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西以汉族为对象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有《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考察》(徐杰舜等著)、《汉民族历史和文化新探》(徐杰舜著)、《汉民族发展史》(徐杰舜著)、《汉民族风俗史》(徐杰舜等著)。 这一阶段,在民族学学科建设方面,还出版了《民族学概论》(周光大著)、《发展经济学》(高言弘等著)。 这一时期还发表了大量的民族学研究论文。 3.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大型调查研究项目,成果影响较大 深入的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985年至1986年开展对左江流域崖壁画的全面调查,出版了《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并于1987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大型的“左江崖壁画展览”;1985年,广西民族研究所和广西民族研究学会组织考察组,开展对红水河上游南盘江流域的民族学考察,撰写了《广西西林县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田林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南盘江天生桥水电站水库淹没区广西境内民族情况调查》共40多万字,作为内部资料印行。1986年,广西民族研究所组织调查组,开展对自治区境内的达开水库和西津、大化、岩滩等水电站库区的调查,分别撰写这些水库淹没区移民安置问题的调查报告,上报自治区及国家能源部,引起了重视,能源部拨款解决库区移民安置存在的问题。1986年到1991年广西民族研究所组织对部分自治县的调查,撰写出版了《龙胜四十年》、《三江四十年》、《融水四十年》、《金秀四十年》、《隆林四十年》5本书;1989年到1991年,广西民族研究所一批青年学者组成调查组,多次深入红水河流域的天峨、南丹、东兰、巴马、都安、大化、马山、忻城、来宾等县(自治县),对这一条著名的民族走廊的民族情况、土地、人口、传统文化、民族关系、国家水电开发与地方利益关系、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等问题进行了综合考察,发表了《红水河地区壮族人口的变迁》、《红水河流域土地问题研究》、《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文化对发展商品经济的影响》、《国家企业如何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红水河流域经济综合考察》、《广西东兰县长江乡壮族社会和文化调查》等调查研究报告,共10多万字,引起了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在对红水河流域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红水河开发与民族问题”,1996年出版了《红水河开发与民族问题》(陆群和主编)。为了弥补五、六十年代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中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调查不足的缺陷,推进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1991年,广西民族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的科研人员组成4个调查组,分赴桂东、桂南、桂西、桂北、桂中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壮族地区,对壮族传统文化进行了抢救性的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了200多万字的调查资料。1992年到1993年,广西民族研究所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课题“边疆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广西分课题,上报了《广西边疆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及分报告。1994年,广西民族研究所部分科研人员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1996年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课题),完成分课题“武鸣县壮族调查”,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丛书——武鸣县壮族卷》(龙远尉主编)。1997年到2002年,广西民族研究所组织对广西58个民族乡的全面调查,编写出版了《广西的民族乡》(覃乃昌主编)一书;2005年,广西民族研究所与云南大学合作,开展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编写出版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田心村调查》(章立明、俸代瑜主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昌村调查》(匡自明、黄润柏主编)、《东兴市山心村调查》(马居里、陈家柳主编)3本书。随着中国扩大对东南亚的开放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加强了对东南亚的民族学研究,在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领导下,以广西民族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为主,编写出版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民族丛书”,其中包括《广西世居民族》(覃乃昌主编)、《中国民族—东南、华南、西南卷》(覃乃昌主编)、《中国民族—东北、华北、西北卷》(覃彩銮主编)、《东南亚民族—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卷》(覃圣敏主编)、《东南亚民族—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卷》(古小松主编)。 4.在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推动下,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得到加强,成果丰硕 一是2002年到达2004年开展田阳县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调查与研究,撰写并出版了《布洛陀寻踪——广西田阳县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与研究》(覃乃昌等著)一书;二是进行来宾市壮族文化调查,编写出版了《多维视野中来宾壮族文化——来宾市壮族文化考察与研究》(覃彩銮主编)一书;三是开展对平果县“嘹歌”文化的考察与研究,编写出版了《壮族嘹歌研究》(覃乃昌等著)一书;四是开展来宾市盘古文化调查,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编写出版了《盘古国与盘古神话》(覃乃昌等著)一书;四是进行大明山壮族龙母文化考察,编写出版了《大明山龙母揭秘》(罗世敏、谢寿球主编)和《大明山的记忆——骆越古国历史文化研究》(罗世敏主编)2本书。这些调查研究成果的重要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在于:(1)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和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华南珠江流域许多原生态文化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使人们对这些文化缺乏了解和正确的认识,这些调查研究成果对于重构华南珠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记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华南珠江流域的历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对贯彻落实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调查研究的对象有一部分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一部分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为当地民族文化开发和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摸清广西文化家底”的安排,分别完成了“桂北文化调查”、“红水河文化调查”、“广西环北部湾文化调查”、“左江流域文化调查”,编辑出版了《桂北文化研究》(潘琦主编)、《红水河文化研究》(唐正柱主编)、《广西环北部湾文化研究》(潘琦主编)、《西江文化研究》(李俊康主编)、《花山文化研究》(唐华主编)5本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