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洛阳两座明代官吏墓的发掘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在洛阳发现了明代饶阳县簿刘鼎和太医院吏目徐道两座纪年墓,基本保存完好,出土了墓志和三彩、青瓷等随葬器物,这是洛阳以往发掘的明代墓葬中很少见到的,对于研究明代官吏情况和瓷器手工业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洛阳 明代 墓葬 考古
    20世纪上半叶,洛阳曾发现一定数量的明代墓志,根据洛阳古代艺术馆、千唐志斋等单位的收藏,共计116方,大多是地方官吏的墓志,但对于出土这些墓志的墓葬情况却一无所知。20世纪后半叶洛阳地区发掘了近70余座明代墓葬,官吏墓只有数座。现将其中两座官吏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 饶阳县簿刘鼎及夫人路氏墓
    1983年6月,在洛阳市东郊机车厂大厂房工地发现一座明墓(编号C5M44),为长方形土洞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在南,长3.2、宽1米。墓室长5.6、宽2米。惜墓室北部已遭破坏,墓中棺椁及墓主骨架全无,仅墓室南端存3件器物。
    三彩盆,1件(C5M44:1)。大口,宽沿,浅腹,宽平底。内底、腹壁和口沿施黄绿色釉,底和腹壁绘黄褐色四朵荷花图案。口径38、底径29.5、高8.8厘米。
    墓志,两合。一合是刘鼎墓志(C5M44:2),一合是刘鼎夫人路氏合葬墓志(C5M44:3)。刘鼎墓志带盖,志石宽48、高48.5厘米。志文楷书,30行,每行30字。志首为“大明登仕郎直隶饶阳县簿刘公墓志铭”。志文称:“公讳鼎,字调元,其先山东济南人。”“生于正统丁卯(1447年)七月廿一日,卒于正德改元(1506年)正月十九日,享年六十。”“卜是年五月六日葬于平落(乐)里先茔之次。”(附一)志盖为盝顶方形,顶面边长35厘米,阴刻篆书3行9字“明登仕郎刘公墓志铭”。
    刘鼎夫人路氏墓志,正方形,周边线刻牡丹花纹。宽60.5、高60、厚0.9厘米。志文楷书,34行,每行29字。志首为“明故饶阳县簿刘君孺人路氏合葬墓志铭”。志文称:孺人路氏“山东商河县簿路公讳通大亨之女”,正德癸酉八月二十五日疾不起,享年六十有三,“以是年四月二十八日启饶阳君之竁而合葬之”(附二)。
    此墓合葬时间为正德癸酉,即正德八年(1513年)。是一座有绝对纪年的墓葬,对于明代墓葬的分期断代很有意义。墓主人刘鼎,由于只是一位从九品的地方县簿(即县之主簿),地位不高,也无经济实力,所以死后只建造了一座规模不大、殉葬器物较少的土洞墓,这和当时一般的平民墓没有多大差别。此墓为夫妻合葬墓,是有明一代十分常见的葬俗。墓中所出三彩盆烧制精美,为洛阳明代墓少见。
    二 明太医院吏目徐道及孺人魏氏合葬墓
    1984年2月,在铁道部洛阳隧道工程局发现一座明墓(编号C8M108),为长方形砖石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在南,斜坡底,到墓门处距地表深5.3、宽1.7米,因墓道未能发掘,长度不明。墓室在墓道之北,墓道与墓室连接处有以石板制成的墓门,墓门之外又以青砖封堵。墓门宽、高均1.4米,石板厚0.1米。墓室呈长方形,长6.23、宽3.5米。墓室均为双层砖券,垂壁弧顶。墓室进门处设祭台,长1.32、宽0.45米。祭台之北全都作棺床,比南端高出0.6米。棺床之上共摆放南北向的棺木两列五具。北部两具较大,西侧棺长2.16、北宽1、南宽1.08米。东侧棺长2.05、北宽0.85、南宽0.65米。棺盖之上墨书“明故太医院吏目(先君徐)公寿古”13字,此当是最早埋葬的墓主人。南部的三具棺形制较小,中间的一具长1.75、南宽0.6、北宽0.8米,当是后来迁葬于此的晚辈。墓中随葬器物,祭台上有瓷瓶2件,瓷炉1件,每个死者身旁有铜镜一面,铜钱28枚。此外还有瓷罐、铅罐、陶瓦等。
    瓷罐,2件。C8M108:4,直口,窄肩,长直腹,圈足,肩两侧各有一竖耳。器表施透明黑釉,底足无釉,器内有棕褐色釉。口径5.7、底径4.6、高11厘米。C8M108:5,形制同上,但略大,底墨书“松”字。口径6.8、底径4.6、高12厘米。
    瓷瓶,2件,器形相同。小口,长颈,下腹圆鼓,圈足。内外施豆青色釉,颈部露接胎痕。C8M108:3,保存完整,口径2.5、底径5.7、高19厘米。C8M108:1,颈部已残断。从此两件瓷瓶的特征看,当属仿哥釉产品。
    瓷香炉,1件(C8M108:2)。形制仿青铜簋。直口,卷沿,鼓腹,平底,圈足,颈腹两侧带兽形半环钮。器内外施豆青色釉。口径10.2、底径5.4、高6厘米。此炉施釉特征看,当属龙泉窑产品。
    铅罐,1件(C8M108:9)。圆唇,短直颈,小圆肩,长直腹,平底。颈肩两侧带两环形竖鼻,并与长条形提梁连接。口径5.3、底径5.5、高13.5厘米。
    铜镜,5件,器形相同。圆形,中间有圆凸钮,钮外饰凸弦纹一周,宽厚平缘。C8M108:7,直径15.7、边厚1.5厘米(图六:5);C8M108:10,直径9.4、边厚1.2厘米;C8M108:11,直径9.3、边厚0.6厘米;C8M108:12,直径7.3、边厚0.7厘米; C8M108:13,直径5.4、边厚0.7厘米。
    铜钱,78枚。均为宋代方孔圆钱,直径2.4厘米。铭文有行书“至道元宝”,楷书“咸平元宝”、“景德元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篆书与楷书“熙宁元宝”,篆书“元丰通宝”,行书“元祐通宝”、“绍圣元宝”,楷书“大观通宝”。此外还有北宋“皇宋通宝”、金代楷书“正隆元宝”等。
    文字板瓦,2件。C8M108:6,残长22.3厘米。墨书3行6字“镇墓大吉,囗令定”,后两字之间以红色书写“勅斩鬼”三字。C8M108:15较为完整,长19.2、宽13-15、厚1.5厘米。表面墨书3行11字“亡者安宁,生者永吉,雷令定”。
    石墓志,1方(C8M108:16),方形,边长43.5厘米。正书文字23行,行25字。志首:“明太医院吏目先君徐公暨配先母孺人魏氏合葬墓志铭”。志文称:万历四十二年,“卜四月十五日启先君之圹而合葬”(附三)。此墓志是在该墓发掘之前出土,其墓志铭的题首与这座墓中一具棺木盖上的墨书文字完全吻合,因而确定该墓志当是出土于此墓中。
    据墓志可知,此墓为明代晚期一座纪年墓(1614年),对于明代墓葬的分期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墓主人为苏州府吴江县人,因高祖徐庆一“从戎河南卫,遂家洛阳”,任“太医院吏目”。太医院,始于金代,为宣徽院属官。元明清时为独立机构,下设院使、院判、御医、吏目、医士、医员等,其中吏目主要管内部事务,为知州之直接属官,级别从九品。正因如此,其墓规模较大,为双层砖券。墓中埋葬的5棺,北部两棺当是徐道及其夫人魏氏,南面3棺墓主身分不明。
    附一:
    大明登士郎直隶饶阳县簿刘公墓志铭
    公讳鼎,字调元,其先山东济南人。元季辟兵南徙,遂占籍洛阳。曾大父讳通,大父讳英,俱隐德弗售;考讳清,景泰甲戌进士,授大理评事,未跻大显而卒。
    公甫数岁,母王氏孀居,矢节抚鞠独至逮长,就外傅帖帖,听受无倦。寻补郡庠弟子员,为文雋永,尤笃于问学,露抄雪纂,至忘寝食,屡试有司不偶。成化间,乃以浮议沮抑于提学者。公以早离所恃,母氏在堂,就为藩省从事。弘治甲寅,授直隶任县典史。时邑城坍塌,尹邑者莫能举。久之,都宪史公琳,独移檄,命公专董其事。公宿构成规量,时责成居,阅月而工讫。故虽倡众缮修,而民不知其役也。县境盗多窃发,民不安枕。公捕致甚力,驯至隐没,而外户有不闭者。御史张公文田公济荐章交,上乃更治真定邑附于郡,素号难治,公视事不激不随,而人尤厌服之。古滹沱河环城外,水暴溢即薄城下为害,寝孔缮修无时,民病特甚。都宪玉公景调属所夫役三十二处,命公统治,使可支久。公为囊沙塞水口,由是水复故道,人恃以无恐,而民力亦纾。壬戌岁大侵,民食弗足,公即关白都宪张公缙,俾公往账之。公大发仓禀,计口以之。禁防周密,民受实惠而免于死者上万人。甲子,天官卿考治绩,晋今官颛领马政,啧啧有声。先是公在任县,以王老不能迎养,凡得俸资,悉寄归遣,其子勋朝夕以奉甘旨。凡身后事区处甚具,方将以一丘一壑怡神引年,思尽终身之养于王,而遘疾靡留,岂其天哉。
    公生于正统丁卯七月廿一日,卒于正德改元正月十九日,享年六十。娶路氏。子男三人,曰勉,布政司承差;曰勋,邑庠弟子员;曰劝。女二,长字毕氏子,先公卒;次适郑府王亲舍人王伟。孙男三,俱幼。卜是年五月六日葬于平落(乐)里先茔之次。其子辈持状乞铭且曰:先君临终无它语,曰吾平身无长可录,知吾者惟吾毕亲家,宗仁女归而求铭于墓,吾事毕矣。先君子与评事君为同年进士,余与公又以姻娅通家者三十余年,今别未久,而公遽不可作其以铭,见属望余厚矣,何敢辞。公为人介洁不阿,不喜臧否,人物与之游者,莫窥涯涘,然孝友出于天性也。方今继明在上,贤能汇进,而公独止于此小试之效,虽见于官守,盖未展平生素蕴之万一,是可哀也。铭曰:
    有伏必兴,斯理之常。惟德之厚,其流乃光。
    顾复早离,学而未施。功被于民,不满厥位。
    惟孝于忠,寿彼北堂。绳绳子孙,积善之祥。
    食报所加,贲及窀穸。尚克有闻,徵此珉石。
    赐进士出身、通奉大夫、湖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洛阳毕孝撰并书篆
    附二:
    明故饶阳县簿刘君孺人路氏合葬墓志铭
    孺人姓路氏,直隶饶阳县簿刘君讳鼎调元之配,山东商河县簿路公讳通大亨之女也,皆洛阳右族。路先世有仕,真定路达鲁花赤至四川行省参政者,逮商河公,凡七世皆诗礼禅承。娶刘孺人,严淑有壶范,今少师晦菴之姊。生子一曰受仕山东兖州府知事,即直先君子。女二,孺人其次也。生而婉娩寡言,迥异凡女,为父母钟爱。初饶阳君少,颖敏秀异。厥考讳清,字源洁,领河南礼魁乡荐,登景泰孙贤榜进士,授大理评事。时商河公贡成,均偕寓长安,两家各欲择贤配,遂结姻娅。未几,评事公卒,饶阳君尚幼,母王孺人孀居抚孤,备历艰辛。及长就学,即有声闻,寻补郡庠生。孺人归焉。入门恪执妇道,朝夕弗怠,尤能砥节学力,为夫子劝用,是阃庭雍睦,业修行立,皆与有助焉。饶阳君自冀积学远奋,以光复先人之志。成化间,偶以浮议见毁于提学,公怀抱郁,几不能生。孺人以理喻曰:“君早失恃鲜兄弟,今若此孀母幼妇何依?”因感其言,乃从事藩省,及京师事竣,待选诠部。会甲辰岁大侵,人相食,孺人殚竭心力,奉王备至,而自婴菜色。王常有疾,医辄不效,孺人吁天乞代疾,寻愈。人以为孝感云。弘治甲寅,饶阳君授直隶任县幕宾,旋为御史田公斋所推荐章,上可其奏,调真定烦剧。甲子,晋今秩董马政,孺人偕禄食者,凡十有一年。初孺人赴任县时,以王老不能迎养,乃留子勋供甘旨。岁时遣人相望于道,且致其赀。凡寒袄衣服,手自裁制。虽远离膝下,其心恒若在王左右。又虑老境且临,悉备其身后事。岂意母存而子先逝邪,王老不胜哀,寻亦卒。孺人哀恸几绝,复苏俱葬之如礼。正德辛未,以子勉任直隶泗亭驿丞,孺人逮禄养,几二载子孙满前,日惟举觞称寿,将以安享遐龄,无虑也。忽遘疾竟不起,癸酉八月二十五日也,距生景泰辛未四月初三日,享年六十有三。勉等扶榇归,择以是年四月二十八日,启饶阳君之竁而合葬之。且哭谓直曰:吾母未有铭,子在骨肉知甚,悉其为铭之。孺人与先君子,同乳哺姊妹,凡三人,往年相继而殁,直尚忍言哉。孺人天性孝慈方正,治家严肃,然笃恩义,厚姻族睦,乡党其心煦煦如也。尤慎言,动喜施予,遇人之急,周之不倦,德者甚众。生子男三人:长即勉,娶申氏;次勋,邑庠生,娶宝坻县簿赵君思明长女,继娶通州儒学司训郭君容节长女;次劝,长史司掾士,娶国子生房君廷章长女。女二:长字毕举,未姻卒;次适邑俊王伟。孙男七:长九皋,聘魏氏;次九畴,聘孟氏;次九思、九峰、九德、九衢、九功。女三,尚幼。于乎孺人嘉言懿行尚多,不能枚举,姑摭其概,而铭诸石。铭曰:
    厥生伊何,维世之详。厥配伊何,维士之良。
    绳绳孙子,维后之昌。穰穰福祉,维德之光。
    于乎寿不满德,于是乎有憾于穹苍。
    邙山之南,洛水之阳。有宫其邃,哲人之藏。
    源泉混混,其流永长。
    赐进士第、观工部政、洛阳路直泣血拜撰并书篆
    附三:
    明太医院吏目先君徐公暨配先母孺人魏氏合葬墓志铭
    万历甲戌十月十日,先君疾寝,得年四十九也。呜呼恸哉,安厝先茔。越今年甲寅二月二十四日,先母捐馆,享寿八十有一,卜四月十五日启先君之圹而合葬焉。憾昔蒙昧未志,遵礼为之。又惧不文也,纪实而己。徐上世苏州府吴江县人,高祖讳庆一者,明初从戎河南卫,遂家洛阳。生我曾祖讳鉴。鉴生我祖讳雄,配我祖母陈氏。以嘉靖丙戌二月十五日生先君,讳道,字天性,别号近溪,配我母魏氏。外大祖讳龙,女外祖母陈氏,生我母于嘉靖甲午四月十有八日。先君之生也,负有美质业儒,未偶,官太医院。惟时即不裕饶,聊足温饱,雅志轻财。每岁煮茗建桥,济渴利涉。至其施棺焚券又卓然者,孤弗能悉当弃孤,时孤甫十岁耳。先母死忍存孤,志亦伟矣。每训孤曰:“汝父未竟之绪,其在汝乎。”备尝辛苦,尽狄传经,勉孤诵读。奈以家务繁夥,铅椠难亲,因藉阶藩司委曲效用。初授荥阳汤索亭驿丞,迎母宦氏。□谓孤曰:“勿徒甘旨孝也,当驰驱尽忠。”升授怀庆府丰源仓大使。因无缺改选铨考主簿,暂假回籍。方图禄养终身,而母不待矣。鸣呼恸哉。男一即孤鸣春,娶阳信侯邢公男其义女。女三:长适赠文林郎刘公讳永滔,男若川;次适处士熊公讳□,男守贵;次适承差朱公讳镛,子泮。孙男一先登,聘恩官陈君讳天启女。孙女一,适恩官刘君讳应魁,子儒士鲤龙,法得备志。呜呼,孤也幼而丧父,仕而丧母,终天之恨,何日忘之。因杖泪以铭。铭曰:
    大椿早折,萱草孤坚。抚孤成志,四十余年。
    树瓜于园,苦既而甘。双合龙剑,万冀牛眠。
    不孝男鸣春泣书
    发 掘:邢建洛
    绘 图:尚巧云 胡小宝
    照 相:高 虎
    执 笔:田玉娥 张 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