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樱井龙彦]灾害的民俗表象(6)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2008-1 [日]樱井龙彦 译者 参加讨论

    七、结语
    最后,想在此记述笔者对跨学科融合型的灾害研究和其中民俗学的作用做一些思考。
    防灾研究的特征是跨学科型的文理科融合。近年虽然跨越文理科框架的呼声很强,但是成功的事例并不多。21世纪所直接面对的切实问题中有地球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问题、解决纷争的和平构筑问题、科学医疗技术的生命伦理问题等等,其中任何一个都是离开依靠跨学科的综合性方法就无法对应的。这给既存的学问典范带来新的刺激,也产生了横向研究的需要。防灾研究也作为21世纪安心安全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急迫需要确立它的典范,可以说防灾研究是超越文理学科的隔阂,推进共同研究的再合适不过的对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天灾和人灾这些灾害既是自然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文化财产的保护需要从文理科两个领域进行研究。这是因为对于年久失修的修复、灾害危机的管理和保护,需要科学技术性的对策,要在社会中更新被公认为人类公共财产的文化遗产的意义,创造新的价值理念则需要明确的文化政策。
    下面,我想就历史性文化财产的保护和灾害研究中的理科(自然科学系)、文科(人文社会科学系)的作用与我的专业-民俗学的视点和方法论相联系简单地加以阐述。
    理科将灾害作为自然现象对待。即理科的学者从事的是对围绕灾害的自然活动的阐明。
    理科是通过物理、科学性地分析阐明自然界活动的异变以及变动的原因。从科学客观的立场合理地辩证分析过去发生的事例,根据其阐明的原因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发生。为了能从过去吸取经验,有助于构筑未来的安全,可以就现在的危机管理中的技术对策立案提出建议。
    所以作为理科研究的方法、采取对类似例子的收集、分析/实验的再现→阐明发生的构造→防止对策的措施这种顺序,初期目的是减少首次被害。在此所说的首次被害指的是人的死亡、建筑物的倒塌、财产的丧失等瞬时性、物理性的被害。能够参加的学术领域有土木工学、地震学、火山学、水利工学、气象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学、地学、都市工学等等。社会性的作用用一句话说,是以自然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以预知为中心的防灾”。因此研究重点置于灾害发生以前的阶段。
    而文科将灾害作为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对待。即文科的学者从事的是对围绕灾害的人类活动的阐明。文科不是以地球物理学以及天文气象学式的方法从自然界的构造来研究灾害,而是把灾害作为人类社会的事件进行探寻。探寻社会组织的机能停止以及受灾者的生活恢复以及心理医疗等问题。也就是以灾害为契机观察研究人类和社会关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基础构造的变化、精神上的关怀等问题。具体来说如行政方面的组织对应、危机管理、基础设施的恢复、救助活动的协同、信息传递系统、家庭及地域地区的重新构筑、受灾人的行动方式、精神援助等等问题。如何从过去的事例中汲取教训,减少和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这里的二次灾害指的是随着灾害后时间的流逝,人类社会深处物质、心理两方面的崩溃。
    文科研究的方法虽然始于历史研究,但应用实践那些用对症疗法无法完成的事例研究的成果,将其以可能的方式构筑在社会预防体系中更为重要。其目的主要在于减少二次灾害。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学、宗教学、文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人文科学都可以在其中发挥作用。将灾害作为社会现象看待时,文科的重点主要在政策方面的研究。而把灾害作为文化现象对待时,人际关系将成为研究的中心。除了人灾之外,两者的重点与其说是想追寻灾害的原因,不如说是灾害发生之后出现的地域社会的变容。与理科以阐明原因做预知即危机管理的技术性防灾相比,文科在于从政策角度构筑受灾时紧急防灾体制,将生活被害抑制在最小限度,建立可以加快受灾后复兴的政策。因此,文科研究的社会性作用用一句话说,是以能早期恢复生活的社会复兴等公共政策及心理医疗为基础的“创造永续生存的救灾”吧。
    对比而言,理科的研究重点放在发生灾害发生之前的阶段,所以是“以预知为中心的防备救灾”学,而文科的研究中心在与灾害发生之后及其后续的阶段,所以是“创造永续生存的救灾”学。如果这样,文理科融合型的研究应该必须朝着自然科学的”以预知为中心的防备救灾学”与“创造永续生存的救灾学”相结合的方向进行融合。融合后产生的成果需要在地域社会中开发作为防灾政策能持续发展的体系。
    那么在这样定位的文科的研究领域之中,民俗学为灾害研究能做什么呢。
    前面阐述了与理科相比较时,文科的研究中心是以灾害后为对象,那是与现实社会对策方面有关的事情。如果从灾害发生之前的事故中导出预知判断这种事情只在有科学根据的情况下才能肯定时,那还是科学家的工作。
    但是人类并不是全部用科学来阐明因果规律。有时候用的不是解析式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由于不理解而对自己的内在体验进行思考性的说明的方法。那种自我体验不是实质性的事实而是作为主观的事实被处理。它对灾害的研究,是在人类和自然中让一个像神那样超越性的存在介入,然后通过三者的关系性来说明现象。
    比如,上文中举例的“天狗推石”,“天狗耍石”这种现象的自然科学上的思考和民俗学上的思考的不同解释。在民俗学的思考中,解释为在深山中听到的怪音是天狗的恶作剧,天狗在深山中推倒石头、转动石头时发出了异样的声响。但如果是理科的人,会将这种怪异的现象科学性地说明为“在花岗岩质的坚硬地盘处发生的地震以小周期传播在空中,即便是身体感受不到的地震,也会以低音传到人类敏锐的耳朵里”。[33]民俗上的理解不是那种对自然界的自然现象的说明。而是解释为深山这个仙界中发生的事情使人感到不安及恐惧的心理现象。那既是超自然现象,也是幻想天狗这种仙界的存在。
    作为超自然现象的幻想是由迷信、谚语汇集在一起,以传说、故事的方式流传下来。当然这些是不可能证实的,但作为从经验世界找出的心理救助模式而发挥着作用。民俗学以这些经验形成基础的传统文化为对象。在这个范围内应该说民俗学的灾害论中包含预知在里面的。那种预知就是灾害的原因论、预防论。将原因解释为来自于阴阳五行说的天灾思想、御灵信仰的灾难论或是由神灵变身的怪物的恶作剧,以巫术及祭祀等信仰习俗来防范,或以风水占卜的都市空间的防御性装置,建筑物的祈祷性装饰等象征性的预防方法等。民俗学是以这些原因论及预防论为研究对象的。
    比如生病时,不是从医学上查明病因,而是从那个病人的日常行为的道德性及与他人的相关性的善恶来进行说明。将天灾以人灾的层面解释作为神对不正当行为及伦理不忠的惩罚。或将灾难解释为来自于政敌的怨气及崇拜。对于前者的天谴论,如果为政者能保持品性实施善政就能够预防。对于后者的御灵论,是由阴阳师驱使巫术或进行除去灾厄的各种各样的祈祷来预防的。灾害的原因是在有关神、佛的信仰、民间信仰的层面来对待,所以对策就是那些巫术祭典。这些与理科对自然进行技术性的防御观截然不同。
    从经验世界中找出的心里救助模式中重要的是原因论、预防论之后的救助论。代代传承中的预知现象在现实中是无法救灾的。但是我认为如同身上戴护身符的效果一样,这个世界上有恶灵、瘟疫,它们侵犯人类(原因论),为了取得神、佛的保护准备护身符戴在身上(预防论)。如此一来,不安得以解消,可以安心地度日(救助论)。作为文科的灾害研究做出的社会贡献中所列举的”创造永续生存的救灾”,民俗学也毫不例外地将它作为研究的目的。
    灾害民俗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作为环境民俗学的一部分。民俗学到目前为止积蓄起来的知识如何将其发挥到灾害研究中、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超越文理科的障碍与其他的研究领域能够共有怎样的实践性的讨论,这些都必须进行深一步的思考。
    [责任编辑]刘晓春
    本文发表在《文化遗产》2008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