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人唐仲冕《岱览》是古代泰山专著中集大成之作,其书对泰山历代石刻的搜寻、著录、校勘与考释,时有创获,多具新意,贡献之大,较之昔贤,实青胜于蓝。但由于受时代及思想局限,其考论有时缺少通识眼光,史观也多陈腐之见,严重影响了其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成为《岱览》的一大学术缺憾! 关键词:唐仲冕 岱览 泰山 古代石刻 在百余种泰山专著之中,若论撰述之精,规模之宏,影响之巨,当首推清人唐仲冕(1753~1827)《岱览》一书。其书共三十二卷,以天章、祝文、仪注、颁赐、目录为首编;原岱(泰山概述)、岱礼、岱庙为《总览》(七卷);岱顶、岱阳、岱阳东西、岱阴东西为《分览》(十二卷);岱麓诸山、汶水川泉、徂徕、新甫、灵岩、琨瑞为《附览》(八卷);岳牧、文献、虞衡、齐谐为《博览》(四卷);陶山及自叙为《叙览》(一卷)。每卷之前,皆列图绘,文中各附录金石、艺文。整部著作叙次明晰,搜罗博洽,“征引经籍六百五十五种,录次金石七百七十六通”(许桂林《岱览跋》)。搜集史料洋洋大观。在写法上,作者“力摹班史”,文笔生动传神,一洗志书沿袭之陋。“其每叙次提顿转摺,与山势为起伏,读之如蹑屐登临,心目俱迥”。时人有“真形蓬蓬若峙于方寸,群岫落落多得于一览”的赞语。其书在当时史林享有盛誉。 《岱览》在学术上具有多方面的成就,而其中于泰山石刻研究贡献尤大。泰山石刻由于其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及价值巨大,自其产生伊始,便被众多的文人学士著录、引用和研究,或训诂文字,或诠释史实,或品评书法,前后出现数以千计的研论之作。而《岱览》对历代石刻的搜寻、著录、校勘与考释,时有创获,多具新意,较之昔贤,更可称为青胜于蓝。 其书成就之一在于著录细致、周详、完备,体例上录文、说明、考释合一,完善了泰山石刻的著录体例。 先说著录之广。唐氏于卷首《金石录要》中称:“岱之金石刻甚富,搜录各览,颇为详密,兹摘其尤雅者著之。金元以后,裁择维严,为其近也。佚者载于览而不列于目。唯自唐以上,名目见于他书,而今不知所在者,亦并识焉以备考。”《录要》所收石刻共192则,正文著录则数倍于此。唐仲冕对泰山主峰及周边石刻作了系统普查,凡其认为具有一定价值者皆逐一登录,同时又检索历代金石文献,查找出业已佚失的石刻名目,开列卷中。可以说从田野到文献双管齐下,几做到了巨细无遗。其著录之广之多,已超过了前此诸家。 再说著录之细。此前之岱刻研究,尤以聂剑光著录广博、钱大昕考识精密。但聂氏仅录碑名、位置而无原文,大昕亦只书题跋而不存石文,《泰山图志》、《泰山述记》中虽均列《金石》一篇,但除题记短制外,长文著录甚少。《岱览》中每著一碑,于明以前者大多移录碑文,纳入书中。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碑石,遂因其录存而传世。如双束一碑,此前各书均未收原文,而《岱览》卷十二论云:“(此碑)今已千二百年矣,官名、事迹多可采,不及此时录之,恐日益剥蚀,非徒贵远贱近耳。”遂逐条录存,以贻观者。此类首次著录名碑全文,在《岱览》中尚有多例。 其次是详著碑制、字体、行款、年代、尺寸及碑阴、碑侧等,为后世留下一批珍贵记录。此前诸书大多于此略而不书,唐仲冕则纤细不遗。今举三例:宋《朝觐坛颂》碑,他书只记碑阳而均未及碑阴,而唐氏于卷十三云:“碑断踣已久,乾隆癸酉(1753)邑令冯光宿复植之,孝廉李成鹏跋其碑阴。”又如金《谷山记碑》与元《七佛阁记》碑,金棨《泰山志》但著碑阳,而《岱览》卷十八则并详两碑碑阴:“《谷山寺记》碑阴文曰:玉泉禅寺勤绩檀那记。都功德主(衔同碑阳)竹溪老人党篆额。……泰和七年十一月初五日立石。泰安东海郡蒋经书丹。历山贾皊刻。”“(《七佛阁记》)碑阴有杜仁杰《佛峪寺疏文》二、阎复《七佛阁疏文》一,并时震真书。”依《岱览》全书的统一体例,是将金石系于山水,分区域记述,这种体例,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循地搜访。不足处是难以以时代为序来观察泰山石刻的源起流衍。《岱览》为了使读者有史的观念,又于卷首列《金石录要》,将全书中著录的石刻以时序排列一处,这样便有纵有横,纵横结合,不仅展示了泰山石刻的地域分布,而且揭晰了其历史发展、源流变迁。编排之间,确乎是大具匠心。唐仲冕还在卷一《原岱》中对泰山石刻作了全面论述,洋洋洒洒,不啻一篇泰山石刻小史:“於乎!名山之藏,犹存什一,亦惟赖树石镂金于千载之上,为治古文者广搜而切证焉。……自宋以来,独称秦篆,今又亡于郁攸。……今为嗜古家所球图者,《开元铭》耳。《祥符纪》勒,则赵崡已讥之矣。然有唐前后,碑版题名,时复获之。缒崄穷幽,悬崖断壁间亦多可珍者,何必邃古。虽欧阳永叔、赵德甫、郑渔仲所录,半就销蚀。而若北齐石刻之《金刚般若经》,分书径尺,师宜之遗,不可拓而可玩也。唐自《磨崖》外,有《老君堂》、《神宝寺》等碑。后梁《小蓬莱题名》。宋《天贶》、《封祀》、《朝觐》诸碑,《种明逸诗跋》、《蔡卞圆通经》,以及金元党、赵遗迹,往往为亭林、竹垞诸老先生鉴赏。书虽小道,抑亦兹山之宝藏也。” 其书成就之二是充分注重田野考察,新发现了一批前人未曾著录的宝刻;同时扩大了原有的著录地域范围,进一步展示出泰山石刻的全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