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长白山老林的满族猎鹰人:祖孙世代养鹰驯鹰(5)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新浪-中国科学探险 2013年 曹保明 摄影/图 参加讨论

    生死绝恋
    他叨念:鹰啊,你走吧,一路平安。说着,他用手抚摸鹰的每一个部位,就像爹娘抚爱子女的身体。鹰在他头上盘旋着,就是不肯离开。
    一进入冬季,干燥的雪粉把天空搅成朦朦胧胧,白天也像黄昏一样暗淡,奇寒无比。这儿的大雪从每年的冬天开始飘落,直到第二年的五月还没有停下⋯⋯
    在鹰屯,人们都知道赵明哲的爷爷赵英禄是个最抗冻的人,他能在野外严寒的鹰窝棚里一呆就三天,因为他的祖先曾亲自带领捕鹰队去过北海,并把亲身经历讲给自己的子孙听。
    古时生活在黑龙江两岸的女真人,每个鹰首领都是个老鹰达(鹰首领的意思)。不过,很多登上悬壁的捕鹰人最后冻死在崖上了。风把他们的尸骨吹干又冻透,像一幅石画贴在高高崖壁上,又像一面面古老的“鹰旗”,召引着人一代代奔向一去不归的天涯之路。爷爷每当给赵明哲讲起这些故事时,都是一把一把的老泪,脸上升起无限的庄严。爷爷的故事让人震撼,特别是先人那累死冻死的尸体悬挂在悬崖上像一面面旗子,永远在赵明哲的眼前飘荡⋯⋯
    清朝中叶以来,几任皇帝东巡来此,发现鹰屯人去北海捕鹰雏役务苦不堪言,于是下令免除此徭役,改为就地捕飞来的大鹰。北海就是黑龙江以北的库页岛一带。那里天高地远,寒冷无比,最适合海东青和各种雕鹰生存。
    据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在他的老城赫图阿拉还设立了驯鹰场。其中有一只叫“小花翅”的海东青,专门抓捕香獐子,这只鹰便是努尔哈赤驯出来的。
    鹰驯好后,就可以撒出来捕猎了。到了严冬降临,雪一落下,就是鹰屯猎手忙碌的季节了。他们要驾鹰出猎。在鹰屯,赵明哲最拿手的绝活就是狩猎时的摆床子。
    有一年冬天,赵明哲驾鹰出行,到七家子出猎。七家子距鹰屯以北23里地。一整天,风把他的脸扫得又黑又紫,肉皮子紧紧被冻硬贴在骨骼上,身子像一面紧蒙的东北皮鼓。
    下晌,日头打一个滚儿,眼瞅着落入西面茫茫的荒雪尽头。四野一片朦朦胧胧时,一道新的野鸡踪迹突然出现在赵明哲眼前的丛林雪地上⋯⋯
    赵明哲盯着雪地上野鸡踪迹的目光也使鹰兴奋起来。这也是动物的本能,一见猎物痕迹立刻精神振奋。鹰一兴奋,它头顶和颏下的毛抱得蹬蹬紧,双眼凝视着远方,头不断地向两边转动。这使赵明哲心里也有了底。他大步地按踪追去,果然不出50多米远的一片林草头下,突地钻出一只花脖子公野鸡。这是北方山林里的野鸡,大而肥,足有8斤。
    猎物一出现,鹰已急得炸开了头上的顶毛。赵明哲迅速打开鹰绊。只一瞬间,鹰如一道黑影,和野鸡几乎同时滚到一片黑乎乎的冬林荒草丛中。赵明哲赶紧盯物奔上去追赶,又见鹰和野鸡卷成一股黑风忽地“刮”向远处的村落。等赵明哲踉踉跄跄进了村才发现,野鸡不见了,抬头一看,他的泼黄鹰却落在村头一家草垛旁的大树上。
    见赵明哲发愣,一个村人走上来,说:“早已让人拣走了。”他明白了。这准是野鸡钻了人家的草垛,人家又拣野鸡又抓鹰,可是又不懂“拿”鹰的手法,于是一下子抓伤了鹰的翅膀。这使鹰受惊,于是它蹲在树上不肯下来。
    他望望树上的鹰,树上的鹰也望着他。于是,赵明哲决定摆床子。摆床子,是猎人的一句行话,又叫出床子。是指鹰一旦受到惊吓,便独自呆在树上,猎人必须用自带的肉摆在地上,吸引它下来。
    赵明哲把自己的布褡子摘下来。他每次出猎都背着自己的背褡子,里面什么都有,当然也准备了“摆床子”的肉块。现在,他在黄昏前的雪原村口大树下,拿出两块牛肉,在地上的雪上,摆上牛肉,嘴里发出“这这”的叫声,不断地摆弄着。
    可是鹰无动于衷。这是因为村人在抢野鸡时伤了鹰的翅膀,它伤得重,不愿动。再有,就是伤了鹰的心,动物也有自尊心,它认为人不该这样,所以它不肯下来与猎人为伴。
    天,渐渐黑下来,四野寒冷无比。天黑无法摆床子,于是赵明哲就在这家的草垛上抱了两捆草,自己躺在上面陪伴鹰过夜。
    出猎惊伤的鹰,人不能亲自上前去抓它,它见人一来,弄不好会一头撞死在树上。收回被伤了心的鹰,必须让它自己下来才行。
    就这样,赵明哲一直在树下守了三天三夜,每天他都拿出从爷爷和父亲手中学来的“摆床子”绝招,用牛耳尖刀将牛肉切成铜钱大小的碎块,摆在地上,并用冻硬的手不断上下抛着鲜肉,这种抛肉法叫“摆花”抛肉法。猎人要不停地抛起接住,嘴里不停地发出“这这”的叫声。
    这是猎人疼鹰的心底的呼唤和一种唤鹰的绝活,第四天头上,泼黄终于从树上飞下来,扑进猎人怀抱⋯⋯
    到了第二年春天,北方的大地快冰消雪化的时节,赵明哲就要考虑放掉自己曾经辛辛苦苦捕来驯好养大的鹰,让它们回到自然中去。这是鹰屯的老规矩,从赵明哲父亲、爷爷、爷爷的爷爷那时起,都这么做。这样做的目的是放它们回去再生儿育女,这样大自然中才能不断鹰。在鹰屯,每一个捕鹰人都自觉遵守这个准则,谁不这样做谁就不是捕鹰八旗的后代,也对不起祖先。
    在即将放飞鹰的那些日子里,赵明哲一宿一宿睡不着觉,半夜起来也去看一眼鹰。看它站在杠上,也望着主人,四眼相对,仿佛有无尽的话要说。
    明天要放鹰,赵明哲在头一天会给它许多好吃的,边喂边自言自语:孩子,吃吧,吃完明天送你回家去。你要愿意来呢,明年俺再接你,请你⋯⋯叨咕完这一句时,赵明哲往往眼中已闪出大颗的泪花。因为他心里知道,这一别,就永无见面之日。
    第二天早上,赵明哲带着鹰,走向村外。他站在一个高岗上,轻轻解开鹰腿上的“绊”,嘴里叨念着:鹰啊,你走吧,一路平安吧。说着,他用手轻轻抚摸着鹰身上的每一个部位,就像爹娘抚爱自己子女的身体。
    看看时辰到了,他举起已松绑的鹰,猛地向高空扔去,然后自言自语道:“走吧⋯⋯”
    鹰离开他的手,窜向高空。可是,鹰总不能快快地离开猎手。很多时候,鹰从猎人手中飞出,在他的头上盘旋着,盘旋着,就是不肯离开。
    从春天到秋天,是鹰屯没鹰的日子,只剩下一个空名。一到了秋天,天下霜,草开堂,是捕鹰的季节,从这时开始大约一个多月,是鹰屯人捕鹰驯鹰的时间,也是最忙最累的时候,家家捕鹰,驯鹰。接下来是紧张幸福的狩猎阶段。然后,就到了放飞鹰回归自然的春季⋯⋯人的一生,就这样生死轮回地交替着。
    赵明哲说,我必须这么做,因为我是在和祖先默默地对话⋯⋯
    (● 撰文/曹保明 ● 摄影/王学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