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林河]对中国西王母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6)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佛教在线 2008年10月24日 林河 参加讨论

    为什么说这种火焰状的三尖冠,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都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呢?这是因为:自从中国发明了这一象征符号后,它就向世界扩展开去,不但中国的原始神灵都戴上了这种象征神权的神冠。道教的“三清冠”、佛教的“五佛冠”,都是它的发展和延伸。一些晚于中国的西方神灵和高级神职人员,从此也纷纷戴上了这种三尖神冠,后来又发展为皇权的象征,世界上的许多帝王的皇冠,也都做成了这种“三尖”(五尖、七尖则是其发展)式样。如果大家有耐心,不妨自己去作些探讨研究,只要你把它按时序排列进行对比,你就会发现我所说不诬了。
    5、《山海经》中的西王母“戴胜”这一小小的信息,却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启示:因为地处中国极西的昆仑山区,正是中国从陆路通往西方世界的必经之地,西方神灵之所以也和中国神灵一样地“戴胜”,就很可能是传承了中国的习俗了?而《山海经》中的那位西王母,还有可能就是把中国跳神时要“戴胜”的华夏风俗带到西亚去的部落领袖呢?对与不对?还望诸位同道,继续深入研究,求得一个最终的结论。
    6、中国的西王母传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历史人物类型,另一种是神话人物类型。神话人物类型又可分为游牧文化型和农耕文化型两种。
    《穆天子传》是历史人物型“西王母传说”的代表,文中的西王母是人而不是神,是一个母系氏族领袖的通称而不是某一个女帝的专称,她从黄帝时期到周穆王时期,从周穆王时期到汉代,都与中国友好往来,史书上记载都有可能是历史而不是传闻。
    《山海经》里西王母传说是“游牧神话型”的代表:文中的西王母虎齿豹尾、蓬发善啸,完全是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吴越春秋》和《神异经》里的西王母传说是“农耕神话型”的代表,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东皇公、西王母与农耕生产的关系,但越国是一个以稻作文明著称的大国,因此,作为越国至高神的东皇公和西王母,当然是农业神,这是无庸置疑的。越国是水稻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已经有了6900年历史的浙江河姆渡文化就是以稻作、养猪、蚕桑等为主体的农业文化。
    《神异经》比较晚出,它沿袭了《山海经》里的一些说法但又已有所改变,如“虎齿豹尾”的西王母,在《神异经》中已变成了“人形鸟面而豹尾”,并出现了“回屋”、“铜天柱”(鸟竿)和以两翼覆载东王公、西王母的大鸟“希有”。将这些改变与考古资料进行对比,凡出土有“回屋、鸟竿(有铜铁木石等形制)神鸟”的古遗址,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农耕遗址,因此,《神异经》虽然晚出,却还是保留了许多古代神话的遗痕的。
    系统论和控制论是非常重要的学问,不懂得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学者,在研究当中往往会出现时空上的混乱,产生错把孙子当爷爷、错把杭州当汴州等等的失误。类型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学问,不区分文化类型的研究,就会出现错把耕牛当战马、错把山鸡当凤凰等等的失误。
    7、至于有些学者研究:西王母传说是西亚文化东传的结果,都缺乏可信的根据,但这种研究也是不可少的。正因为有学者对中西文化进行了逆反思维的研究,我们才能够再次进行逆反思维的研究,从考古学、符号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发现了中国的西王母传说早于西方的有力证据,纠正“西方论”者错把“孙子当爷爷”的重大错误,引发我们深入地去探索中国的西王母传说是怎样地向西方传播的这一重大课题。
    以上就是我总结后所获得的一些与前人不同的认识,对与不对,都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教。
    1999年9月12日
    (本文收入王建太、张怀群主编:《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国际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