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刘怀玉]西方学界关于列斐伏尔思想研究现状综述(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 刘怀玉 参加讨论

    二、关于晚期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理论与城市社会学理论问题的研究
    目前西方所接受的列斐伏尔已经不再是那位研究日常生活异化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而是一位研究空间与城市问题的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乃至后现代批判理论家。
    考夫曼和列巴斯认为,目前法国学界侧重于从城市社会学角度来接受列斐伏 尔,而英语国家则倾向从空间理论、地理学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方面来接受列斐伏尔。也就 是说,法语学界认为列斐伏尔的主要著作是《城市的权力》一书。而英语学界认为列 斐伏尔的主要著作是《空间的生产》一书。两位编者倾向将列斐伏尔视为城市社会学 家 。在他们看来,列斐伏尔在《城市的权力》等著作中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明确区分了工业化与 城市化,突出了城市化与重建现代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在列斐伏尔看来,城市化与工业化 并不是同质的、而是矛盾的双重的过程。工业化最初是以破坏城市化为前提的。工业化是增 长的、经济的过程,而城市化则是发展的与生活化的过程,因此不能用工业化代替城市化。 列斐伏尔研究城市的日常生活,目的是要瓦解传统的理性主义或者柏拉图式的哲学理想国对 城市生活的同质化设计与控制,重建一种差异性的空间乌托邦。
    与考夫曼和列巴斯的倾向有所不同,谢尔兹认为,列斐伏尔对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贡献 也许是不断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现代日常生活问题,但他目前对西方思想界影响最 大的方面却是对“社会空间”的发现。“列斐伏尔不断地将自己的最初的日常生活概念译解 为一个空间与城市领域内的范畴。”列斐伏尔最重要的贡献是将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从时间移 向 空间。美国著名的左派地理学家戴维·哈维在《空间的生产》一书英译本后记(列斐伏尔,1 991b)中指出:通过1968年的历史事件,列斐伏尔认识到了城市日常生活状况的重要意义— —它是革命激情与政治的核心。这种看法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只关心工作场所的政治问题的狭 隘视野是对立的。对于列斐伏尔来说,空间不是通常的几何学与传统地理学的概念,而是一 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实践性的建构过程;不是一个同质性的抽象逻辑结构,也不是 既 定的先验的资本的统治秩序,而是一个动态的矛盾的异质性实践过程。空间性不仅是被生产 出来的结果而且是再生产者。马克思仅仅看到一定空间与时间制约下的物质生产,而没有看 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更是一个不断地超越地理空间限制而实现空间的“自我生产”过 程。列斐伏尔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是提出“空间生产的历史方式”。借鉴马克思的生产方式 理论与社会形态理论,他将迄今为止的空间化历史过程理解为如下几个阶段:一、绝对的空 间——自然状态;二、神圣的空间——埃及式的神庙与暴君统治的国家;三、历史性空间: 政治国家、希腊式的城邦,罗马帝国;四、抽象空间:资本主义,财产的政治经济空间;五 、矛盾性空间:当代全球化资本主义与地方化意义的对立;六、差异性空间:重估差异性的 与生活经验的未来空间。
    参考文献
    [1]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探讨》,人民出版社,1982。
    [2]佩里·安德森:《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方出版社,1989。
    [3]Anthony Giddens,A Contemporary Critique of Historical Materilism, Vol.1 Power,Property and the State,The Macmilian Press Ltd.,1981.
    [4]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5]赫勒:《日常生活》,重庆出版社,1989。
    [6]弗·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
    [7]Henri Lefebvre,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Transaction P ublishers,New Brunswic,New Jersey,1984.
    [8]Henri Lefebvre,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volumeI,Introduction; Verso,London,New York,1991.
    [9]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 Blackwell Ltd.1991.
    [10]Henri Lefebvre,Writings on Cities,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6 .
    [11]E.Kurzweil,The Age of Structurelism:LeviStrauss to Fou cault,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8.
    [12]M.Poster,Existential Marxism in Postwar Frence:From Satre to Althusser,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5.
    [13]Rob Shields,Lefebvre,Love and Struggle,Spatial Dialectics, 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1999.
    [14]Bud Burkhard,French Marxism between the Wars,Henri Lefebvre and the “Philophies”,Humanity Books,2000.
    [15]M.E.Gardiner,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Routledge,Lo ndon and New York,2000.
    [16]S.Besst and D.Kellner, Postmodern Turn,the Guilf ord Press,New York,1997.
    [17]E.Soja,Postmodern Geographies,The Reassertion of Space in Critical Social Theory,London,Verso,1989.
    (刘怀玉:南京大学哲学系 江苏南京 21009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