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话 以上是我对口述史工作及学术活动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归结起来叫做“四化、五原则、三阶段”,请大家对此提出批评和讨论。我不是口述史的专职工作者,但我在15年前曾参与过一次不成功的“口述史”实践(当然,那时我们还没有自觉地提出“口述史”的学术概念,只是我们的工作内容与现在说的口述史很相近)。1986年,国家农业部给我供职的南京农业大学下达一个科研任务,题目是“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发展史研究”。我是课题组成员之一。那时候,研究民国史还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资料少,成果少,学术积累少。为了完成课题任务,我们采取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寻访农界前辈的办法。后一种大概就有点像口述史访谈了。我们拟了一个“农界名人百人访谈”计划。今天事后说,我们当时的计划和准备是比较充分的,我在上面提到的一些原则和做法,那时都想到了。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计划启动不久就停了下来,夭折了。我自己也“移情别恋”,干了别的行当。十多年后,我奉命参与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存稿整理出版的一些工作,又与口述史沾上一点边了,再次激发我对口述史的兴趣。今天的发言,就算是这种兴趣的一种“渲泄”吧。 Abstract The study on the using values, the working rules and the covering procedure of the oral history Cao Xingsui (the institution of China agricultural museum) This paper is a presentation of the author at the meeting of the seminal on oral history.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point out what we will do the oral history, why we should do the oral history and how to do the oral history. The author also point out that we should follow the rules as follow: Esteeming the privacy and the desire of the teller, Esteeming the truth of telling, Perfectly collecting all materials, Integrity constituting to historiography units. Key words: Oral History, History Research, Using Values, Work Rules 作者简介:曹幸穗,男,1952年生,广西桂平人,农学博士。现任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农业科技史和经济史研究。 “口述科技史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2002年6月 (发表于《中国科技史料》2002年第四期335-34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