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岫岩皮影的演出与习俗 东北乡村皮影演出的活动很多。老百姓天旱求雨唱影,病好了也唱影,还要唱影庆寿,丰收的时候更是以唱影来庆祝。节日喜庆、酬神更少不了影戏。皮影演出也因此有很多名目,如“喜影”、“愿影”、“会影”、“乐影”、“寿影”、“发财影”等。这些名称并非界限分明,一般用“愿影”和“会影”来代表两大类型的皮影演出。老百姓为了实现某个心愿,在求神灵庇佑时许下唱影的承诺,如果过后心愿真的实现,就需唱影还愿,这种影戏就称为“愿影”。“愿影”多数是私人所请。当然也有集体的,比如一个村子的人集体祈雨,下雨后筹钱唱影还愿,也可以称做“愿影”。“会影”则是以集体的名义,通常在农闲挂锄时期或者节日喜庆时,村里人集资请,有时候庙会的时候也唱。民国十九年的《朝阳县志》记载了这两种不同的皮影演出: 秋三月 摇七月中旬,芸事将毕,村中每演影戏数夜于土地祠前,率为下流社会无稽之小说,亦有关于忠孝、邪正者,以供村众观听,谓之“唱会影”。 冬三月 摇以其昔罹灾眚,祈神得安,则杀羸豕(即小豕也)酹(酬)神,谓之“还愿”。间或演影戏三夜,以敬所祈之神,谓之“唱愿影”。有此事者,必遍邀村邻共饮,谓之“吃愿酒”,亦曰“福酒”。(于世良、赵放编,1989:244) 岫岩皮影的演出,以愿影占绝大多数。当地艺人说,这里唱影以私人的愿影为主,会影非常少,大概只占活动次数的5%。农村许愿的很多,考上大学,生病做手术成功,做生意发财,家人平安无事等等,很多人在愿望实现后就兑现承诺,唱影酬谢神恩。唱愿影一般是自家人和亲朋好友一起在屋里看,不像会影那样一村的人在外头看。在岫岩,农历八月份到腊月是唱影的旺季,夏季忙于农活,请唱影的人较少,等到冬天粮食都收了,没有什么农活了,唱影的才多。旺季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能唱。这跟辽西、辽南等地恰恰相反。凌源、盖州、瓦房店等地,以会影居多,唱影多集中在夏季农闲挂锄的时候,冬天则少有活动。当然,在以前皮影戏十分盛行时,各地都是常年有演出。 岫岩的影戏活动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分场演出。据我们调查,在河北、辽西以及辽南等地,都是以唱影的天数(当地人称“宿”)作为活动单位。唱影都在晚上,通常从天黑开始唱,一直唱完一本影卷(通常是连台本中的一卷)结束,差不多四五个小时,这就算“一宿”的时间,有时可以一连唱上半个月、一个月。唱影和请影的人在演出前谈好一宿的价钱,最后唱了多少宿就给多少钱。岫岩却不同,价钱是按“场”来计算的。一天可以演好几场,白天和晚上都能唱,有时晚上可以接连唱好几场。唱影的时间和场数一般由东家(请唱影的人家)决定,如果东家想安排在一个晚上把许愿时承诺的几场影都唱完,则一场大概就一个小时左右。有时候一个晚上只唱一场,时间就可能长达三四个小时。因此,“一场”要唱多长时间是不固定的,主要取决于东家。时间长度不同,价钱自然也不同。几十分钟一场的话,价钱一般不到一百元,如果三四个小时一场的话,则价钱就有二三百元。 “一场”是怎么表示的呢?吕正业、刘德生等人告诉我们,唱到时间差不多的时候,他们就停下来不演,当场把影窗卸下来,表示演出告一段落,这就是一场。这时,东家就摆上供桌和供品,上香祭拜一番。等拜祭完毕,艺人又重新支上影窗,接着刚才的剧情往下唱,时间一到又把影窗卸下来,让东家祭拜。演多少场,中途就得把影窗卸下多少次。其他地区一宿唱完一本影卷,岫岩则要分多场才唱完。 调查期间,恰逢有人请吉祥班去唱影,我们也跟随前去,看到了愿影演出的过程。东家姓邵,据艺人透露,邵家做的是开采玉石的生意,曾向神灵许愿,若能采玉发家就唱影答谢神恩。这年邵家如愿以偿,高兴之下立刻兑现承诺,请来吉祥班唱影还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