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东南亚在“东主文化圈”内,它与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不但地理相连,而且越南属“汉字文化圈”,华人是中国文化外传的重要桥梁,又有众多的跨境民族保持天然联系,而且还存在一个共同的“佛教文化圈”。 关键词:东方文化圈;东南亚文化 古代的中国皇帝,都自以为中原处于世界的“中央”,是所谓“中央之邦”的“天朝”。这是因为,四周的邻国都比较弱小,或者文化不甚发达,时常来中国朝贺,有如众星拱月,所以,自汉代起,这些国家便把中原王朝称为“中国”。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在亚洲东部,除了中国而外,确乎没有出现象印度和巴比伦那样的高文化中心。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地域上紧紧相连,很早便有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联系,但交流的情况与印度和西亚显然不同,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远不如中国文化对它们的影响。正是因为有中国这个高文化中心的存在,不断向周边各国幅射,因而形成了“东方文化圈”。 “东方文化圈”内的情况很复杂,不可一概而论。在这个大的文化圈内,事实上存在着三个亚文化圈层,即汉字文化圈、佛教文化圈和游牧文化圈,它们彼此之间,还有许多重叠。朝鲜、日本、越南大体是一个类型的,它们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包括儒学、道教、汉传佛教、文学、艺术、科技乃至生活习俗,究其原因,恐怕与他们使用汉字有极大关系,因为没有文字的障碍,学习中国文化自然要方便得多,全面得多,深入得多,这便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汉字文化圈”。佛教产生于印度,但七世纪以后,印度佛教衰落,中心转移到了中国,而且在中国形成了三大语系佛教,即汉语系佛教(汉传佛教)、藏语系佛教(藏传佛教或喇嘛教)和巴利语佛教(小乘佛教),而且向外扩散,汉传佛教远播朝鲜、日本、越南,藏传佛教传到了锡金、不丹、尼泊尔、蒙古等国,巴利语佛教则与东南亚及斯里兰卡有诸多联系,由此构成了一个“佛教文化圈”。塞外的民族,包括东北民族、北方民族和西北民族,他们以游牧为生,是所谓“游牧行国”。这些民族,一方面与中原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又与中亚的其他民族有广泛、频繁的交往,中国文化通过他们向外传播,中亚的文化也通过他们传入中国,这便是所谓“游牧文化圈”。由三个亚文化圈层结合而成的“东方文化圈”,事实上是中国这个高文化中心强力作用的结果,它通过不同的亚文化圈层,覆盖亚洲一大片,包括远东、中亚及东南亚。 东南亚在中国之南,且濒临海洋,所以古代把它称为“南海”或“南洋”。“东南亚”这个名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出现的,当时,盟军在这一地区设立了“东南亚最高统帅部”,战后,人们感到这一名称能够正确表述它的地理位置,于是得到世界各国普遍承认。东南亚实际上是由海洋与陆地两大部分组成,陆地包括中南半岛(旧称“中印半岛”或“印度支那半岛”)和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两个地理单元,而太平洋和印度洋被这些陆地分隔开来,又通过巴士海峡、巽他海峡、托雷斯海峡及马六甲海峡相互连通。中南半岛上有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和缅甸,马来群岛上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前者是所谓“半岛国家”或“陆地国家”,后者则是“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处在三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海运的冲要之区。在地质学上,亚、澳两大陆板块和若干海底板块在这里辐合,又是连接亚洲大陆腹地与印度次大陆的锁链,称为“东南亚陆桥”。从人类学意义上讲,来自亚、澳两个大陆的不同人种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个民族大走廊。从生物学意义上讲,亚、澳两大陆动植物区系在这里交织混合,显得丰富多彩。在文化学意义上讲,这里是印度文化圈与中国文化圈交错重叠的地方,又是中国通往印度、阿拉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在地理上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的西南地区与“东南亚陆桥”连成一气,许多高山和大河向南伸延到中南半岛,形成山河纵列、峻岭与平原交错的地形,并伸入海洋形成许多岛屿。中南半岛的山脉呈由北向南的走势,实际上是我国横断山脉的延伸。主要山脉有三列:耸立在半岛东侧的是长山山脉,形成广阔的山地;中间一列向南一直伸延到马来半岛,入海后形成巽他台地的台基及邦加岛和勿里洞岛;西侧的一列是阿拉干山脉,向南伸入海洋后,断断续续地形成苏门答腊群岛、爪哇岛和努沙登加拉群岛。奔流在这些山间的河流,大都发源于我国西南地区,如缅甸的萨尔温江上游是我国的怒江,伊洛瓦底江源于我国的龙川江,泰国的湄南河上游在云南,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的湄公河上源为我国的澜沧江,在越南入海的红河上游为元江,它们都是国际性的河流,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天然水道。 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文化上有诸多的“亲缘关系”,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长期发展起来的水陆交通,把中国西南部与东南亚紧密联结在一起;二、越南属“汉字文化圈”,全面受到中国文化的薰染;三、华人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四、众心的跨境民族,与东南亚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五、佛教的传播,使中国与东南亚都进入了一个共同的文化圈。 一 中国与东南亚的交通发端很早,大抵有三途:一是南方丝绸之路,二是中国与南洋的海上交通;三是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近代以来则有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及睦南关至越南河内的铁路,还有海运与航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