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非遗保护的未来(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新网 2015-08-03 15:54:52 记者 刘苗苗 参加讨论

    不能停留于表面“热闹”
    《瞭望》:相较前些年对非遗保护相关政策和通知的频繁发布,这两年明显感觉“降温”了,是怎么回事?
    负责人:前些年,我们在农业展览馆、国家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等地做了许多非遗展览、展示、展演等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宣传非遗,提高非遗的认知度,让全社会更多的人认识非遗。这些工作,在全社会掀起了非遗保护的热潮。近两年,我们有意识减少相关展览的次数。
    非遗保护是一项集学术性、科学性、政策性、专业性于一体的理性工作,不同门类的非遗保护规律需要研究,不同试点的实施方案需要反复验证,这些都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停留于表面的“热闹”。非遗不能总是那么“热”,那么“亢奋”,否则很容易演变成一项“社会运动”。
    因此,这两年我们把非遗保护的重点工作转入内部消化和梳理。我们在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一些配套的政策法规,比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管理办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同时,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已经施行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等规章、文件做相应的修订,以期理顺一些关系,完善一些机制,健全一些规章,把非遗保护工作推入科学、专业、合理保护的层面。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降温”,让社会对非遗的关注回归到一种理性的氛围,在“如何科学、合理、专业保护非遗”方面多些思考。一旦梳理清楚,就可瞄准目标,做出相应的大动作,让非遗保护事业登上一个大台阶。
    《瞭望》:现阶段非遗保护遇到的突出困难是什么?
    负责人:今天工业文明、现代化、城镇化仍然在强势冲击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处境、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变化,非遗必须面临与现代社会融合的问题,如何让非遗能够秉承传统、不失其本,同时又能够与现代审美、现代生活相融合,“活在当下”,这是当前考验我们的“老、大、难”问题,至少需要很长时间来解决。
    为使有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产品适应现代生活,我们正在推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我们首先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为切入点,统筹组织23所试点院校,在2015年暑期开展传统手工艺类项目的培训工作。通过委托高校对非遗传承人群大规模培训,提高传承人群的学习能力、传承水平,进而提高传统工艺的品质,扩大中国传统工艺品市场认知度和市场份额,促进传统工艺更加广泛地走进现代大众生活,相应带动千家万户就业,最终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瞭望》:有学者担心,培训学习会促使传统手工艺产品在审美上趋向同化,背离了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初衷,你怎么看?
    负责人:我们的努力是保持这些技艺类项目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前提下,探索多元、丰富、符合当代人审美的产品样式和品种,而不是改变它的本来形态、神韵。我们培训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让这些非遗的传承人群,尤其是一些年轻人,通过培训的过程使他们的眼界有所拓宽,技艺有所提高。在方向上,我们的老师们会严格把握,并指导学员坚持本色,而不是“邯郸学步”,最后丢失了传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