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国文物报:“古代中国陈列”秦汉文物支撑加固的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中国文物报 孙涛 参加讨论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古代中国陈列”中,秦汉时期的文物种类丰富、体量大小不一,如何通过支撑加固凸显这一时期的文明进程和文明成果,是施工制作人员必须思考的。下面介绍其中几组文物支撑加固的解决办法。
    加固实例1. 秦始皇兵马俑的支撑加固
    国家博物馆共有三件秦始皇兵马俑,一件为战马,另两件为武士俑。战马站立较为稳固,而武士俑则由于自身重量大,有些前倾,仅仅依靠足下的踏板很难站稳。在以往的中国通史陈列中,先用6厘米×10厘米的木方做一个“n”型木质框架,然后将木质框架固定在长方形展台上。随后,将两件武士俑放置在“n”型框架前,通过腰部,将武士俑与“n”型木质框架捆缚在一起。这样,武士俑就完全倚靠在“n”型框架上,前倾的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武士俑的安全展出得到了有力保障。唯一美中不足的是,“n”型木质框架有些厚重,影响了武士俑整体形象的展示。
    为了解决武士俑在支撑加固中存在的这一缺陷,在本次陈列中,决定选用金属作为支撑加固材料,以提高支撑加固结构的隐蔽性,进而提高展示效果。首先,在量取武士俑踏板大小后,用2厘米厚的钢板制作成44厘米×56厘米大小的底座,底座边的一侧垂直焊接一根5厘米×5厘米×128厘米的方钢,在方钢的上部打孔,打孔高度大约在兵马俑腋下,用来固定武士俑的支架部分。武士俑的支架用厚2毫米、宽5厘米的钢板制作。一部分支架呈U型,其中部套合在方钢上部,并通过上面的打孔与方钢上的打孔固定成一体;U型两端还分别打出长孔,用来固定防止武士俑后倾的支架。另一部分支架为两个长56厘米的金属带子,一端打孔分别用来固定在U型支架的两端,另一端则根据兵马俑腰间合适的圆度进行折弯,使金属带与武士俑的腰部被紧紧地固定在一起,从而完成了武士俑的支撑加固。另外,在贴近武士俑的金属支架的内侧粘贴上麂皮,防止金属支架与武士俑的表面直接产生摩擦。
    由于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支撑加固构件,并注意支撑加固构件的隐性处理,使两件武士俑和另一件战马的形象得到了很好地展示,并与兵马俑坑的背景照片融为一体,生动展示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壮举(图一)!
    加固实例2. 杨家湾兵马俑的支撑加固
    杨家湾兵马俑1965年出土于咸阳杨家湾长陵陪葬墓俑坑,共计2500多件。长陵是高祖刘邦的陵墓。据推测,其陪葬墓4号墓和5号墓可能是周勃或周亚夫夫妇墓。墓南边11个陪葬俑坑出土的这批兵马俑形象地表现了汉初的军阵,成方阵的骑兵俑不仅在总兵力中的比重有显著增加,而且成为具有独立战斗力的兵种,是西汉文景时期国力增强的生动写照。
    在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通史陈列中,杨家湾兵马俑的骑兵俑和步兵俑分别被陈列在楠木展柜中,设计人员利用展柜内玻璃的反射,使骑兵俑和步兵俑形成一种群体的展示效果。但由于骑兵俑和步兵俑是分柜展示的,不仅无法表现出两个兵种合并在一起所产生的整体气势,更无法形象地展示汉初军阵的实际情况,凸显中央王朝剿灭吴、楚等“七国之乱”时强大的军事力量。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当时支撑加固骑兵俑是利用4厘米的铝合金圆管,一端被固定在台座上,另一端则套扣铝合金圆盘,承托骑兵俑的腹部,用来减轻四条马腿所承受的力量。步兵俑则是将长约10厘米的有机玻璃条固定在底座上,将玻璃丝缠绕在步兵俑的腰部,并通过有机玻璃条上的穿孔,将支架与步兵俑捆缚在一起。
    本次陈列施工制作中,杨家湾兵马俑放在阶梯形展台上进行展示,步兵俑为主,骑兵俑为辅,且骑兵俑自成方阵,从而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汉初兵种发展的基本状况。在支撑加固方面,采用铜为材料,金属与文物接触部位则粘贴麂皮。这样做,不仅避免了支架的笨重感,增强了支架的隐蔽性和美感,还极大地增强了支架的抗老化程度及耐久性,进而提高了支撑加固的安全系数。具体讲,在支撑加固骑兵俑时,采用直径1厘米、长约26厘米的红铜棍,两端套扣,丝径约为8毫米,分别套扣丝径8毫米、厚2毫米、直径分别为5厘米和4厘米的圆形铜板。直径4厘米的圆形铜板被固定在台座上,而直径5厘米的圆形铜板则用来承托马的腹部,这个部位的丝扣要做得略长一些,以便根据马腹的高低来调整圆形铜板的高度。在支撑加固步兵俑时,采用直径8毫米、长约22厘米的铜棍,一端作套扣处理,套扣直径3厘米、厚2毫米的圆形铜板,并将圆形铜板固定在台座上;另一端则焊接厚1毫米、宽1厘米、长2.5厘米的铜片,铜片上打两孔,可以上2毫米的机螺丝,用来固定两条扁带。扁带为厚1毫米、宽1厘米、长约7厘米的两个铜片,根据步兵俑腰部的粗细被折弯出适宜的弧度,用来固定整个步兵俑。经过这样的支撑加固处理,整个杨家湾兵马俑高低错落,其气势直逼面前(图二)。
    加固实例3. 彩绘陶舞俑的支撑加固
    彩绘陶舞俑是商借徐州博物馆的一件重要藏品。此俑身着绕襟裾长衣,顶发中分,于脑后挽成发髻,眉清目秀。曼妙的身姿扭成“S”形,长袖随着舞步变化一前一后抛甩。尽管彩绘陶舞俑的底部平坦,并有一个孔可以直通器物腹部,但由于器物自身重心偏离,依靠平坦的底部是很难站立起来的,必须借助人工支架。于是将一根圆形楸木的一端斜插入台座中,另一端则在缠裹棉纸后由器物底部的孔通入器物的体内,整个彩绘陶舞俑借助简单的木棍得以站立。从外观上看,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舞伎体态的袅娜和舞姿的轻盈飘逸,但却看不到任何支撑加固的痕迹,这种支撑加固的做法真正达到了无形的处理效果(图三)。
    其实,这种方法是常用的支撑加固陶俑的方法。使用这种支撑加固方法时,必须注意这样几点:第一,木柱一定要牢牢地固定在台座上,不能随意晃动,一定要通到台座底部。第二,木柱的粗细程度一定要适中,因为还要缠裹一些保护材料,以免器物直接接触木柱,造成器物的磕伤或磨伤。第三,根据器物本身,一定要掌握好木柱的长度和角度,这样才能使器物安全、平稳地被摆放在台座上。
    加固实例4. 民族牌饰的支撑加固
    秦汉时期,各民族的联系和影响日益加强,创造了各具特点的文化,其中在北方的匈奴和东北的乌桓、鲜卑中,青铜牌饰是这些民族独具特色的装饰用品。这些牌饰,一般来说浮雕牌饰是利用背面的纽固定在皮带上,而透雕牌饰则是利用透孔穿皮条加以固定。如何通过支撑加固,真实再现这些游牧民族的风俗习尚呢?
    在以往的中国通史陈列中,这些牌饰往往被固定在斜坡台座上。在本次陈列施工制作中,用4毫米的铜棍做立柱,用1.5毫米的铜棍做横梁,将二者焊接成“T”字型支架。根据牌饰的大小、在柜内摆放的高低和角度,将“T”字型支架横梁加工成合适的弯度。横梁的两端分别用钳子折出两个能够托住文物的小钩,立柱部分被固定在台座中,与器物接触的部分则被套上粗细合适的硅胶管(通常为医用输液管等),这样,完整的青铜牌饰的支撑加固得以完成。这种简单的支撑加固,不仅使青铜牌饰的通透感得到了充分展示,整个柜内空间也因此变得错落有致,富于空间的层次美感(图四、图五)。
    在进行这些青铜牌饰支撑加固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支架横梁的弯折程度和两端钩子的大小一定要合适,否则牌饰放在上面不牢固。第二,要利用硅胶管等材料,不要使用容易老化的橡胶材料,后者一旦老化,就会附着在器物表面,影响器物的安全。
    总之,在古代中国陈列的施工制作中,利用了铜材料加工出小巧的支架来加固一些文物,主要考虑铜材料的耐久性比较好,加工焊接比较方便,柔韧性好,容易弯折。这种金属材料的选择和支撑加固结构的处理,极大地增强了支架在展览中的隐蔽性,提高了器物的展示效果,丰富了器物所在的空间层次,也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