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屯堡村落的傩戏生态(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三联生活周刊 2004-01-15 1 朱文轶 参加讨论

     傩戏权力
    69岁的毛从德是毛昌堡的神头。他的傩戏班子有14个人。几个月前,村民选举他做村支书,他没干,一个人躲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去看牛了。现在已经上任的他蹲在一个被夯实的土堆上抽旱烟,对记者说,“当时,我怎么算,做支书怎么不划算,每个月补贴20元,一年240元,招待乡镇领导,不要说所剩无几了,还得往里面贴钱。”镇长提拔了另一个支书,但很快发现,这个年轻的支书在村子里说话不管用。政府要“一电一户”安装电表,安装后电费可以从100元降到80元,但安装费怎么动员也收不上来,只好托人请毛从德“出山”,由他去办,结果没怎么做工作,就都办妥了。“这么多年,大家对我就是信任”,毛从德有点沾沾自喜。
    帅从剑认为,在屯堡村寨,族长和寨老是历史形成的村寨权力,而随着傩戏在村寨作用的突出,资深辈老的神头实际上承袭了族长和寨老的权力,“傩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村寨社会组织中的一种平衡力量”。
    顾之渊的威望同样让他连续三次被选上九溪村的村长和村支书。去年顾辞去了他在村里的行政职务,担任一个民间组织“屯堡文化筹备委员会”的主任,顾之渊对记者说,“做官是用权力来搞发展,我希望能以个人的威望、能力和智慧来为村里谋福利。”九溪村村民对顾之渊的信任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顾之渊在村外交识广泛,这让他的小堡地戏队几次被邀请到北京、台湾地区甚至法国表演。许多人意识到,这是屯堡和他们的生活可能被改变的机会。
    这一年里,安顺的傩戏悄然有了一些变化:原定于春节和米花神节才跳的傩戏,场次变得更为频繁。据说,一个神头在跳神的仪式前给祖先磕了个头说,“老祖宗,我们要得改革了,只要有人来,有人看,我们就可以跳。”出国表演的傩戏队回来后,把土布戏服换成了亮绸色的灯笼裤,据说是为了“更有舞台效果”。
    顾之渊今年破天荒的第一件事是把大堡、小堡和后街的傩戏队统一管理。争议消失的原因是“顾之渊从市政府给九溪村争取到了筹办傩戏队的经费,可以由三个戏班统一支配。”■
    傩面:被动的商业化
    算起来,顾之渊到周三才那里一次性定做的80个面具,是解放后安顺地戏面具的第一笔买卖。在以后的十几年中,周三才的客户都是周边像顾之渊这样的傩戏队。但接下去,周三才越来越觉得生意不好做——顾之渊的那批面具一用用了18年,直到前年,九溪小堡的傩戏面具才重新在他那里上了道色,“只给了200块加工费”。周三才开始明白,傩面是一种耐用品,靠傩戏队肯定养活不了自己,要赚钱——要慢慢地把雕琢变成生产,进而商业化。而“品质和利润之间,又是一个选择”
    1月10日,安顺周官屯农民周三才踏上火车,北上新疆,去考察当地的木雕花工艺品市场。周三才今年53岁,除了务农,他还会雕刻,雕得最好的是“脸子”。在周官屯,像周三才这样专业做傩戏面具的现在有十来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外地接各种木雕活。周三才离开安顺前,记者见到他时,他仍坐在堂屋门槛前,一凿一凿地雕刻傩面。空荡荡的房间,只有纸箱里还存着几个傩面,周三才说:“现在剩的这几个不算好。前几天,安顺刚来人买走了一批。”
    周三才的脸子有单色的,也有彩色的,几十个品种,大的同人脸,小的如火柴盒。周三才说,单色的是傩面,彩色的是地戏面具,傩面没名字,地戏面具有名字。不同名字的地戏面具,样子也不同。说着,他找出一本傩戏面具图册给记者看。周三才还用上好木料做“精品”地戏面具,如头冠装饰了18条龙的李世明。精品不上彩,刻一个需要3天,卖一两百块钱。
    买不到合适的木料,周三才好几个月没做精品了,只将就手边的细檫子木,刻一些火柴盒般大的小面具。看见父亲敲敲打打,周三才没上学的小儿子好奇地守在旁边。15岁时,周三才从父亲那儿学做脸子,是周家第五代传人。
    若有人请,周三才也做装饰雕刻的活儿。“圆明园的柱子就是我们雕的。”他告诉记者。1992年,周三才和村里两个工匠应邀到北京为圆明园雕刻图腾柱。当他们看到东北的巨大木料时,吓了一跳,害怕做不完工作,急忙又叫村里几十个人上京,一块儿完成。
    在贵阳传统的傩戏产业链上,周官屯作为傩面的供应者,而消费,则在屯堡的大小几十个村寨中完成。“消费力实在有限,一个戏队几十年才换一套面具。”周三才意识到他的“脸子”急需大批量的买家。
    生产和手工制作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周三才仍然很困惑。他说,“原来我挑傩面的木料特别考究,一定选取白杨木最直的一段,稍有弯曲或变型的木头都不用,因为原料直接决定了成品质地。现在,村子里很多傩面匠为提高生产效率,根本不对木头选择,并且还省掉了对木料进行强化处理的工序。这种傩面放上三四年就会开裂,带到北方寿命更短。”“按照我原来的工序,做一个面具要一到两周时间,但现在傩面价格下滑得厉害,一个‘张飞’的脸子,以前批发价30多块钱,现在只能卖十七八块。还按原来的做法,我就根本无利可图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