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古老的鄂温克与敖鲁古雅 在历史上,易地而居的鄂温克族,曾分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1957年才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鄂温克旗及根河敖鲁古雅乡,人口少而分散,现有人口30505人。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洲语族的北语支——满-通古斯语。通古斯语支,又分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三种方言。平时交际以自己的语言为主,没有自己的文字,用“符号木刻记事”,牧区一般用蒙文,农区和林区通用汉文。信仰萨满教。 在饮食习俗方面,鄂温克族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林区以兽肉为主,比较古老的住所是“撮罗子”——一种帐篷,驯鹿曾经是他们的唯一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特色饮食是驯鹿奶茶。牧区则以羊肉和奶制品为主。 居住在根河市敖鲁古雅乡的这部分鄂温克人是我国鄂温克族的一支,一直是个微型族群,三百多年前从加尔湖附近勒拿河一带的俄罗克屯迁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现有人口总数为243人,另有驯鹿800头。“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鄂温克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因历史上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俄罗斯人影响下生活的,因此在服饰、语言、民俗中有很多俄化痕迹,也构成了饲养驯鹿鄂温克人的人文景观和历史研究价值。 鄂温克族由于人口少,分布很广,长期以来互相隔绝,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他地区的鄂温克族很早就与其他民族混居从事农牧业,经历了民族发展的各个社会历史阶段。而敖鲁古雅的鄂温克猎民一直没有走出山林,靠狩猎和放牧驯鹿为生,解放前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历史阶段,从事着单一的、靠自然支配的、丰歉不定、居无定所的狩猎生产,经常受到疾病和自然灾害的威胁,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自1965年成立后,经过40多年不平凡的岁月,游猎——定居——发展是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发展的三部曲,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在自强不息中,40多年走过了其他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 2003年8月,国家投入1200万元在根河市为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建起移民新村和免费居所,将这个狩猎部落以生态移居的方式从山里迁出,只有玛利亚·索等少数人没有签字下山,继续过着以驯鹿为伴的山里生活,她也是这个狩猎部落最后的酋长。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