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中国:一种北方的生活态度》,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邢莉) 中华民族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其文化也是存在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如果说,早在殷商时代中原地区建立的农耕文化辉煌于世的话,那么雄踞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游牧文化也应是令世人瞩目。与农耕文化迥然有别的游牧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之园的一朵奇葩。但在汉族学者所编的教材《中国文化概论》里,游牧文化只是零碎的篇什,并且是作为农耕文化的陪衬出现的。当全世界在关注文化多样化的时候,在中国人在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游牧中国》一书的出版具有意义。 首先本书充分肯定了游牧文化的历史地位。在中国东北部大小兴安岭以西到内蒙古阴山向西到新疆草原向西南到云南的中甸存在着一个半月型的游牧文化圈,在这个游牧文化圈生生不息的包括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和现代的游牧民族。他们创造的游牧文明为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往的视角和片言的记载 其二,就广度和系统性而言,《游牧中国》一书,从民间文化的角度,对蒙古族所创造的全部群体性质的文化做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它包括着蒙古族从古老的神话开始的全部底层文化,其中蕴涵着游牧狩猎、饮食服饰、民间居住、天文历法、建筑医药、民间工艺、文学艺术、婚姻家庭、人生礼仪、节日习俗、娱乐游戏、宗教信仰等全部深层的文化积淀。 作者认为:游牧文化是对历史的深刻记忆,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资源,无论人类文明推进到何种程度,它都是草原牧人头上佩戴的光环。 其三, 就深度和理论性而言,作者把游牧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过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剖解。游牧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与民族性。作者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客观地理环境,这种环境为塑造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特征提供了内在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民族文化创造的发展趋向。《游牧中国》既注意把握游牧文化的总体特征,又把对游牧文化的探讨与研究置于中华文化的总格局中,论述出独具魅力的游牧文化对中华民俗所做出的功不可没的贡献。作者在引人入胜的论述中阐明事理,在叙述语言上,作者力求生动活泼,并配以历史上和现代的照片插图400余幅,文图结合,形象有趣。 该书的问世对弘扬优秀的草原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