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稻种起源神话中的祖先崇拜。古代神话的产生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与人类自身的许多直接利益和重大活动相结合,他们对生产问题倾注了最大的关心。这种现象反映在文化英雄神话中,就是文化英雄形象与种子神话的结合。诚然,在这类神话产生之初,关于文化英雄的神话和有关种子的神话可能是互不联系的文本,后来,人们为了对本族文化的强化,才渐渐产生了这种有意义的“创作”,强调祖先在获取稻种的过程中所发挥的无可取代的作用。先看反映原始农业初级阶段的情形。如佤族的《兄妹成婚》中说,洪水之后,葫芦里逃生的两兄妹从海底找来了谷种;哈尼族在《哈尼阿培聪坡坡》中说,教会人类种作的不是动物,而是女能人遮努,她“摘来了饱满的草籽,种进最黑最肥的土壤,姑娘又去背来了湖水,像雨神把水泼在籽上。草籽发出了粗壮的芽,草籽长出了高高的杆。当树叶落地的时候,黄生生的草籽结满草杆。”显然这个遮努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也极有可能她的原型就是母系氏族时期的女酋长。这则故事还讲到另外一位女能人遮姒,她为了使从事农作的遮努能够按节令种植,发明了历法。【10】许多文化英雄都与稻种有关,表现出该文化英雄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再如哈尼族著名英雄玛麦,骑金马飞上天宫向天神讨种,天神把自己的女儿稻谷仙姑嫁给他。新婚之夜,玛麦偷了稻种跑了,但因金马被仙姑砍断双翅,他和金马摔死在地上,从此人间有了稻谷。【11】因此,文化英雄在稻作或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与神话的祖先崇拜是统一的。 第五,稻种神话与后世的宗教习俗具有密切关系。宗教仪式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该民族神话内容的再现或强化,其主旨在于表达人们对某一方面神灵的尊崇。南方诸民族几乎都有新米节,并且在古代过新米节时都要举行盛大的宗教活动。这一方面说明神话与宗教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神话中稻种起源母题对现实生活的深远影响,如云南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的古老宗教仪式中都有祭谷魂习俗,每年插秧、秋收时都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独龙族在谷穗抽芽和成熟时要进行护谷魂祭祀;侗族每年谷雨后的第五天也要举行敬秧神仪式;高山族不仅有播种祭、收割祭,还要行初食祭粟礼;佤族以及高山族布农人古老的猎头祭主要是用以祭谷;苗族“六月六”举行农仙节,特别是黔东南在农历六月的卯日要过“吃新节”;布依族六月六扫田坝祭五谷;基诺族的乌尤支系每年农历三月撒谷种时要由每家的主妇操办“叫谷魂”仪式;景颇族的芒拾嘎即“叫谷魂”,要在秋收时举行;拉祜族在谷物下种和五谷成熟时也要“叫谷魂”;布朗族有祭竹鼠的习俗;哈尼族在农历7 月新谷金黄时要举行“新米节”,并且过扎哈特“十月年”时,要用黄花染糯米饭舂成金灿灿的大粑粑祭祖先,等等。种种宗教仪式或习俗中,都往往包含着一段有关种子来源的神话,要传诵几则神奇跌宕的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就自然成为民族历史的观照和稻作文化的映射。 三、亦真亦幻:稻种起源神话与一般意义上稻谷栽培的辨异 神话是一种民间文学样式,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工过的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本身,其设想的稻种起源是主观的;而作为农业生产意义上的稻作技术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因此,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二者都关注了同一个主体,表现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探索。不同之处在于神话并非真正的历史,尽管神话学历史学派非常坚信神话的历史真实性,但从上面种子神话的论述完全可以看出,神话带有明显的幻想色彩;而稻谷栽培则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的实用技术,表现出人们不断认识事物本质和发现规律的探索历程。如反映稻作文化的神话中经常出现“狗”的形象,湘西苗族狗盗谷种神话渗入了一些盘瓠神话的成分,充满对狗的敬仰;而在贵州西部苗族中,狗盗取谷种的神话则演变成了解释狗吃屎原因的传说,说是人派狗去天上盗取粮种,要它向神讨取“五尺长的果、五寸长的秆”的粮种,狗摔了一跤,记错了,只取回来“五寸长的果,五尺长的秆”的包谷种。人们为了惩罚他,便让它吃屎。【12】在贵州东北部的松桃县苗族地区还流传着《小狗犁地》的传说,兄弟俩分家,哥哥霸占了财产,只给弟弟一只狗。后来弟弟用狗犁地,狗死之后仍不断给善良的弟弟带来好处,而给可恶的哥哥带来不幸。【13】(P209~215)显然,这些神话以及在神话基础上衍生的故事,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属于艺术审美的范畴,它主要作用于人们的意识形态。相反,稻谷栽培则属于自然科学,是人类生活活动和生产进步的客观写照。如果把神话等同于真实的稻谷栽培,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同样,如果把稻谷栽培历史强加到神话里面,必然会扭曲神话的本质和内涵。 稻种起源神话明显地表达出这些民族都较早地从游猎进入农耕时代,并且对水稻种植有了初步的了解。大量考古迹象表明,稻种起源神话的产生出现在渔猎采集阶段之后,由于人类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开始注意到开拓新的食物资源,采集业的地位日益突出,原始农艺露出端倪,随着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整个经济和生活趋于快速发展和复杂化,具有一定规模聚落的物质基础也开始成熟。当然,稻种神话的形成也与中国栽培稻的驯化史有关。据研究者分析,“稻子栽培可能始于距今1.5万年前后,此时正值晚更新世以来全球最寒冷的时期,为克服食物短缺危机,在一些分布着普通野生稻的地区,当地居民开始对其有意识有选择地采集和培育。这类努力持续到距今1万年前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均发现原始栽培稻。至此,原始农艺在中国南方许多地区蓬勃发展。”【14】但从神话反映的种子情结看,稻种来源并非人类自身对野生稻种改良的结果,而是来源于另外某种外在的原因,无论是该族所崇拜的祖先从他处获得稻种,还是该族所尊崇的动物(有时是该族的图腾)从天堂盗得稻种,都是人们开始知道水稻栽培以后的事情。但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时原始农艺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难以确定,作为栽培早期的技术,又与采集、狩猎、捕捞复合型经济尚难以剥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