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马知遥]中国虎文化探源及民间布老虎生存状况反思(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作者提供 马知遥] 参加讨论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虎文化。”(15)利用百姓崇尚老虎通过民间活动取悦老虎这是两个民族在虎文化很相似的地方。模仿巫术和交感巫术的加入,让百姓在民间通过扮演老虎,穿戴老虎形状的帽子鞋子得到虎的护佑,同时也获得“化险为夷”的效果。在他们的潜意识心理中,获得了虎的力量,同时在畏惧被老虎吃掉的同时,因为取悦了老虎也获得吉祥。人类的智慧在民间获得生动的表达。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伏羲实为原始图腾神话形象,伏羲是我国西北、西南山区以虎为图腾崇拜的氏族和部落的代表。“自古至今彝族一直把伏羲作为虎祖而虔诚膜拜。彝族以虎为榜首用于历法,作纪年、月、日、时之用。凉山彝族在举行婚丧、祭祀及其它重大活动时择吉日以虎日为上吉。各地建立以虎为首的十二兽神庙,经常开展祭祀活动。”(16) 纳西族则认为人虎互变,在东巴文化最古的东巴经中,皆以虎头图为卷首,巫师的棒头、纳西人居室的门楣及作为护身符的送新娘的礼物,均有虎头或虎皮。以彝族而论,其男女皆自称为虎。虎不但被视为彝人之祖,且被演化为万物之始,形成典型的虎中心之宇宙观。(17)而据有关资料表明这两个民族都是中国古羌族的分支。古羌族对虎的崇信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流传。同样人们因此认定虎的辟邪和镇宅作用。在两扇门环处安装虎头铺首,驱邪避凶,保主人平安富贵。此外,屋中设虎像、摆布老虎、挂虎画虎字等习俗,都是希望借助虎的超自然力量来驱逐毒害,并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反应到民艺方面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布老虎工艺。不过手工布老虎不再集中于彝族和纳西等少数民族那里而是集中到了乡土气息浓厚的中原及齐鲁大地。山东民间布制玩具中的代表就是布老虎。“宝儿宝儿,你别哭,给你做个布老虎,白天拿着玩,黑夜吃麻胡”,这句广为流传的歌谣不仅仅反映出人们对布老虎的喜爱,同时也体现出它消灾驱邪的文化功能。传说麻胡非常残暴,曾蒸食过小孩,在百姓心中是魔鬼,做个布老虎,放在婴儿身旁,就能驱邪消恶。(18)如果认真分析虎文化的流变历程,概括而言应该有三个阶段:崇虎阶段、爱虎阶段、保虎阶段。崇虎阶段是人类早期社会中,人们因为狩猎生活和对自然的畏惧,产生了对山林的崇拜和敬仰,将老虎封为山神,自然就成了心目中的保护神。因为畏惧老虎进而敬拜老虎,这基本上属于人类儿童时代对自然力的无奈之举。在无力征服自然的时候借助自然的力量让人类自身从精神上获得强大的支持,这种心理的暗示行为从对龙、对熊对蝙蝠对蟾蜍种种“恶丑”动物的崇拜中都可以看到民间求取生存的智慧。所谓惹不起就供起来。获得内心的平安。到了爱虎阶段。我们发现龙成为皇家贵族的宠物后,虎被冷落到民间,但民间似乎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去接近和亲近老虎。他们通过做手工方式表达对虎的无畏和喜欢。戴在小孩头上,踏在小孩脚下,穿在小孩身上,枕在小孩头下。这样的方式让民间的布老虎显得威猛不足憨态有余,而正是民间敢将凶猛化为温柔,从过去神坛上的祭拜,到孩子的把玩,老虎地位似乎有了变化,但从骨子里它仍旧是保护神,只不过更人性化了而已。而目前是“保虎”阶段。民间关于虎的风俗正在不断消失,作为活化石的布老虎工艺也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被抹平,和当地的习俗一起消失。为此,保护布老虎工艺,对布老虎相关的风俗进行追根溯源成为必须。
    3、探寻民间布老虎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民艺虎不仅是远古崇虎宗教巫术活动的演化,而且是更广义的中国古代文化在新的文化层面上的继承和展现。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经历过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佛、道二教并成为我国历史上长期主导的宗教信仰。但人们仍执着地保留着对虎神的崇敬,即使它被降到鄙野的地位,演化成民间习俗和审美活动,仍不能将它从人们的心灵割断铲除,大概这正是中国民族特有的情愫和心理,也是民族精神的所在吧。”(19)民间布老虎习俗的出现具体从什么时代开始已经无从查考,但至少可以肯定布老虎工艺的出现与民间生育习俗分不开。为了保佑小孩平安,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孩子满月需要姥姥家送布老虎的习俗至今流传。尤其到了端午节,村头巷尾卖小挂虎,或者做小布老虎驱邪,即使到了城市化的今天,端午节或者平日的医院门口,彩色的小挂虎也依然可见,当对虎文化传统的继承成为潜移默化的习俗时就有了顽强的生命力。懂得了老虎的辟邪作用,病人就成为民俗消费的主要对象。在河南灵宝一带甚至还保留着端午节家家门前贴金牛,小孩脖子上挂黄色纸做成的药葫芦串的习俗。为什么贴金牛。当地百姓说是为了纪念老子。孩子脖子挂的药葫芦就是老子的药葫芦,为了是解救瘟疫。而由近年来的新成果证明,就连道家始祖老子也是虎的化身。他的名字是虎名,“骑青牛过函谷关不知所终”的青牛,也是老虎。老聃即虎民族酋长,虎图腾的再现,过去常讳言“虎”而谓为“牛”,骑虎又威猛不近情理,故言骑牛。(20)如果真如此言,门上贴牛保平安的原因也就不说自明。这和大门上的铺首为虎头是一个道理。另一个思索应当出现:为什么当地百姓世代只流传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撒药丸除瘟疫的故事,却并不知晓“青牛”的含义?文化的解释和文化的考古其实是需要精英跟进的。有些看似古老的民间现象因为文化学者的忽视有可能被误传或者永远成为一个谜团。保护工作其实除了文化遗产的抢救和挖掘外,还需要阐释,还文化的本来面目。
    然而,保虎的步伐赶不上城市化破坏的速度。至今仍存活民间的大部分虎文化现象还都保留在中国农村。但农村一旦完全城市化,那些承载文化的习俗还能存活吗?如果那些艺人们找不到了消费习俗的对象,他们还会做布老虎吗?还会剪老虎样子吗?还会做老虎的年画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