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和少英]浅论藏文化与纳西文化之交汇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和少英 参加讨论

    纳西族有3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滇川藏3省区的丽江、迪庆、甘孜、昌都以及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5个地州,约在东经98.5-102度,北纬26.5-30度之间的8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①由于这一带地区正处在藏文化圈的东南缘,而且除丽江地区外均属藏区,这就为藏纳文化的交汇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条件。
    本文依据有关文献和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从历史、宗教以及民俗三个方面,对两种文化之交汇作一粗浅的探析。鉴于笔者主要考察范围仅及滇西北、康南一带这两个民族杂居地区,加之对藏文化的了解颇为有限,不当之处,尚祈赐教。
    一、历史的交往
    尽管学界目前对藏族和纳西族的族源问题尚未形成定论,但至少对这两个民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古氐羌族群这一点,已达成了相当程度的共识。此外,从两族乃至一些周边民族的史诗、民间传说以及文献资料来看,二者确实存在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譬如:纳西族的创世史诗《崇搬崇笮》中,就有两族祖先系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藏族是老大,纳西是老二的记载;②在普米族等族的古老说中,亦有类似的故事。③
    藏族与纳西族的先民们开始交往的历史可远溯至秦汉之际,这种交往在隋唐以后更加频繁。尤其是在丽江塔城与中甸五境之间架起了“叶蕃铁桥”后,更促进了两族之间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汇;④滇西北以及康南等地,就主要是由这两个民族的先民共同开发的。据《旧唐书·叶蕃传》等文献记载,叶蕃王朝于公元七世纪前后挥军南下,并“西洱河诸蛮”,也占领了当时“麽些蛮”(即纳西族先民)居住的地区;从783年唐蕃会盟所划定的疆界看,纳西族先民聚居地区亦属吐蕃管辖。⑤在这种情形下,藏文化的大量传入是势所必然的。其后,吐蕃势力在唐与南诏的合击下有所削弱,不能再有效控制其在云南的属地;而纳西族势力不断扩大,渐形成一无需依附任何外力支持的独立政权。至宋代,尽管其南面的大理国段氏政权曾盛极一时,但纳西族地区已成“段氏虽盛,亦莫能有”的格局。⑥由于吐蕃王朝的衰败,西藏在这段时期则出现了近四个世纪的分裂局面,滇西北及康南一带藏区曾一度成为未管辖之地。
    元代在纳西族聚居区设置了丽江路,下辖一府七州一县,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⑦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后,封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为国师,掌管全国佛教以及藏区事务,其后又得加封为帝师和大宝法王。⑧在中央政权的支持和协助下,萨迦派结束了卫藏地区分裂混乱的局面,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亦逐渐形成。滇西北和康南一带藏区作为宣政院的辖地,这段时期不断受到西藏政治和宗教等方面的影响和渗透,各方面的发展也较为顺利。自明朝初年开始,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势力在中原王朝的庇护下逐步膨胀,频繁发动了入侵藏区的战争。仅从1475年至1553年不到80年的时间里,就对迪庆藏区用兵达百余次之多。⑨据倪蜕的《滇支历年传》等文献记载,木氏不仅逐渐将其疆域扩张至这样的范围:“……于金沙江外则中甸、里塘、巴塘等处,江内则喇普、处旧、阿墩子等处,直至江北卡拉、三巴、东卡等……”。⑩而且每占领一地,便派送移民前去屯住,在芒康县盐井乡、巴塘县白松乡以及德钦县纳古乡等地,至今仍居住着自称系当时移民后裔的纳西族。根据藏族学者王晓松先生考定,著名藏族史诗《格萨尔·姜岭大战之部》等,便是对藏纳两族统治者之间为争夺盐地等矿产资源所进行的旷日持战争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战争已遍及滇西北以及康南等地区。(11)迤及明末清初,纳西族木氏之势力日渐式微,终于抵挡不不住藏族固始汗政权的南进,其控制范围又被逼退回金沙江沿岸一线地区。(12)
    从以上概述中不难看出,藏纳两族交往的历史确实是源远流长的。尽管两族间由统治者所挑起的战争时有发生,但两族人民之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关系仍是主流,并在长期的共同发展及文化交汇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余庆远的《维西见闻录》中,就记载了在维西县的一些所谓的“麽些古宗”,“散处于麽些之间”,并且在生活习俗等方面已“大致同麽些”了。(13)据郭大烈先生调查,在四川省木里县的俄亚乡等地,亦发现了藏族融入纳西族中的情况。(14)而在滇西北及康南一带藏区,更是有不少纳西族融合进藏族中的现象,当地人普遍称之为“藏纳西”。(15)笔者自幼生长在云南丽江的多民族杂居区,通过耳闻目染及亲身体验,深深受到在纳西人同藏人的交往与共事中,总有一种天然的相互尊重与信赖、亲如兄弟之感,这种亲情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俄国人顾彼得(Peter Gulart)于本世纪40年代在丽江居留时就注意到了这一奇特现象:“丽江的藏人社会,人少名声大。藏族商人和显贵们住着最好的房屋,纳西人无论大小事都为他们服务,使他们舒适满意。当然,这种特殊的照顾和亲热的关系是由于藏族和纳西族之间的语族亲姻关系造成的。后者总是称藏族为‘我们的大哥’”。(16)这种现象有不仅在两族交往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存在,迄今仍显示出有增无减之势!究其原因,从很大程度上看不能不归结为两族人民具有颇为相似的心理素质以及相当的认同感。这正应验了一句著名的藏族谚语:“不像铁一样地相碰撞,就不会像心一样相友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