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上海成经济中心靠的不是外国人(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解放日报 戴鞍钢 参加讨论

    旧中国政府的不作为影响上海功能的充分发挥
    1936年,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事实上,上海的工业中心地位自开埠后就没怎么变化过,原因主要有二:从外国投资者的角度来讲,上海是最理想的地方;从中国的工商界人士来讲,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除了上海,当时到其他地方投资都难免风雨飘摇,面临军阀混战等各种风险。
    讲工业,就离不开空间特征。当时,长三角和全国工业的空间特征概括来讲,第一是以上海为中心,第二是以铁路沿线或长江沿岸的通商口岸城市为支点。从苏州到南京一线,有几个工业比较活跃的地区,一个是无锡,一个是常州,一个就是镇江。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这种空间特征,再次印证了上海的中心城市地位。
    过去讲上海,农业和手工业讲得不多,但一个城市的运转和发展是离不开农业支撑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鸦片战争之前,国内市场需求是有限的,所以那时是“小农的中国”,自耕自纺自足,解决粮食和穿衣的基本需求就差不多了,农民和市场的联系不怎么紧密。随着经济外向时代的来临,不少农民因为出口市场的拓展,放弃了或者部分放弃了传统粮食作物生产,而转向经济作物生产。这是口岸经济带动的结果。此外,因为上海是中外混居的地方,也慢慢出现了西餐供应。由此,郊区开始有了奶牛养殖业,有了供给鲜花的花卉业。
    上海和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关系中,手工业的变化也相当引人注目。洋纱进入中国之后,土纱理论上是没有招架之力的。但是,中国农民可以通过日夜纺纱织布来减少同洋纱的竞争劣势。同时,消费者在部分使用洋纱的基础上,也没有完全放弃土纱。尽管外资不断打压,但中国人也不断发起使用国货的抵抗。这些都多多少少帮助了中国民间资本的发展。
    在商业和金融业领域,外滩是一个标志性地点。上海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生产能力在全国独领风骚,外滩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各地商帮云集之处。
    事实上,伴随开埠,新式商人群体在上海涌现。中国的传统商人中,以布商、米商、盐商、木商最为厉害。这四个行业的产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鸦片战争之后,这些商人依然存在,但往昔的风光逐渐被从事进出口商品贸易的商人压住。后者盈利更多、市场销路更广。
    华侨的投资,对上海发展的贡献更值得尊敬。南京路之所以成为南京路,和四大公司是分不开的。上世纪20年代后,南京路上有四大公司,分别是永安公司、先施公司、新兴公司、大兴公司。这四大公司的建筑现在还在南京路上。为什么要来上海投资?除了爱国热情之外,在商言商,也还是希望能赚钱的。这四大公司的经营模式,对上海对长三角乃至对全国都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百货店、万国百货等概念,就是经由四大公司向国人传播的。
    中国过去没有银行,南方有钱庄,北方有票号,银行是外国人带来的。但是,钱庄也并未被外来的银行冲击消亡。因为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钱庄是随时可以打交道的、门槛较低,而银行显得高不可攀。事实上,银行和钱庄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外国银行资金雄厚,但人脉有限;钱庄资金不够,但人脉深厚,二者是可以展开合作的。
    最后,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上海和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关系,有一点应该明确:旧中国历届政府的不作为,决定了上海和长三角、全国的经济关系没有得到充分的、合理的、应有的发挥。比较合理的上海和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关系建构要到1949年以后。这也就是我们今天一直强调的,上海在改革发展的同时,要主动服务于长三角、主动服务于全国。
     
    (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本文根据东方讲坛·文化上海系列之“风从海上来——近代上海经济的崛起之路”演讲速记稿整理。整理人:谢义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