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民国时期国立历史博物馆藏品概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李守义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国立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12年7月9日,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但是长期以来,民国时期国立历史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情况并不为人们所广泛了解,或者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甚至有些误传。有鉴于此,笔者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档案记载,对这一时期的文物藏品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加以介绍,这对厘清国立历史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渊源、流传及全貌,进一步认识民国时期国立历史博物馆的价值、意义以及地位都非常重要。
    【关键词】历史博物馆 藏品 南迁
    国立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筹设并直接管理的博物馆。筹建工作酝酿于清朝末年维新运动期间,始建于清帝退位、民国初建的年代。民国初年,北京政府“以京师首都,四方是瞻,文物典司,不容阙废”[1],“而首都尚未有典守文物之专司,乃议先设博物馆于北京”[2]。1912年7月,教育部在北京元明清三代的太学—国子监筹建国立历史博物馆,其宗旨为“搜集历代文物,增进社会教育”[3]。当时的馆址仅有前国子监衙署一座,计210间,署东北隅附住房304间半。
    1918年,“因原有馆址地处偏僻,房舍狭隘”,教育部决定将该馆迁往故宫午门,以午门城楼和东西亭楼为陈列室,东西朝房和端门城楼为文物库房,其中部分西朝房为办公室。国立历史博物馆除接收社会捐献和政府移交文物外,还主动派员赴各地收购、采集、发掘出土文物。1925年,文物收藏达215100多件,分金类、石器、刻石、甲骨刻辞、玉类、陶器等共26类[4]。
    民国时期,虽然国立历史博物馆草创伊始,因陋就简,主管单位几经变更,博物馆几易其名,屡遭挫折,但经过博物馆人的不懈努力和苦心经营,至抗日战争爆发前,馆藏规模仍在不断扩大,藏品总数已达216701件[5]。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保护文物安全,历史博物馆部分重要文物南迁至上海、南京。日伪统治时期,历史博物馆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保存的藏品也遭到了日本人的掠夺。这样,至北平和平解放前,历史博物馆的藏品总数略有下降,为203949件[6]。
    一 国立历史博物馆藏品来源
    民国时期博物馆藏品的主要来源有如下几类:
    (一)国学旧存
    国立历史博物馆成立之初,馆藏文物主要是国学旧存的礼器、书版、石刻等约57127件[7]及存放于国子监的明清档案[8]。
    重要的文物主要有:
    1. 周代彝器:有“召仲簠、康侯鼎[9]、内言卣、素洗、雷纹觚、牺首、子爵、盟簠、牺尊、雷纹壶”[10]等10件。这些贵重文物原为清宫旧藏,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颁领国子监,陈设于大成殿,1920年移运至历史博物馆。
    2. 国学旧存石刻:国学旧存各项石刻中移归历史博物馆保管的有“《老彭观井图》(宋陈靖铭明刻)、《兰亭序》(赵孟頫临定武本)、《乐毅论》(赵孟頫临本刻在兰亭古背)、《争坐位帖》(赵孟頫临本)、《古文孝经》(明蔡毅中集注)、《丁香花诗并序》(康熙五十七年谢履忠集《圣教序》兴福寺二碑字刻石)、清仁宗御制《喜雨山房记》(铁保书)、《乐毅论》(金特赫临),石鼓文(光绪十二年长白盛氏据阮氏旧藏宋本重刻石)等十种,共计刻石二十一方”[11]。
    3. 前代御用品:清乾隆时代临雍讲学所用各物,全部拨归历史博物馆。有“御座、御案、围屏、炉鼎、笔墨、表章经学之宝以及祀孔所用玉铜、锡竹各项礼器,国子监图等,共计一百七十一件”[12]。
    4. 国子监大成殿七楹、九楹木质匾联等。
    5. 书版:这批文物中,书版数量占绝大多数。
    (二)考古发掘所得
    国立历史博物馆成立之后,积极开展考古发掘工作。1920年河北钜鹿发现宋代故城,历史博物馆遂于次年2月派裘善元前往发掘,出土宋代“桌椅[13]、梁门以及各种瓷器,如瓿、甀、瓶、罐、盘、盂、盆、碗、瓷、瓮、瓷枕、砖瓦、石硙、铜釜、铜鉴、铜镫、铁鼎、崇宁钱币等,连同发掘图片,共计二百十四件”[14]。1924年春,裘善元偕顾问毕士博、文礼、董光忠赴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等省调查古迹古物,在河南信阳游河镇发掘到大批古物。在王坟洼及擂鼓台地方发掘出汉代墓葬3座,出土“瓷洗、瓷壶、瓦瓿、瓦罂、人骨、柩钉、五铢钱、四乳鉴、铁镰、铁斧、金环,又陶鼎、陶瓿、陶钟、陶瓶、永元十一年墓砖等,连同发掘图片,共计二百二十三件”[15]。1926年,裘善元、董光忠在湖北枝江发掘古冢所得有“墓砖、柩钉、铜鉴等三十五件”[16]。对于历史博物馆主持发掘的钜鹿、信阳墓葬,发掘者分别编写了《钜鹿宋代故城发掘纪略》和《信阳发掘古物纪略》考古简报。
    (三)征集收购
    文物征集是博物馆扩充藏品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职能。自历史博物馆建立伊始,即开始向社会征集、收购文物,经过30余年的努力,收获颇丰,其中不乏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
    历史博物馆文物征集、收购工作始于1913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征集、收购的文物主要有:
    1913年,历史博物馆赴河南洛阳采购的汉魏以迄隋唐各时代的文物,主要有屋、灶、车、马等明器,铜、石造像,墓志、陶俑、陶瓶、陶壶,以及安阳出土甲骨刻辞等文物。1919年,从洛阳购得北魏元羽墓志;征集到北朝造像及隋唐墓志数方。同年,征集到北魏元显儁龟形墓志[17]一方及六朝造像碑、隋唐墓志数件。
    1920年,历史博物馆征集到北魏比丘僧智等造像碑、西魏巨始光造像碑、唐代经幢、山西平阳北步军统领衙门旧存武器等。1921年,购置了汉代瓦当、汉代朱书陶仓等件。1922年,采购到三代琮璜等古玉、剑戈等古兵器、汉唐各式古鉴、秦汉瓦当等件。1923年,继续采购到三代古玉、兵器、汉唐古鉴、魏唐墓俑等数百余件,同年在北京琉璃厂采购到明代利玛窦所绘坤舆万国全图[18]一份。 
    1925年,历史博物馆购置周秦至清末历代各种钱币。1926年,征集明万历户部题名碑、明传教士南怀仁所铸铜炮。1927年,征集清初多尔衮盔甲。1929年,征集平西香山出土辽代石碑,民国以来印花税票样张、模板等件。1930年,征集北平出土元代瓷器、宣化龙关出土明嘉靖年铜铳及新石器时代石器等件;购置意大利人罗斯搜集所得清代至民国党政军学商徽奖章千余种,包括武昌首义各省光复等章、清季甲午战役日本奖章、庚子辛丑各国联军佩章、上海天津工部局纪念章等,以及日俄战役、欧战各章,其余还有党政军学商工机关团体以及清季各章;收购平定安南、台湾战图及江苏金山模型。
    1931年,历史博物馆征集三盆山十字寺景教石刻两方[19],收购蒙古远古石器、汉铜斤、西夏刀,武英殿木质模型、新疆旧地图;委托董作宾购入河南图书馆所藏汉魏隋唐各时代造像、经幢、墓志、棺铭、各种石刻拓本634种,809张。1932年,征集新疆阿克苏地方新石器时代石器,购入河北易县“燕下都”及定兴汉墓出土的战国时代陶鼎、瓿、豆、瓦当及汉代陶马、俑等文物。1933年,购入汉代木简2枚。1934年,购入玉磬石刀各1件,明代佛教水陆画像五轴及琢玉工具多种。
    历史博物馆历年还征集北平各城旧存明清铁炮铜炮,约2000尊[2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