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杨眉]秦汉爵制问题研究综述(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国学网 杨眉 参加讨论

    二、专论
    1.对与爵制相关问题的研究。
    与爵制相关的问题涉及面比较广,论著也比较多,说明爵制研究正走向微观细化。这方面的论著主要有:漆侠《二十等爵与封建制度——战国秦汉社会阶级构成初探之一》(《历史教学》1961年12期)认为二十等爵制创始于商鞅,崩溃于东汉末,它推动了贵族特权阶层的形成,加速了农民的分化和依附化,从而对一阶段封建制的发展和社会阶级构成有着重大影响。吴太等《关于汉代的訾选与卖爵制度》(《光明日报》1963年3月24日)认为,訾选既不是汉代选官的唯一标准,也不是选官的财产标准,而是一种卖官制度。虽然不能将卖官与卖爵完全等同,但二者是息息相关,互为表里的。光烈《读(关于汉代的訾选与卖爵制度)》(《光明日报》1963年6月19日)与吴文商榷,认为訾选是汉代的一种任官制度,是政府选官的财产标准,而卖爵与卖官之间也并无必然联系,不是密不可分。陈直《秦汉爵制亭长上计吏三通考》(《西北大学学报》1979年3期)从总论秦汉官、爵之比较,两汉侯爵的概况,两汉侯爵各项制度,居延汉简关于民爵的记载及受王杖者不书爵名五个方面对爵制作了探讨。朱绍侯《试论名田制与军功爵制的关系》(《许昌师专学报》1985年1期)认为,名田制是军功爵制的经济基础,与军功爵制同时产生、发展并破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赐爵的同时也相应赐予田宅,而商鞅则将军功爵制与名田制联系起来,并作为制度加以确定。汉初文景之前,仍是军功地主掌权时期,因而这一制度仍被承袭。而文景之后,随着军功爵制的轻滥,名田制也遭到破坏;名田制破坏的另一原因是土地兼并的发展,这一趋势从西汉中后期贯穿至整个东汉。名田制属于有赐无还的土地占有制,而土地长期占有必然导致土地私有的发展。封建社会土地私有一经出现,就不可抑制地导致土地兼并。特别是由于军功地主势力的衰落,符合军功地主利益的名田制,就失去了依据,而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也必然打破名田制对土地占有的限制,因此,军功爵制的轻滥是与名田制的破坏并行的,也是与豪强地主势力的壮大、田庄经济的发展相并行的。汪锡鹏《入粟拜爵与重农抑商》(《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1期)认为晁错的入粟拜爵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继续与发展,原因有三:①从晁错的思想和实践看,他对工商业的态度是抑;②晁错主张商人人粟拜爵,是对商人凭借自身经济力量所取得的社会地位的承认;③在商人势力空前强大的情况下,人粟拜爵以政治上的让步来换取对商人经济上的限制,且避免了可能引起的社会动荡,因而是一项和平的抑商政策。在商品经济较落后的历史条件下,统治者的抑商政策较严厉,往往政治、经济手段并用;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历史条件下,统治者的抑商政策则较宽容,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调节。高孔修《秦始皇的统一与改革计首授爵政策》(《四川师院学报》1985年2期)认为计首授爵政策虽在短期内有助于秦的强大,但它却使得战争变成了大屠杀,从而引起了各国军民的强烈反抗。秦始皇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改变了这一政策,用取得胜利和完成战争任务的贡献大小来论功行赏,从而加速了统一进程。朱绍侯《简论关内侯在汉代爵制中的地位》(《史学月刊》1987年1期)认为是否有封国是区别贵族爵与官爵的关键,关内侯无封国,所以应划人官爵,而且将关内侯与作为贵族爵的王、侯二等爵相对比,更论证了这一点。张铭恰、刘文瑞《军功爵制与秦汉大一统官僚文化》(《秦汉史论丛》第五辑,法律出版社,1992年)认为,军功爵制是地主阶级尚未彻底巩固中央集权大一统政治制度的形势下所采取的一种政策,是地主阶级打破“贵族文化”,建立“官僚文化”的一种尝试。但是随着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与巩固,军功爵制与地主阶级官僚文化之间出现矛盾,最终使得地主阶级逐步否定了军功爵制。朱广贤《东汉的卖官鬻爵》(《中州今古》1994年5期)以安帝永初三年、桓帝延喜四年、灵帝光和元年的卖官、爵为例,论述了卖官鬻爵所造成的后果。朱绍侯《从(奏谳书)看汉初军功爵制的几个问题》(《简帛研究》第二辑,法律出版社,1996年)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关于爵级与官级的对比关系,认为汉初官重于爵,军功爵制存在着轻滥的情况;②汉代沿袭了秦代的以爵减罪、免罪、赎罪政策,但是并不是犯任何罪都可以爵减、免、赎罪;③刘邦施行过楚爵制;④对《奏谳书》一六案例中的文字解释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刘敏《承袭与变异:秦汉封爵的原则和作用》(《南开学报》2002年3期)认为秦汉封爵的原则既承袭先秦旧爵,如因功封爵和因亲封爵,同时又有明显差异,总体看封爵原则更加复杂多样,特别是普遍赐爵和买卖占爵,可谓最具时代特色。对君主和国家而言,封爵的作用异于先秦旧爵,周的封爵主要体现的是国家统治形式,而秦的新爵制则主要体现的是统治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是在全社会推行的利益交换手段和激励措施。而封爵对个人的好处,则比旧爵更加复杂细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