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铮和他最满意的作品之一《李白醉酒》 何晓铮仿真面塑作品《花供蟹》 何晓铮面塑作品《李逵夺鱼》 本报驻山东记者 宁昊然 何晓铮,山东济南市人,祖籍山东菏泽。1958年师从山东雕塑家协会主席王兆善学习雕塑,同年拜面塑大师李俊兴为师学习面塑,1959年成为李俊兴老先生的关门弟子。 现任山东面塑艺术学会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2010年被评选为“山东省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 走进何晓铮的家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桌上、架上、窗台上那一尊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色彩艳丽的面塑。 自从1959年成为面塑宗师李俊兴老先生的关门弟子,他的一辈子就和面塑拴在了一起。 完美者何晓铮 26日,当记者在何晓铮家里见到他,眼前这位老人虽须发银白,但透着一股精神气儿。提起面塑,他有太多说不完的故事。 何晓铮的面塑被称为“何派面塑”,既传承了山东面塑出手快、一气呵成、色彩艳丽而不俗的特点,又增添了许多的文化气息、艺术气息。 虽已年过古稀,何晓铮老先生依然没有停歇手中的活儿。“趵突泉公园管委会向我约过一组作品,给的题目是趵突泉节气。”何晓铮介绍,用民俗特征表现节气构思复杂,要靠“心”来创作。例如用鞭炮表现春节、粽子表现端午节,很多细节要考虑到,工作量相当大。尽管有几个徒弟打下手,还是花费了三个多月才完成。 “艺术最怕赶活,趵突泉节气这组作品要的时间太紧,不然会做得更完美。”何晓铮说。 何晓铮的完美主义表现在每一件作品上。《李逵捉鱼》是何晓铮满意的作品之一,“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小小的面塑将黑旋风李逵生猛、强壮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连胳膊和腹部的肌肉都清晰可见。 2003年创作的《姚明像》花去了何晓铮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件作品被反复推敲、重做,只因为他觉得没把姚明的“神”表现出来。“当时觉得形似神不似,就重新做,反反复复很多次才觉得《姚明像》不仅是形似,更多的是有了那股神儿。” 何晓铮并不拘泥于传统的仕女、寿星、罗汉、观音等创作,他的作品也是与时俱进的。何晓铮称:“用传统的艺术反应现实事件才是传统艺术的最大的意义,传统要继承好,但是创作不能拘泥于传统。”杨利伟、刘翔、姚明、萨马兰奇,甚至连乔布斯都成为他“指尖上的作品”.其中2006年创作的《刘翔像》已被刘翔本人收藏。 在面塑制作形式上,何晓铮创立了新的高分子共聚“水晶塑”和浮雕形式,从而解决了超大型面塑霉裂问题。“我曾经看外国人做出来的水晶鱼,就想为何不做水晶面塑呢?”为了这个水晶面塑,他付出了好几年的心血。就是这种对面塑艺术的执着守望,何晓铮发明了水晶塑和浮雕面塑,创作了七种面塑,成为一代面塑大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