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李丽芳]民族文化原传介质与艺术传播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李丽芳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传播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信息交往,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民族文化本身通过一定的介质传播,而民族文化传播原传介质本身也就是一种文化,换句话说,民族文化原传介质本身就是民族文化存储器。文章通过云南少数民族留存下来的壁画、剪纸、乐舞等分析,指出其民族文化的艺术传播,以及艺术传播中对民族文化的保留,民族文化原传播介质以及“活形态”的存在,以及这些对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原传介质;艺术传播;文化保留;桥梁;存储器
    

    介质指的是一种物质存在于另一种物质内部时,后者就是前者的介质,也叫做媒介。传播学意义的民族文化原传介质指的是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物质的机构、中介,也就是民族文化最早、最原始的传播物质。民族文化传播介质是传者与受者之间进行活动的桥梁,也是存在和保留民族文化的中介物,或者说形态,换句话说就是民族文化的存储器。传播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信息交往,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信息符号互动过程。在民族文化传播中,民族艺术的传播是民族文化传播最早、最普遍、最常见的传播样式,对于保留民族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在云南少数民族中,还有很多民族文化、艺术的活形态的存在,并仍然不同程度地进行着传播。而这种传播行为还往往同他们的生活、生产有一定的关系,解读或了解他们的传播行为、生存状态,对于解读和认识、了解、研究民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传播的影响,传播对文化的影响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看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因为文化是社会的重要子系统。从文化传播的互动效果看,传播对文化的影响首先表现为文化互相渗透与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民族文化原传播介质与文化传播、艺术传播便有了普适性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壁画的艺术传播
    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点,必然导致文化传播介质的多元化,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多元性,在云南随处都在接收着民族文化的信息。但为了研究的便利,我们还是只能将它们分类后,加以疏理。云南是一个宗教文化十分丰富的地方,所以,说到民族艺术介质,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那些让我们驻足长留的寺庙中的壁画。
    剑川的兴教寺是座古寺,其中大殿墙壁上的壁画出自于白族民间画师张宝之手,壁画高超的艺术性使其产生出极强的宗教感染力。壁画的内容主要是赞颂佛祖释迦牟尼的德行、品格和法力,教人虔诚笃信和供奉,而佛天世界的神祇则是让人崇信和祭祀的。剑川从南诏时期起就是佛教盛行之地,信徒们在焚香供物祭祀之外,往往以交功德的方式请人作画献给寺庙,以敬心许愿,求得佛祖和众神菩萨的荫佑。
    南传上座部佛教为佛教原始教派之一,主要流传于东南亚国家和中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思茅等地的傣、布朗、阿昌、德昂、佤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些民族普遍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沧源的广允佛寺壁画是迄今保存最好、数量最多的古代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寺内壁画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装饰性,以刻板漏金水印技术制作,用于柱、梁、门、窗和部分墙面的木构件,以动物、植物和几何图案为主,人物图形次之;另一类五彩绘画,则以佛天故事、民间故事、人身鸟足翼舞人和天上神仙形象为主,其间夹杂着一些清代当地人的生活场景。其中有一幅傣寨风俗画,同今天傣族村寨的情形没有多大区别。而人身鸟足翼舞人的形象,同现在人们带着道具跳孔雀舞十分相似,成为当地历史的一种实录。
    昌宁帕旭寺原来墙面画着佛祖降临、信徒礼佛、奏乐、舞蹈等场面,顶板上画有花草、雀鸟、动物、人身鸟足仙女、面具人、文身人等形象,但因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坏,现壁画已毁。勐腊县的曼梭醒佛寺,大殿两侧是刻版漏金银水的菩萨形象画,菩萨戴三尖冠和耳饰,穿短袖紧身衣,系腰带并穿翘角长裙,或执花枝赤足而行,或执花、捧灯夜行,做出舞蹈动作。曼梭醒佛寺的刻版漏金水印画,则主要是骑马舞蹈、孔雀舞、菩萨、佛塔和花形图案。壁画图案同当地傣族的生活有密切关系。孟连的芒洪佛寺和中佛寺,壁画图案又有所不同。芒洪佛寺的壁画上绘有大象驮载瓶花、菩提树、回头马鹿驮花等,中佛寺的壁画最吸引人的是“佛爷升天图”。
    云南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寺庙均有壁画,只是规模不同,内容有些区别,对于村寨的百姓来说,壁画艺术应该说是一种非常通俗的传播宗教和接受宗教教义的方式。
    云南省西北地区盛行藏传佛教,其寺庙中也绘制了许多精美的壁画,如中甸的松赞林寺内,就画满了佛尊、天王、菩萨、金刚、八宝形象和佛经故事绘画。宁蒗的扎美戈喇嘛寺现存6幅壁画,面积达118平方米,绘有千佛像、观音菩萨等佛教内容,具有典型的藏画风格。丽江黑龙潭的五凤楼,玉龙雪山南麓的玉峰寺,维西县的寿国寺,也都有技艺精湛的壁画。
    在不同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滇西北的佛教、道教和藏传佛教出现了相互渗透交融的现象,这也在寺庙的壁画中得到了表现。丽江的琉璃宝殿现存的21幅壁画,每幅画三尊佛像,从提名可以看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已经交融在一起,壁画并带有浓郁的乡土特色。相邻的大宝积宫内的壁画则是佛教、道教和藏传佛教并存。绘画技法上,也是国画、藏式画和纳西乡土绘画风格交汇,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格。
    在云南还有许多道教寺观,其中的壁画则把上天神界和地上凡界联系在了一起。巍宝山的文昌宫龙潭殿的水上文龙寺台基周围,不仅墨龙如生,其《踏歌图》更是将淳朴古雅的民风民俗呈现出来。长春洞则将道家故事和三国故事设置在一起,意味悠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