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日益凸显出来。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指出,一方面,文化产业各个领域的生产数量很大,电影、电视剧、出版、舞台演出等各方面的作品数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作品和产品却并不多,缺少精品力作,有高原没高峰的现象切实存在,这是发展数量与质量的不平衡。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地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和消费发展也非常不均衡。这些都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要补齐的短板。 金元浦认为,要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要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他说,制约发展的一个瓶颈是传统管理机制造成的条块分割,各个文化管理部门分管不同的文化领域,但今天的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跨界融合态势,如BAT等互联网企业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是全领域覆盖和介入。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对装备制造行业、消费品行业、信息产业、建筑行业、旅游产业、农业、体育等七大行业产生影响,融合创新是未来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巫志南认为,不仅文化产业需要供给侧结构改革,城乡公共文化事业也同样需要供给侧结构改革。“我们必须改变单一产品简单填补群众闲暇时光的‘短缺’思维定势,高度聚焦小康社会条件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加快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素养的现实和长远需求,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 巫志南认为,今后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的科学性、均衡性应有较大改进,迫切需要改变城市中心单体设施超大面积、豪华装潢、远离群众、孤岛运行的倾向,均衡布局、功能健全、按需配置、贴近城乡基层群众的中小型公共文化设施应当予以更多重视。 目前就总量而言,我国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出版物、影视剧、演出等都不算低,但人均拥有量不高。我国现有4873家博物馆,而且还在以每天至少1家的速度快速增加,但距离美国35144家博物馆的规模仍有较大差距。虽然我国电影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观影人次仅有美国的1/10。现实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既要有规模也要有质量,只有在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提升质量,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要提升文化发展的质量,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反对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作品、文化产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说,“文艺发展的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只有深入民众,了解人民需要怎样的文艺作品,才能创作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品质,精益求精。” 国家一级编剧、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周振天认为,作为创作者,要解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出精品力作。他说:“文艺家要将对历史进程的理解,对民族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人性的开掘有机地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争取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将特定的文化内蕴融入作品中。” 人才是事业兴旺繁盛的基础,一些业内专家也强调指出,当前我国文化人才培养与现实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尹鸿说,目前中国是培养文化相关专业在校生最多的国家,但这些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却得不到充分的教学资源,政府和企业也没有为人才从校园到实践的孵化提供足够的平台,人才成长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大家都等着人才自然成熟,由此造成的浮躁心态导致了天价片酬、唯票房、唯收视率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的整合,改变一些不合时势的传统发展观念。 (作者:张贺 刘阳 王珏 郑海鸥 史一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