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噻)在家不在家”女:“你喝茶就喝茶呀那来这多话,我的那个爹妈(噻)已经八十八……”一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歌《六口茶》,因其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广为流传。8月28日,记者专程来到《六口茶》发源地恩施进行探访。 十多年前,深山传出好茶歌 “我亲身经历了《六口茶》从发现到发展的过程。”在恩施市文化馆,馆长甘武向记者介绍了《六口茶》的发现故事。 那是2001年,当时身为文化干部的他,在恩施州民族礼堂参加活动。颁奖间隙,他听到观众席中两个方阵在对歌,对的正是这首《六口茶》,那是他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无独有偶,2002年,一位名叫谢小平的女民歌手找到他演唱民歌,其中也有《六口茶》,甘武如获至宝,赶紧记录下来,并将其编入2005年由中共恩施市委、恩施人民政府所出的一本内部民歌集内。 遗憾的是,谢小平虽然会唱《六口茶》,却只说是从别人口中学来,不知道此歌的发源地。但民歌《六口茶》正是从那时起,从大山深处飞出,逐渐风靡恩施市、州乃至全省。山野间、溪水旁、竹林畔,婉转的歌声道出土家儿女的悠然岁月,浓香酽醇,令人心旷神怡。远道慕名而来的游客,喝完六口茶,也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跋涉茶乡,歌者悠悠道往事 《六口茶》的归属地,这些年一直是研究者们寻找的对象。当时和甘武同时寻找的,还有知名音乐家张汉卿,5年前,他成功找到了原唱者--恩施市白果乡金龙坝村螃蟹阡的魏明清老人。这段故事被甘武收入2009年由其主编的《恩施市民间歌曲集》一书中。 于是记者长途跋涉来到魏明清老人家中。身着蓝布衫、黑裤子的老人一笑露出两个豁门牙,“牙齿不把风啰,唱得不好,我就跟你们唱几个嘛!”唱完《六口茶》,他又唱起《劝姐歌》、《打夯歌》、《送饭歌》等。 说起《六口茶》的来源,老人称文革中山歌在金龙坝村几乎消失殆尽,《六口茶》还是他上世纪70年代在永红水库(今名为岸云水库)修水库时,跟着一个来自芭蕉乡供销社的石明哲学的。除了自己唱,他还教会了附近的村民。 64岁的张必斗是原白果乡两河口村村书记,关于《六口茶》的由来,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恩施山高处多喜喝油茶,芭蕉乡和白果乡的绿茶远近驰名,把当地特产编成歌曲唱出来,是民歌内容惯常的表达,这样的内容代代流传,就成了如今的山歌《六口茶》。至于《六口茶》到底出自芭蕉乡还是白果乡,他认为两个乡挨着很近,民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口口相传,到现在来看也混淆不清了,“但无论如何,《六口茶》都将作为恩施文化的财富,一代代传下去。它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品饮茶水之乐,融入了民俗风情,有了情感升华。”(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王传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