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页1339。
    (21)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页1338-1345。
    (22)参考王运熙《吴声西曲的产生地域》见《六朝乐府与民歌》,王运熙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8,页23-32。
    (23)见《百越》朱蜀华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7,页19引。
    (24)见《百越源流史》,何光岳著,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12,页7-10,其后,有详细介绍的百越分布,文繁不引。
    (25)见《浙江文化史》滕复、徐吉军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6.页页45-47、52-53。
    (26)见《江苏史论考》,页1-18,王文清《再论吴越同族》,页4、页8。
    (27)见《楚文化寻绎》姚汉荣著,学林出版社,1990.11,页1-4。
    (28)见《百越源流史》,页11及页71-77。
    (29)分别见《百越源流史》,页8-10、83-159。
    (30)见《浙江文化史》,页82。
    (31)参考《浙江文化史》,页45-47。
    (32)见《百越》,页64。
    (33) 见《百越》,页14-16、64、218-219。
    (34)参考《西南民族研究》彝族研究专辑,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5,页183。
    (35)参考《百越》第一章百越的名称和分布,二、百越的分布,三、西南(云南高原为主)的越人,3.越隽郡部分地方,页14-16。又《彝族文化史》《历史篇:第一章汉文史书记载彝族族源的推测,第一节彝族族源研究》马学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页1-5。
    (36)以上分别见《吴声西南杂考》《六朝乐府民歌》,页46-101。
    (37)见《文心雕龙·乐府第七》周振甫注,里仁书局,1984.5,页11。又见《百越民族研究》彭道凡主编,中国百越民族研究会,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7,页89。
    (38)《六朝经济史》许辉·蒋福亚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7第一章六朝经济区的开发、第二节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二、南方民族的融合;页48:“东吴时山越的分布区,王仲犖先生、唐长孺先生和万绳楠先生考之甚详,扬州有丹阳新都、会稽、吴郡、吴兴、东阳……卢陵等郡。荆州有长沙、衡阳、始安、桂阳等郡。”页50云:“根据《宋书·夷蛮传》,东晋、南朝时蛮族主要分为两支:源于汉代槃瓠蛮者居于荆州(治今湖北江陵)……源于汉代廪君蛮者,分布于淮、汝、江汉间的豫州(治今安徽省豫县)、郢州(治今湖北武汉)等地区,……”
    (本文原载《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6期,第211-22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