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满语人才稀缺 据记者了解,满文文献整理单位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语研究和人才培养单位如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所,都有以若干学者为核心的学术团队,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与数量巨大的满文文献相比,满语学术人才极为缺乏,这与学界对满语人才的要求也有一定关系,无论是满文文献整理,还是满语研究,都需要受过多方面学术训练的复合型人才。 吴元丰说,目前国内满文文献整理保护人才非常稀缺,这个工作对人才的要求是综合性的,不能光懂满语,还需要懂汉语、文献学、清代典章制度等多方面的知识。没有一定的学术功底,在整理满文文献时也难以判定其价值。“从毕业进入单位到能够独立承担一般的工作需要5年,到真正能够比较熟练地完成工作需要10年,其中还有不适应满文文献整理工作而被淘汰的。” 赵阿平告诉记者,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学科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该所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为系统培养满族语言文化研究高层后备人才建立了教学基地。2001—2012年共培养博士生、硕士生50多名,本科生200多名,在各层次的教学中都很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老一辈满语研究者、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满学研究中心主任关嘉禄已经69岁了,退休后一方面从事满语普及工作,另一方面继续从事学术研究,重点培养接班人。在他看来,全国“精通”满语的只有二十人左右。所谓“精通”,指能够熟练阅读满文文献并据此进行学术研究。从事满语相关的学术研究光懂满语不行,还要懂清史、语言学、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等,必须是复合型人才,而且需要耐得住寂寞,摒弃浮躁。关嘉禄希望通过本报呼吁,满文学术人才的现状“不容乐观”,有关部门应加大满语专业学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