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北京出土耶律铸墓志及其世系、家族成员考略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孙 勐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耶律铸夫妇合葬墓是北京地区近年来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元代墓葬。其中出土的耶律铸墓志是了解、研究耶律铸本人、家庭和家族世系的重要史料。但长期以来,该墓志志文一直未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结合现存史料,对耶律铸及其家族世系、相关成员等问题加以考释和探讨。
    【关键词】耶律铸墓志 元代 家族
    耶律铸夫妇合葬墓于1998年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的耶律楚材家族墓地内被发现,是北京地区近年来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元代墓葬。该墓为大型多室砖墓,由墓道、墓门、前室及东西侧室、后室及东西侧室组成,每室各葬一人。此墓早期被盗,但出土器物仍十分丰富,包括瓷器、陶器、银器、石器及装饰品等,共计180余件。其中,青白釉高足碗、影青玉壶春瓶、影青双鱼盘、汉白玉石马、石狗等均堪称元代文物精品。 
    在墓道中发现了耶律铸及其夫人奇渥温氏的墓志两方。耶律铸墓志,汉白玉石质,志身为长方形圆额,下部有汉白玉石基座。志额篆刻“故中书左丞相耶律公墓志铭”。志文为正书,共27行,每行3至41字不等,是了解、研究耶律铸本人、家庭和家族世系的重要史料。 
    耶律铸是蒙元初期的名臣,《元史》有传,并有《双溪醉隐集》传世,这是长期以来学者们了解耶律铸事迹的主要史料。该墓志的发现,将会补正史料,增进我们对耶律铸生平的了解。此外,凡提及耶律铸,学者们常将其与耶律楚材联系起来,对二者的政治思想、宗教信仰、文学成就等加以比较。笔者认为,若想更加全面地了解耶律铸,首先应从其家族传统的大背景入手进行分析。限于篇幅,本文将着重对此加以阐述。墓志中所记其妻、子的内容也补充了元史之佚阙。
    一  辽、金、元时期耶律铸的家族世系
    据耶律铸墓志:“公讳铸,字成仲,辽□□□□□□王九世孙。王讳突欲,生燕京留守政事令娄国。娄国生将军国隐。国隐生太师合鲁。合鲁□太师□□。□□生定远大将军内剌。内剌生银青荣禄大夫、兴平军节度使德元。德元弟聿鲁生正议大夫、尚书□□□,□履道,兴平公以为子,遂承其后,谥曰文献公。文献公生中书令楚材,字晋卿。”这段志文较为完整地记载了辽至元初耶律铸的家族世系,其中漫漶不清的文字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可大体复原。 
    与之相应的现存史料主要有元好问《故金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其中所记耶律氏家族世系与墓志记载大体相同。还可参考元好问《奉国上将军武庙署令耶律公墓志铭》、《龙虎卫上将军耶律公墓志铭》,危素《故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赠推忠辅义守正功臣集贤学士上护军追封涞水郡公谥忠嘉耶律公神道碑》,苏天爵《皇元故昭文馆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赠河南行省右丞耶律文正公神道碑铭》,及《金史·移剌履传》等。 
    依宋子贞撰写的《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公讳楚材,字晋卿,姓耶律氏。辽东丹王突欲之八世孙,王生燕京留守政事令娄国,留守生将军国隐,将军生太师合鲁,合鲁生太师胡笃,胡笃生定远将军内剌,定远生荣禄大夫兴平军节度使德元,始归金朝。其弟聿鲁生履,兴平鞠以为子,遂为之后。……谥曰文献,即公之考也。”可补充耶律铸墓志中所缺的先祖之名,构建起辽至元初耶律氏家族世系的基本轮廓。
    有一个基本问题需特别指出,由于历代音译、史书版本、校勘等情况不同,耶律铸先祖、父的名字存在不同的写法。耶律倍,墓志等史料中记为“突欲”,而《辽史》中则为“图欲”,《四库全书荟要》本《元文类》等书作“托云”。娄国,《四库全书荟要》本《元文类》等书中作“隆科”。合鲁,《四库全书荟要》本《元文类》等书中作“赫噜”。胡笃,《四库全书荟要》本《元文类》等书中作“呼图克”。内剌,《四库全书荟要》本《元文类》、《遗山集》等书中作“纳剌”。聿鲁,《四库全书荟要》本《元文类》、《遗山集》等书中作“裕噜”。履,《金史》中记为“移剌履”,而《大金国志》、《中州集》、元好问为其所撰的神道碑中记为“耶律”。耶律楚材,明版旧抄本《湛然居士文集》中题作“移剌楚材,《蒙鞑备录》、《黑鞑事略》中也写作“移剌”。“又有言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剌、石抹”,则“移剌”即“耶律”之异书。
    二  耶律铸先祖、父事迹说略
    耶律铸是契丹皇族的后裔,据墓志等史料,可追溯到其九世祖耶律倍。之后,其直系先祖的事迹或隐或显,历金入元,延续三百年,可谓长矣!这在当时的世家大族中可谓罕矣!正是这种极强的家族延续性和由此形成的家族传统,成就了蒙元初期耶律氏家族的再次兴盛,并为耶律铸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下面将对耶律铸先祖、父的事迹略加叙述,以见其家族的发展脉络,并揭示其中蕴含的传统,从而探明耶律铸各方面成就的家族成因。
    1. 东丹王耶律倍 
    耶律倍,《辽史》、《契丹国志》中有传,其行状还散见于《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等书。耶律倍是辽太祖阿保机的长子,小字图(突)欲,神册元年(916年)被立为皇太子。他在随辽太祖攻占渤海后被封为东丹王,称人皇王。辽太祖死后,迫于形势让位于其弟德光。因受猜疑和监制,天显五年(930年)十一月,耶律倍浮海归奔后唐。在后唐,耶律倍颇受礼遇,唐明宗李嗣源将庄宗后宫夏氏嫁给了他,还先后赐姓名为“东丹慕华”、“李赞华”。后唐末帝李从珂死前派李彦绅将其杀害,时年38岁。 
    耶律倍是辽初最为推崇儒家文化且汉化最深的契丹皇族人。他好藏书,曾在辽南京、医巫闾山建有藏书楼;还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工辽、汉文章;并善画本国人物,“尤好画,多写贵人、酋长。至于袖戈挟弹,牵黄臂苍,服用皆缦胡之缨,鞍勒率皆瑰奇,不作中国衣冠,亦安于所习者也”,《千角鹿图》等15件作品被收于宋朝的秘府中。
    2. 耶律娄国 
    耶律娄国,见《辽史·逆臣传上》。娄国字勉辛,耶律倍的次子,其兄即辽世宗耶律阮。耶律察割杀世宗作乱,娄国将其手刃。辽穆宗时,娄国因觊觎皇位谋逆而被缢死。辽景宗为世宗次子,则帝位又转入耶律倍一系之中。因此,同为耶律倍后人的国隐、合鲁、胡笃等“四世皆太师,名德超今昔”,也都有相当的地位和名望。 
    3. 耶律聿鲁 
    耶律聿鲁时已进入金朝,未曾做官,即“隐德不仕”,且很早就去世了。其兄耶律德元曾为银青光禄大夫、兴平军节度使。
    4. 移剌履 
    移剌履,《金史》有传。此外,现存元好问为其所撰神道碑文一篇。移剌履字履道,自号忌言居士。其生父为聿鲁,因父早卒且德元无子,便为德元收养。移剌履博学多艺,善属文。先后任国史院编修官、翰林待制、尚书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尚书右丞等职,还曾参与金朝第二次编修《辽史》。卒于明昌二年(1191年),谥曰文献。移剌履是金世宗、章宗两朝的名臣。移剌履有三子,长曰辨才,次为善才,幼即楚材。
    5.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为蒙元时期名臣,《元史》有传,《国朝名臣事略》中也有传,还见于《陵川集》、《南村辍耕录》等诸多史料中。耶律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初入仕于金,后来应成吉思汗的征召而跟随幕下,参加了西征。为政期间,耶律楚材力主推行汉法,“定赋税,立造作,榷宣课,分郡县,籍户口,理狱讼,别军民,设科举,推恩肆敕”等。“开国规模皆所创定,称一代元勋。”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1244年)时卒,享年55岁,追封广宁王,谥曰文正。著有《湛然居士集》、《西游录》等。 
    通过上述耶律铸先祖、父的事迹,可以看出其家族的发展脉络大体是耶律倍兴起于辽初,至金中后期,移剌履再次崛起,蒙元时期由耶律楚材、耶律铸父子臻于鼎盛。而自始至终贯穿于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家族传统就是尊崇中原文化,并都有一定的汉文化造诣和修养。这是其家族存在三百余年来沿袭未变的传统,对于一个契丹贵族家族来讲是难能可贵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儒学的尊崇及在汉文化上的修养和造诣;二是治国政策、思想上的封建化。耶律倍的藏书、绘画、诗文方面的成就是当时其他契丹贵族所无法企及的。“赫赫东丹王,让位如夷伯。藏书万卷堂,丹青成画癖”正是对耶律倍的最好描述。移剌履,“为通儒”,“通六经百家之书”,不仅著文数百篇,且善绘画,有时人为其画所作诗文流传于世。耶律楚材自幼便“初学书画同游戏,静阅琴棋相对闲”,“书无所不读”。其诗文更是备受推崇,“词锋挫万物,笔下无点俗。挥洒如龙蛇之肆,波澜如江海之放”。他还通晓音律、历法、医学等。在治国思想上,最为突出的就是耶律楚材。他生活的时期正值蒙古族四处征伐、武力扩张,无情杀戮和大肆掠夺导致汉地的发展出现了倒退,他努力恢复封建制度,“礼乐不张真我恨”,主张稳定社会,恢复生产。 
    世代相沿的家族传统对耶律铸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耶律铸出生在西征途中,长成于漠北。就其幼时的生活环境而言,可以说与中原汉文化相隔,而与草原游牧文化相近。但耶律楚材为其聘请当时名士吕鲲、赵著为师,并以其先祖事迹亲加教导,如耶律铸15岁时,耶律楚材曾作《为子铸作诗三十韵》,其中宣扬了家族发展史,赞叹了耶律倍、移剌履等先祖的功绩,并告诫耶律铸应“儒术勿疏废,祖道宜薰炙。汝父不足学,汝祖真宜式”。即要求耶律铸应以先祖耶律倍、移剌履为榜样,重儒学,习汉事。这样在遵循“家法”的环境下,耶律铸的文学成就与其父可相颉颃。时人王万庆所撰《双溪醉隐集跋》赞其诗:“气体高远,清新绝俗,道前人之所不道,到前人之所不到,情思飘如驭风骑气,真仙语也。”在治国方面,耶律铸也继承了其父祖的思想,努力推行中原封建制度,“后三入中书,定法令,制雅乐,多所裨赞,经济不愧其父”。可以说,耶律铸是一位儒化、汉化很深的契丹族后裔。因此,耶律铸墓志中所记“文笔为天下之冠……经纶庶政,以治民为己任”,正是在其家族传统熏陶下达到的。
    三  耶律铸墓志内容对其家族成员的补充
    补史是墓志的功用之一,为历代史家所重视。耶律铸墓志对其家族成员的补充主要是妻、子、女等。《元史·耶律铸传》中未记载其妻的姓氏及相关情况。另据《元史·耶律希亮传》“六皇后命以赤帖吉氏归铸”,危素撰《故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赠推忠辅义守正功臣集贤学士上护军追封涞水郡公谥忠嘉耶律公神道碑》“六皇后命赤帖吉氏归文忠王”,苏天爵撰《丞相耶律铸妻粘合氏封懿宁王夫人》“故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耶律铸妻粘合氏谦柔有则”等,仅可知耶律铸有两位夫人。耶律铸墓志:“夫人七□粘合氏,中书公之女,也里可温真氏,赤帖吉真氏,雪尼真氏,奇渥温真氏二人,瓮吉剌真氏。”补充了史料中所缺的五位。 
    据《元史·耶律铸传》,其有子十一人,“希征、希勃、希亮、希宽、希素、希固、希周、希光、希逸淮东宣慰使,余失其名”。《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孙男十一人,曰希征,曰希勃,曰希亮,曰希宽,曰希素,曰希周,曰希光,曰希逸,曰希范,曰希连,曰希知。”耶律铸墓志记载“子十二人,□□希征,中顺大夫、滁州镇守万户;次希勃,三十一岁而卒;次道道,早卒;次希亮,嘉议大夫、吏部尚书;次希宽,□□王位下奉御;次希素,既娶而卒;次希周,嘉议大夫、左侍仪、奉御,兼修起居注;次希光,奉训大夫、真□□治中;次希逸,嘉议大夫、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次希援;次希崇;次希晟。”笔者认为,耶律铸子辈的人数、长幼次序和名字应以墓志所记更为准确,可补正史料中的阙误。
    四  耶律铸先祖葬地及其家族墓地
    耶律铸的九世祖耶律倍死于洛阳,仅有一僧人将其掩埋。石敬瑭灭后唐,以王礼将其暂时埋葬。辽太宗耶律阮继位后,正式将其改葬于医巫闾山。辽世宗时名其陵曰显陵。 
    移剌履卒后“葬于义州弘政县东南乡先茔之侧”。其长子耶律辨才卒后“葬于义州弘政县东南乡之先茔”。其次子耶律善才卒后也“葬于义州弘政县东南乡之先茔”。金代义州弘政县在今大凌河畔,距耶律倍所葬的医巫闾山不远。而耶律楚材以疾卒于和林,“中统二年(1261年)十月二十日葬于玉泉东瓮山之阳,从遗命也”。可见,耶律楚材并未像其父、兄那样归葬于耶律氏的家族墓地中,而是在燕京另辟了一处墓地。耶律楚材墓前建祠堂,内供奉其画像。祠堂前设立石像生,有马、虎、翁仲等,颇具规模。据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耶律楚材墓曾被无意破坏,“近日一友人治别业于京师外西山,忽发一冢,开榇得大头颅,加常人几倍,不知何人葬地……未几掘得碣石,则楚材墓也。虽稍为葺治,闻坟中他物散去多矣。”明末,祠堂等地面建筑也多数倾颓。乾隆十五年(1760年)时,乾隆皇帝修复了耶律楚材墓和祠堂,并立御制诗碑。清末,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耶律楚材墓成为园内的一处景观。 
    耶律楚材家族墓地的规模和范围目前仍不明确。据史料记载,耶律楚材有一长子曰铉,但其葬处不详。次子耶律铸的葬地已得到考古、文字两方面的证实,“葬于瓮山之阳中书令之兆次”。耶律铸之子耶律希亮“葬昌平县玉泉之东瓮山之阳”,可知,瓮山一带至少埋藏了耶律楚材祖孙三代人。
    附:
    大元故光禄大夫监修国史中书左丞相耶律公墓志铭
    公讳铸字成仲辽□□□□□□王九世孙王讳曰突欲生燕京留守政事令娄国娄国生将军国隐国隐/生太师合鲁合鲁□太师□□□□生定远大将军内剌内剌生银青荣禄大夫兴平军节度使德元德元/弟聿鲁生正议大夫尚书□□□□履道兴平公以为子遂承其后谥曰文献公文献公生中书令楚材字/晋卿中书令及漆水国□□□□□/车驾西征至于西域□□□□□□巳年五月初三日公生既成童从学于九山李先生子微博闻强记文/笔为天下之冠□号□□□□□□于世及长又能通诸国语精敏绝伦/天后朝嗣领中书省事年□□□有三中统元年公在六盘山夏会有变扈从者皆从之唯公弃其妻子挺/身逃归/上大喜诏曰庆承相种学冠□□□振家声雅知朝政盖为臣无以有已而忧国常忘其家矧遵阀阅之先/猷宜正君臣之大义可特授□□□丞相至元元年八月加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如故四年六月改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五年九月□□□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公每在朝竭诚尽忠经纶庶政以治民为己任十年/十一月迁光禄大夫平章□□□□十三年六月诏公可监修国史余如故/朝廷凡有大事必咨访焉□□□□十月又拜光禄大夫监修国史中书左丞相二十二年四月十二日甲/寅以疾薨享年六十有五□□□□祖宗以来皆以礼薄葬糜财单币腐于地下诚无益于亡者使其中无/可欲或后世误为人所动□□□□君子能掩之者诸子泣奉命是年七月十五日乙酉葬于瓮山之阳中/书令之兆次礼也夫人七□粘合氏中书公之女也里可温真氏赤帖吉真氏雪尼真氏奇渥温真氏二人/瓮吉剌真氏子十二人□□希征中顺大夫滁州镇守万户次希勃三十一岁而卒次道道早卒次希亮嘉/议大夫吏部尚书次希宽□□王位下奉御次希素既娶而卒次希周嘉议大夫左侍仪奉御兼修起/居注次希光奉训大夫真□□治中次希逸嘉议大夫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次希援次希崇次希晟粘/合氏生道道赤帖吉真氏生希亮希素希光希逸奇渥温真氏生希援希崇希晟女六人长适行中书省左/丞汪惟正次适兴元□□□□□已适人矣孙男十三人孙女十四人将葬尚书公等使来请铭于天民天/□□公□□□□□□□□□盛德其何敢辞呜呼公之功勋事业始则布于民心终则著于史策于兹不/□□□□□□□□□□□而具其始末为之志云铭曰/
    □□庆门 有贤有哲 令子令孙 以及于公 名高位尊/
    □□克敦 嗟乎终哉 于英魂 埋石圹前 以图永存/
    至元二十二年七月十五日立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